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周令:开局抄诗就名扬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4章 封侯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中军大帐中,封赏已经到了尾声。 每一位军中将领都加官晋爵,也都很满意自己的封赏。 天武大帝在这一方面,从未让他们失望过。 这次来北境传旨的是太监小喜子。 自从第一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送了靖北县战报后,他的宦官之路便一路亨通。 每次只要是他送去的战报,都是好消息,就连大太监赵默都惊奇不已,对其青眼相加。 从此,只要天武大帝在处理政务,钦点小喜子在一旁伺候。 如此恩宠,让他在宫中地位不断攀升,谁见了不得恭恭敬敬的叫一声喜公公。 就连一些大太监都要对其客客气气。 但小喜子心中很是明白,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那一位北境的县尊。 他在自己居住的房间,都刻下了长生牌,早晚两炷香,希望那一位能保佑他在宫中安安稳稳。 这一次来北境,也是他自己向大太监赵默求来的。 对于其他太监来说,是不太乐意去的,北境太远,去军中宣读圣旨更是一点油水都捞不着,典型的吃力不讨好。 但小喜子不一样,他想见见那位让他平步青云的小李大人。 连续读了几百封圣旨。 小喜子此时嗓子都有一些冒烟,看了看一旁所剩无几的圣旨,强打精神又继续宣读起来。 和他同行的还有五位小太监,本来是可以换着宣读,但他怕错过,坚持要自己来读完最后一封圣旨。 小喜子拿起最后一封圣旨,看着上面的内容,心中有些激动,精神一振,尖声道:“靖北县令,军需营校尉将军李牧接旨。” 整个大帐中,将军满座,只有末端坐着一名黑甲校尉。 但帐中各部将领却没有丝毫觉得有问题,甚至还觉得他的座位太过偏僻。 “臣靖北县,军需营校尉李牧接旨。”李牧从左边末坐走上前来,单膝跪地。 大周军中,武官参拜皇帝只需要单膝跪地,如果不是非必要时候,只需要躬身拱手行礼。 这一点李牧很喜欢,对一个后世的人来说,下跪他是很抵触的,即便是皇帝。 小喜子满脸笑意,眼神中带着一丝丝敬意的看着眼前气质非凡的年轻将军。 刚来时,他就不着痕迹的在人群中打量,但这些个将领里面,年纪轻轻的不下百人,根本不能确定是哪一位。 如今见到真人,心中更是激动不已,这一位,可是连陛下都天天挂在嘴边夸赞的人物。 强压着心中的激动,小喜子开始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李牧为我大周靖北县令,勤于民事,治下百姓富足,更抗北方蛮族于……而后又洞悉妖族……更是在战场上……忠勇耿直,乃朕肱骨……封威武侯……赏赐……” 李牧的圣旨很长,比其余将领长的多,小喜子抑扬顿挫足足念了半盏茶的时间。 除了开头和封威武侯,其他的李牧也没仔细听,反正大概就是讲了他的功绩。 他此时的思绪已经飞了出去,想到后世,自己辛辛苦苦跑业务,劳累不说,钱还挣不到。 没想到穿越后,如此简单就封侯,成为这个时代最顶尖的一批人,不得不说,造化弄人。 同时又不得不感叹,地球古代大佬们的恐怖如斯…… 帐中一片安静,都在细细听着。 一众军中将领看向李牧,眼神中表达的意味都不一样,有讶然,有赞叹,有羡慕…… 但有一点,他们不嫉妒,李牧的功劳他们亲眼目睹,能封侯,实至名归。 李牧年纪轻轻封侯,还是一等威武侯,那是别人奋斗一辈子的目标。 大周侯爷不少,但一等侯不多,目前只有一位,那就是镇守南域的镇南侯萧景山,也就是“荒”成员中潇潇的父亲。 大周侯爷分三等,二等,三等不过是闲散侯爷,没有任何实权,是个养老的官职。 一等侯就不一样,那是手握实权的官职,可带亲卫,甲五千。 战时,可统领一军。 试问军中将士,谁不想马上封侯。 “钦此!” 小喜子念完圣旨,见这位年轻的侯爷神游天外,没有丝毫激动,不由心生崇拜,这位侯爷果真与众不同 别人接受封赏无不感恩戴德,满脸喜色,而他却是表现的风轻云淡,压根就不在乎这个别人穷其一生也挣不来的侯位。 也只有这样的人物,才能有如此诗才吧,小喜子心中感叹。 “侯爷,接旨!”小喜子轻声开口,语气中充满尊敬。 “谢陛下隆恩……” 李牧这才回神来,双手接过圣旨。 “恭喜侯爷。”小喜子满脸笑意的双手递上圣旨。 “有劳小公公了。”李牧站起身,客气的道。 “侯爷折煞奴婢了。”小喜子惶恐的拱手道:“奴婢奉陛下之命,前来北境传旨,这是恩赐,不敢言幸苦。” “侯爷稍后无事请等一会,陛下还有一些交代。”小喜子低声说了一句, 李牧疑惑了一下,点点头。 见李牧点头,小喜子便恭敬的退了下去,圣旨已经读完,他的任务完成。 虽然有很多话想说,但这个场合明显不适合,好在陛下还有别的话要交代。 军中将领见到这一幕,也都若有所思,这些小太监虽然身份不高,但时常伺候在天武大帝身边。 从他们对人的态度就可以看出,这位年轻的侯爷在陛下眼中恐怕比他们想的还要高。 封赏完毕,屠千里站起身,说了一句散会,就离开大帐。 张礼也笑呵呵起身,拍了拍李牧的肩膀,背手走出了大帐。 大佬们都走了,营帐中的将领们都纷纷朝着李牧恭贺。 “恭喜李侯爷。” “李侯爷不愧是我大周年轻一辈第一人。”一名将军赞道。 “唉……就算是老一辈,也没有几位能与李侯爷比肩的……” 经过这一场战争,李牧也正式走进了军中的视野,以后都同为一个阵营。 军方能有一位深的帝心的人物,他们很很乐意见到。 “千百年来,侯爷算是第一位以儒家弟子身份在军中封侯的人了,可算是前无古人,后面也怕是在无来者。” 军中将领说话很直,到也不是特意奉承。 如果不是李牧太过年轻,他的军功战绩加起来,封国公都够了。 这还不提李牧对儒家的贡献。 浩然正气虽然重显于世,但都被张礼压了下来,并未传开。 如果他们知道,都得惊掉下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