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神医小农女自带空间振兴乡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66章 番外二:振兴乡村篇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一二,拉!” “一二,拉!” 村长王治文挥动着手里的烟锅子,“大老爷们都用点劲儿!赶紧把村口新刻的牌坊立起来! 从今以后,看谁还敢说咱们是‘后娘"养的!那个鸟不拉屎的后娘屯已经一去不复返喽! 咱们可是跟着乐焉长公主齐头并进,迈入富足生活的“小康村”!” 村民们喊着号子,压低身子,使劲向后拉去,他们额上的青筋暴起,就连脸部的表情也在一起用力。 “兄弟们加把劲啊!” “就差一点了!牌坊马上就竖起来了!” “好,就是这个角度,保持住!第二队赶紧填土!” 村长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另一队村民拿着铁锹、镐头,就快步冲了上来。 旁边还候着一队,等着土填地差不多,就滚来大石头,加固牌坊的柱子。 忙活了一日,众人看着新名字,热泪沾湿了眼眶。 那些奋斗的日子,仿佛历历在目。 第一年,大家跟着乐焉长公主种红花,一年收两茬,尝到了最初的甜头。 而后塑料大棚拔地而起,他们跟着有福大哥学习新型的种植技术,居然在冬季真的种出来了绿油油的小白菜! 最神奇的是,大棚种植出来的小白菜,口感鲜嫩,味道清甜,比以往市面上的小白菜都要好吃! 直接被各大食肆、酒楼哄抢! 姚掌柜还是凭借跟萧家的关系,走了“后门”,这才勉强够聚鲜阁的供应。 到了第二年,乐焉长公主根据手里的独家消息,又提前抢占药材市场,为村民们选取了多种适合山地种植的药材,让大家赚得盆满钵满。 不仅如此,她还建议村民大胆开荒,那些沙地也不要浪费,前期慢慢堆肥,后期就可以种些果树苗。 而当树苗尚小的时候,还可以套种其他低矮些的药材或者农作物,实现一地两收。 这么过去几年后,她又开始提倡轮种。 这样的目的,是有利于土壤中的养分的均衡消耗,同时轮作还有利于减轻与作物伴生的病虫杂草的危害。 男人们在地里忙得不亦乐乎,妇人们也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家庭地位那是蹭蹭飙升! 天还不亮打兔草,承包的兔子满院跑。 生完火做完饭,晌午过后,还能去萧家多打份工。 顾家赚钱两不耽误! 十年磨一剑。 这些年,村民们在乐焉长公主的带领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才有了如今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子里再也不见了茅草房、土坯房,全是一水的青砖大瓦房。 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挖了水井,妇人们再也不用去河里洗洗涮涮了,吃用方便。 要说村里最忙的两个人,当属萧有福还有村长。 除了种自家的地,萧有福还帮闺女打理起皇上赏赐的庄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庄主”。 不仅如此,他还承担起了培育新苗的重任。 凡是闺女从空间移栽出来的小苗,经过他的悉心照顾,不论是存活率还是适应性都能更胜一筹。 不过,人性嘛,大多都经不起考验,所以萧有福、林秀兰他们也并不是什么都外传。 就比如,用基质培育血灵芝、稀有菌类、稀有药材等方法,还是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村民们把萧有福奉为“新神农”,哪里不懂的,就过来虚心请教。 不管谁来,萧有福都耐着性子给大家讲解。 慢慢地,上门的人越来越多,不少都是周边的村子。 刚开始村民们不乐意,还经常围堵外来的人,闹了很多不愉快,村子之间也剑拔弩张。 最后,村长把人都集合到了家里,劈头盖脸一顿臭骂。 “你们这帮鼠目寸光的家伙!不懂什么是树大招风的道理吗?还一个劲儿地往自己身上拱火! 咱们后娘屯的生活蒸蒸日上,早就成了其他村子的眼中钉肉中刺! 乡里乡亲的,不能咱们吃肉,还不许人家喝口汤啊! 若真把人给逼急了,还不知道会生出怎样的祸害!” 村民们面面相觑,若真有人存心使坏,放上一把山火,所有的辛苦都将付之一炬,若再有人员上的伤亡,更是得不偿失! 全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警示的目的达到后,村长的面色稍有缓和。 “现在举国上下,都拿咱们后娘屯当做振兴乡村的典范,是各个村子学习的榜样,可不能小家子气,辜负圣人、还有乐焉长公主的期望! 先富带后富,咱们先沾了光,也该挑起带头的担子,若是百姓们全都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哪里还会有什么流民暴动!” 至此之后,村长经常接待前来“取经”的外村人。 “老村长,为何你们种植的幼苗上都覆盖了一层白色的薄膜?” “早春种植,覆盖塑料薄膜可以提高土壤的温度,促进蔬菜早出苗、早发育!” “村长,为何你们要把雪水、雨水都收集起来,今年雨水充沛,何故多此一举?” 村长抬头望了望天,“咱们小老百姓,经常祈求上苍保佑咱们风调雨顺。 可当寄希望于天时,往往会忽略自身能做什么?未雨绸缪总比‘亡羊补牢"让人心安吧!” 从果园、药田里出来,村长带着众人参观了萧家兴办的厂子。 “那个是药厂,村子里种的红花去那里转一圈,就变成了一瓶瓶红花油,随后被运到各个军营!还有板蓝根,经过熬制、烘焙,最后成了预防风寒的板蓝根冲剂! 再远点那个是火锅底料厂,别看它们八竿子打不着,实则配料中加入了不少特色中药,都是乐焉长公主亲自研发配制的,吃起来美味又养生! 千禧丫头说了,想要盘活村子里的经济,就要找准自己的特色,若真做到了人无我有时,还怕赚不到钱嘛?” 当一行人,走到村中心的槐树下。 伴着槐花香,传来稚童朗朗读书声。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大家全都震惊不已,“老村长竟然为村子筹建了学堂!” “我隐约还听到女童的声音!” 望着学堂方向,村长无限憧憬,“我已老矣,他们才是继续振兴乡村的希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