返回

科幻:命算天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7章 不存在的原子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薛庆中点了点头,秦命说这些他的确了解。 可从来没有人敢想过,在现代用外界压力让不存在的粒子存在。 他并没有接着看这个文件,第一句话给他的冲击力就太大了。 秦命接着说道:“当然现在的我们还没那么大的本事,无法达到宇宙诞生之初的混沌状态。” “但我们可以通过外界条件约束,让质子,中子,电子这些粒子根据我们的需要组合成本来不存在的原子。” 薛庆中倒吸一口凉气。 不得不说,秦命的这个想法真是大胆。 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以及电子的组合方式受到基本物理规律的限制,包括量子力学和核力相互作用。 创造出不存在的稳定原子,听起来简单,但实践起来的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首先,核内的质子和中子的组合方式决定了原子的元素。对于稳定的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的比例通常是较为平衡的。 这就是第一个难关,一个原本不存在的原子,它里面的所有质子和中子就不可能稳定在一起。 必须要通过外界条件,把它们强行约束在一起。 可那是原子啊! 直径的数量级都达到10的-10次方了! 人类要怎样才能控制这种微观粒子? 质子和中子可不像宏观世界的小球一样,随便给他们个外力就碰到一起了。 其次,电子的排布对原子的稳定性也起着重要作用。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每个原子壳层有一定数量的电子可以容纳。 当电子填满了所有可用的壳层时,原子通常是稳定的。然而,当电子数量不足或超过壳层的容纳限制时,原子就会变得不稳定。 这就是第二个难题。 要保证电子的稳定,而且这涉及到的更加微观,还涉及到了玄之又玄的量子力学,难度系数更是直接飙升。 先不说其他的方面了,就单单是这两个难题,就足以让所有人想都不敢想这个事情。 薛庆中苦笑道:“你既然敢提出来,那就说明你肯定有办法对吧。” “说来听听。” 秦命也不磨叽,直接说道:“我把整项技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粒子重编码器” “这个装置是一个庞大的加速器和粒子束控制系统的集合。使用高能量的粒子束,对质子、中子和电子进行精确的操控。” “通过调整粒子的自旋、电荷等属性,控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利用该装置,能够将质子、中子和电子的量子态进行重新排列和调整,使它们以预定的方式相互作用和组合。” “第二部分,原子建构矩阵。” “原子建构矩阵本质上是一台的量子计算机,其拥有极强的量子计算能力。它能够处理和优化质子、中子和电子的量子态信息,确保它们按照预定的方式进行组合,并形成稳定的原子。” “原子建构矩阵拥有极高的计算速度和存储容量,能够同时处理大量的量子态信息,为粒子重编码器提供精确的计算支持。” “第三部分,超导能量场。” “超导能量场是一种能够高效传导能量的能源场。通过控制和操纵特定的能量场,能够将能量从能源来源传输到粒子重编码器和原子建构矩阵,以供给它们所需的巨大能量。” “正项技术大致就分为这三点,详细的理论知识和技术难题我都写到u盘里了,薛老你可以看一下。” 薛老听的目瞪口呆,赞叹道:“整个理论知识你差不多都已经完成了吧。” 秦命喝了一口水说道:“其实整项理论也没有什么难的,难就难在第二部分,怎么计算质子中子电子的量子态信息。” “可这一部分对其他人来说是难题。对我们来说……额,白泽的万位比特的计算机已经很完善了,完全可以投入使用。” “只需要再编写一个算法,稍微改造一下,就成了原子建构矩阵了。” “而且我们也不是要真正创造出稳定存在的原子,只需要这种原子在约束条件下能够存在就行了。” “所以难度系数不是太高。” 薛庆中哑口无言,听去年这么一说,难度系数确实不是太高。 但转念一下,这是建立在他们有量子计算机的情况下啊! 量子计算机的难度可不小啊! 该说不说,这一切还挺巧合哈。 “如果能够自由组合出需要的粒子的话,那女娲八号的研究就要简单的多了。”薛庆中说道。 “我们现在根据女娲一二定律,目前已经推导出来五种诱导基因突变的原子,只不过这些原子都不存在而已。” “话说你有这么好的技术,为什么不早点拿出来?”薛庆中开玩笑道。 秦命无奈的摇了摇头,“成本太高呀!而且高的离谱。女娲计划要是真按照这样研究,那直接就得变成吞金兽。” “我计算过一遍了,仅仅是用这一次,而且还是创造出一批,就一批诱导突变的原子。” “就要这个数。” 秦命伸出了五根手指头。 “五千万?”薛庆中试探性的问道。 秦命摇了摇头。 “五亿?”薛庆中又往前进了一位。 秦命还是摇头。 “五十亿?”薛庆中报出了这个难以置信的数字。 秦命这才点了点头,“而且这还是仅仅创造一批原子的钱。” “所以说这个技术只能用于应急,并不能真正的投入生产。” “只能说研究微观世界要比宏观世界更花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