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靖安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新一代的少年人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在宫里忙活了好几天,将名单整理出来之后,沈老爷也终于能够回到自己家中,好好的休息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他没有再去总督衙门,而是在家里睡了个懒觉,一直到日上三竿,他才伸着懒腰从床上起身。 这夜,他是睡在叶婵这里,叶婵本来在外间整理账目,听到里屋的动静之后,放下了手中的毛笔,起身来到里屋,看向正在穿衣服的沈毅,轻声笑道:“老爷这一觉睡得踏实,怕是有七八个时辰了。” 沈老爷揉了揉自己的眉心,开口道:“这几天在宫里太过耗神,不免睡觉时间长了一些。” 这就是沈毅这个人的长处了。 他虽然做起事情来很认真,也极少出错,但是一旦放下事情,他也能真的放下,能够踏踏实实的睡觉。 这一点,洪德帝就远不如他。 当然了,坐在皇帝那个位置上,也不可能像沈毅这么轻松,很多事情皇帝必须得去考虑,也必须紧绷住神经。 要是洪德帝能够像沈某人这样,现在的身体不至于糟糕到这种地步。 叶婵端了盆热水,放到沈毅面前,开口道:“老爷洗个脸,一会儿该吃午饭了。” 沈老爷洗了把脸之后,起身伸了个懒腰,开口道:“济儿去哪了?这几天都没有怎么瞧见他?” “他呀,到处疯闹。” 叶婵有些无奈的说道:“他这几年,在燕京交了不少朋友,一个不留神就出府去了,妾身是有些担心他的,被人家三公子三公子的叫着,指不定哪天就会闯出祸端。” 岁月如梭。 当年在济南府怀上的沈济,今年也已经十四五岁了,作为沈侯府的二公子,他这些年在燕京地位也相当之高,身后跟了一大帮子小跟班。 沈老爷摇了摇头,开口道:“看来,他也静不下心读书了。” 叶婵跟着叹了口气,开口道:“咱们沈家,老爷跟小叔叔都是翰林出身的进士,怎么到了下一代…” 沈毅倒是不担心这个,笑着说道:“这天下读书人不计其数,每三年才取两三百个进士而已,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都不足以形容科场之惨烈,我当年跟子常是没有办法,不得不走这条进身之阶,如今咱们家条件也好了,孩子们读书是要读的,但是也没有必要去让他们再去走科场这条老路。” 叶婵轻轻点头,开口道:“叔叔家里的二郎,听说读书还不错,这两年就要考生员了。” 对于沈家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沈毅还是想的很开的。 他当年那个进士,多少有些水分。 一来是那几年时间,为了摆脱范家的阴影,他着实是狠狠下了几年功夫,又被顾先生带了一段时间,才勉强取中进士,最后是殿试的时候被皇帝拉了一把,中了个二甲。 至于翰林身份,就更不用多说了。 而如果… 假如说当年的那个书生沈毅,没好有经历后来的离奇,没有成为这个新的沈毅,让他自己去考的话,中秀才自然不难,但是能不能中举人,还要看运气。 沈家这一代,真正的读书种子,其实只有沈恒一个人。 从这一点上来看,沈渊与沈济兄弟俩治学不行,沈老爷还是可以接受的。 沈老爷跟叶婵一起,走到外间,看了看桌子上摆着的账本,他翻了几页,然后回头看向叶婵,笑着说道:“我们婵儿,看来已经是家里的总账房了。” 叶婵微微低头,嗔道:“还不是姐姐交代下来的差事?这些年家里的项目越来越繁杂,正好妾身早年做过几年生意,姐姐就把家里的账目交给妾身来管了。” “对了。” 叶婵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开口道:“四殿下,一早就到家里来了,现在还没有走,但是也没有去见桑桑,估摸着是想见一见老爷。” 