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糜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零二章 打出局面 孙权颤颤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堂内的诸将本以为,李严的目标不在于他们,他们有资格在一旁作壁上观。 但在文聘的点拨下,他们这时才意识到——李严是不会放过他们的。 从旁观者变为局内者的身份转变,令在座诸将都难以再保持镇定。 “糜旸会来吗?” 良久的沉寂后,有一位语气惊慌的魏将,尝试性的问出了这句话。 此话一出,其他人瞬间都将目光聚集在他的身上。 他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而片刻后,众人又将目光齐齐聚拢在文聘身上。 眼下能回答这个疑问的唯有文聘。 面对众将不安目光的注视,文聘没有稍作迟疑,他肯定的回答道: “绝无可能!” 文聘的语气依旧沉稳。 他这沉稳的语气,安定了许多魏将的心。 文聘镇守江夏十数年威望深重,在一众魏将心中,文聘的话比曹叡的诏命还管用。 而文聘做出这番判断,是有着根据的。 从目前得到的情报可知,糜旸的主要目标应当是一举灭掉吴国。 李严分兵前来江夏,战略目的在于戬除建邺的羽翼。 除非有什么大变故,不然糜旸不会转移战略目标。 文聘不惧外敌来袭,但他却有些担心内部的掣肘。 察觉到文聘的目光后,秦朗会意的一笑。 “将军放心,朗定会率数千中军听从调遣。” 秦朗在众将面前的,对着文聘做出了保证。 秦朗虽身肩监军之责,可他本人还是懂些军略的。 文聘言之凿凿,秦朗深以为然,既然如此,秦朗自然会听从文聘的调遣。 得到秦朗当众的承诺后,文聘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就算有一县告急,旁县亦不许支援。” 众将本以为文聘会下令主动出击,没想到文聘的命令竟会这么消极,一时间他们都诧异不已。 “难道就任由汉军这般挑衅吗?” 面对这个疑问,文聘不以为然。 “我军一日安在,李严就一日无法全据江夏。 现在该急的是他,而不是我军。 忍一时之辱,而得长久之安,何乐而不为呢?” 做完这番解释后,文聘便挥手让诸将下去准备去了。 时间过得很快。 李严率军西陵已过去一段时间。 李严本以为他陈兵国门的做法,会引得文聘亲自领兵来阻击他。 没想到的是,这一段时间以来,他连一位魏军都没看见。 这打乱了李严的部署。 李严皱眉对着一旁的蒋济说道: “文聘与张辽到底不同。” 见李严将文聘与张辽进行对比,蒋济亦认同的点了点头。 蒋济一语道破了文聘的心思。 正如文聘预料的那般,李严对石阳是怀抱必取之心的。 李严这话一出,蒋济有些不赞同。 “敌情未明,贸然孤军深入不是良策。” 面对蒋济的劝阻,李严有着自己的看法。 “今日局势,宛若当年秦韩之上党之战。 文聘想以静制动,那严唯有先发制人。 局势有所僵持,唯有用力一处打出来,等是等不出来的。” 或许是良才所见略同。 不约而同的,李严与文聘,都将现在的石阳比作了当年的上党郡。 而当年上党郡地势险要,面对秦军的进攻,又何尝不是想着坚守退敌呢? 是以静制动好,还是先发制人更佳,总得打了才知道。 说完自己的看法后,李严又加了一句道: “况有蒋公坐镇西陵,为严源源不断递送粮草,严又怎能算的上孤军深入呢?” 李严的话,打消了蒋济的一些顾虑。 见李严所言有理,蒋济便不再劝阻。 只是临了蒋济还是对李严建议道: “将军可将文聘应对告知大司马,大司马或有妙策。” 对于蒋济的这个提议,李严亦认同的点了点头。 汉建兴元年二月初。 以江南天气,这个月本是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季节。 可这个月的江东,依然还沉浸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 居于建邺的孙权,一直在等待着前线的战报。 不久前孙权刚刚收到军情,说是吕范已率军成功与吕岱汇合,这让孙权因贺齐之死而惴惴不安的内心,变得安稳了不少。 吕范与吕岱合军,足有数万之众。 可还未等孙权安稳多久,一道从前线紧急送回的军情,就宛若将他整个人都拉入了深渊中。 这道军情,由周鲂与吕范的儿子吕据一同送回。 在建邺皇宫的大殿内,孙权浑身颤栗的看着下方跪着的两位忠臣。 孙权这话,是对着一直在悲泣的吕据问出的。 吕据在逃回建邺后,第一时间就求见了孙权。 而吕据见到孙权的第一句话就是: “数万吴军几乎全军覆没,阵亡、被俘的战将,有数十之众。” 就连被孙权寄予厚望的吕范,亦被糜旸所擒生死不知。 这么重磅的消息,直接将孙权震的四肢乱颤。 全怪那吕岱那贼子呀! 若不是他携众叛乱,我军岂会大败!” 周鲂边说边用手猛锤着地面,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大吴忠臣,再次上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