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爹你歇歇,今天轮到我骂李世民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275 章 大唐为何禁止吃鲤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皇宫。 李世民想尽一切办法。 最后仗着中秋团圆的借口,总算把魏征忽悠回家了。 休沐、放假…… 这时候该干嘛? 当然是饮酒作乐啦。 趁老魏不在,可不得尽情的放纵一把? 正色眯眯的欣赏着某个舞姬舞蹈,又有宦官进来通禀…… “启禀陛下。” “太子、魏王、魏御史求见……” 咦? 他们不是在犁地吗? 儿子在种地,自己却在寻欢作乐。 这样影响不好。 想了想,李世民还是先遣退了舞姬。 “见过父皇(陛下)” 一见到李世民,几人齐齐躬身。 “何事?” 李世民威严的发问:“尔等不是在田里吗?” “父皇!” 李承乾率先踏出一步:“儿臣以为大唐的政令之中,有一条不符合当今天下的形势。” “哦?” 李世民笑了笑:“这才去田里干了半天,就有心得了?” “说说吧,哪条政令不合适了?” 说话间,李世民端起酒杯饮了口。 目光却不由自主的在魏叔玉身上游走。 总算一个人孤零零了吧? 趁老魏不在,看朕怎么给你穿小鞋! “儿臣今日见到百姓因为鲤鱼跟侍卫发生了冲突。” “觉得鲤鱼只是一种食材,不应该禁止。”李承乾恭敬的说着。 “嗯。” 李世民点点头。 目光又在其余几人身上扫视了一圈。 “父皇。” 李泰不甘示弱,当即出列说道…… “民以食为天。” “鲤鱼也能食用,可以让百姓案上多一道美食。” “儿臣也以为朝廷不应该禁止百姓食鲤鱼。” 可以啊…… 李世民看了魏叔玉一眼。 才半天时间,就让太子、魏王替你说话了? 李世民不理会两人。 转而对着魏叔玉问道:“叔玉以为如何?” “回陛下。” 魏叔玉恭敬的施礼:“这只是太子、魏王之言,臣不发表意见!” 嗯? 啥? 李承乾、李泰瞪着眼睛,齐齐看向魏叔玉。 不是你说要来找父皇说理的吗? 我们都带头冲锋了…… 你……你…… 你这是在坑我们啊! 然而面对两人的目光,魏叔玉却当作没看见。 “无妨,说说吧。” 李世民笑眯眯的样子如同一个弥勒佛:“今日又没有文武百官,就当是君臣之间谈谈随意谈谈嘛。” “陛下!” 魏叔玉突然严肃的说道:“事有轻重缓急。” “现在是太子、魏王联袂谈政。” “请陛下严肃以待!” 李世民一愣。 小魏这是在训朕吗? 你他姥姥的…… 可魏叔玉这么说,李世民还真不好发难了。 的确不能一直将太子、魏王晾在一边吧。 算了。 先收拾两个臭小子。 晚点在来套你的话,揪你的小辫子! 朕绝对不是因为顾忌你跟太上皇的关系…… “高明,青雀。” 李世民威严的开口道:“你们有这想法倒是不错。” “不过大唐禁止百姓吃鲤,可不止姓氏这一方面的原因……” “早在之前,鲤已被神话。” “这更多的是一种祥瑞的象征……” “就以儒家圣人,孔子为例!” “孔子的儿子名作孔鲤,因为忌讳祖上名讳,孔家所有后人是不吃鲤鱼的。” “或许你们不知道孔鲤是谁?” “但儒家经典《中庸》知晓吧?著作人孔伋就是孔鲤的儿子。” “老子是孔子、儿子是孔伋。” “孔鲤自身的名气虽然不大,但在儒家也算祖辈人物!” “而我大唐以儒为尊,又是李姓……” “双方珠联璧合,也是为了大唐的稳定!” 对于两个儿子。 李世民的耐心很好,讲解的十分细致。 “还有汉朝刘向《列仙传》有记载:仙人琴高出入涿水,骑乘的正是一条赤色大鲤鱼。” “南朝陶弘景的《本草注》记载:鲤为诸鱼之长,形既可爱,又能神变,乃至飞越江湖,所以仙人琴高乘之也。” “汉朝辛氏《先秦记》载有: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余。……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州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不是朕不让百姓吃食鲤鱼。” “而是鲤鱼寓意勇气、毅力,还有越过龙门的成功!” “它代表着逆流而上,不怕困难,是为了给百姓一个拼搏的信念。” “恰巧,大唐刚刚好为李姓。” “所以才有了这么一条国律!” 随着李世民的诉说,几人茅塞顿开。 “谢父皇教诲。” 李承乾、李泰齐齐躬身。 然后齐齐看向魏叔玉,露出一副咬牙切齿的模样。 该死的魏叔玉。 差点把我们坑了。 “叔玉,孤如此信任于你,你为何要怂恿孤?”李承乾冷着脸质问。 “就是,本王还以为你赤胆忠心,没想到你临阵倒戈、倒打一耙,坑害我等……” 李泰表现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言语间却无不是在问罪。 “叔玉,可有此事?” 李世民板起脸,厉声质问。 可算给朕逮到小辫子了吧。 朕现在就把老魏召进宫,当着他的面狠狠喷你一顿! 然后偷偷给王德使了个眼色。 “陛下。” 魏征不慌不忙的躬身:“确有此事,但臣只是再尽一个侍读的责任!” 编。 你就继续编。 别以为朕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拉拢了父皇还不够,现在还想拉拢太子、魏王喷朕! 跟你爹比起来,你这就是小聪明! 得亏朕英明,识破了你的诡计。 算了。 反正你也是瓮中之鳖,朕就听听你怎么说…… “既然爱卿有话说,那就说说吧。” 李世民板着脸道:“但丑话说在前头,怂恿太子的罪名不小,你可得想清楚了再回答!” 李承乾亦是斜眼看人。 他倒要看看魏叔玉能蹦出个什么屁来。 “当初陛下问家父……” “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 “家父答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臣只是效仿家父,尽一个侍读该尽的责任罢了。” “事实也证明……” 魏叔玉看了一眼李承乾:“太子不加思索就偏信、轻信于臣,此乃为君者之大忌!” 咦? 李世民眉头一皱。 拿朕跟老魏做案例是吧? 这倒是没法反驳。 等等…… 草! 狗魏征。 你教儿子朕没意见。 但你他娘的不会拿朕当案例教儿子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