沈老爷若有所思,然后开口道:“我换身衣裳,再去见他。” 叶婵服侍着沈毅穿好衣裳,送沈毅出了自己的院子,然后低声道:“老爷,今年年底妾身想带济儿还有冉冉,回一趟福州老家过年,去探望探望家里人。” 沈毅没有犹豫,很快点头,开口道:“这个没有问题,你这段时间自己准备准备就是,到时候我让朱镇安排人手,护送你们母子南下。” 他摸了摸叶婵的脑袋,开口道:“你也好几年没有回去了,确是该回去看看了。” “不过渊儿很快就要成婚,等他成了婚之后,你们娘三个再走。” 叶婵喜道:“多谢老爷。” “妾身会好好约束济儿他们,不会给家里惹事。” “约束倒也不必。” 沈老爷笑着说道:“不要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就是,剩下的,沈家也不怕事。” “你们这一趟南下,记得从江都路过,让济儿去祭拜祭拜宗祠,再去看看父亲。” 叶婵轻轻点头:“这是自然的,老爷不说,妾身也会带他们从江都走。” ………… 沈家书房里,沈老爷带着李四殿下走了进来,他示意李鉴落座,等后者小心翼翼坐下之后,沈老爷一边伸手给他倒茶,一边开口说道:“殿下在我家,不是一天两天了罢?虽然我应了陛下,不会拦你过来,但是你这么一天到晚赖在我家里…” 沈老爷看了他一眼,开口问道:“是不是不太合适?” “叔。” 四殿下很有眼力见,站了起来,主动伸手接过沈毅单手递过来的茶水,微微低头道:“侄儿虽然过来的次数多,但是拢共也没有跟沈家姐姐说上几句话,说起来,还是跟二公子说的话要多一些。” “侄儿今天过来,也不是为了纠缠沈家姐姐的。” 他顿了顿,低头道:“相信叔父应该已经知道了,小侄将要被派到南方去,与户部官员一起,清丈淮河以南的土地。” “小侄从没有出过京城,更没有到外面做过事情,因此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叔父您老人家,常年在地方上做事,年轻的时候便横扫东南,小侄特意过来,是想向您老人家请教请教,在地方上做事的学问。” 此时此刻,四殿下表现的相当恭谨。 沈老爷一口茶水差点没喷出来,他用古怪的眼神看了看这个只有十几岁的小伙子,哑然一笑:“到现在,你还是第一个当面称呼我为老人家的后辈。” 李鉴低头道:“侄儿并 不是说叔父老,只是表达对叔父您的尊敬。” 沈毅坐在主位上,低头抿了口茶水之后,缓缓说道:“地方上的势力,错综复杂,不管是谁,都是说不清楚的,因此做起事情来,也就更要胆大心细。” “你既然问我,我就给你几个忠告。” “第一个忠告。” 沈老爷敲了敲桌子,沉声道:“要时刻注意你自己的小命,不要差事没办好,却把小命丢在了南边。” “啊?” 李鉴心里一惊,抬头看向沈毅:“叔父,这大陈的天下,还有人敢杀我?” “怎么没有?” 沈老爷闷声道:“你这趟南下,假如想把事情办好,就不知道要触动多少人的利益,有些人红了眼,自然就想把你弄死了事。” “我当年在温州府,就差点被人家活活烧死。” 说到这里,沈老爷看了他一眼,继续说道:“第二个忠告,你想要做成事,到了南边之后,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去查,自己去看,更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 “心要冷起来,但是面皮上却不能太冷。” “不然,得罪太多人,你这个年纪是吃不住的。” “最后一个忠告,” 沈老爷伸手敲了敲桌子,缓缓说道:“清丈土地这件事,千难万难,按理说,户部的老侍郎也未必能够做好,我向陛下举荐你,是希望你能知难而退。” “你要自己想好,去还是不去。” “去。” 李鉴抬头道:“小侄要是不去,叔父恐怕一辈子都看不上小侄了。” 沈老爷瞥了他一眼。 “这事殿下做与不做,跟我闺女都没有关系,明白吗?” 四殿下恭敬低头。 “小侄明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