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的话甚得茂德帝姬之心,甚至连郡主也心动了。
能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东京第一诗家”(无名氏给的头衔,但东京无人敢质疑)做诗,对她们这些久在深闺的女子无疑是有很强的冲击力的,有点像后世追星的女子被喜欢的歌星私人专唱!
“官人,奴家一直听得官人做得好诗,却无缘亲见。今日有幸与官人同席,期盼官人莫要冷了奴家心意!”
要说漂亮的女孩子总能惹人怜惜呢,同样的话,在茂德帝姬口里说出来,王伦就没有拒绝的心情。而对宣赞的话,王伦只想唾他两口!
“娘子既然如此说,小可岂敢不从?”既然茂德要诗,王伦自然要绞尽脑汁地想。
茂德和郡主便一齐盯着他看,弄得王伦一阵心虚。
“茂德看上哥很正常,郡主这么直勾勾地看可不好,你家官人还在旁边呢!”
本来以茂德这种身份地位,自己进行文学创作须得有许多禁忌,比如刚刚引用别人的那些诗句啊统统是不能的,因为这会有引诱之嫌,是犯原则性错误的。
但又一想,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茂德回京之后,自己再想见她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毕竟宫深似海,而且她年龄也大了,要避嫌。
自己对她的感觉需要倾诉!他可不想留遗憾,成为像唐玄宗之辈被白居易写在悲情诗歌里!
“有了!”他想了一想,突然道。
茂德、郡主都聚精会神地倾听,便是宣赞也伸头等待这一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
“今生未必重相见,遥计他生,谁信他生,飘渺缠绵一种情。
当时留恋成何济,知有飘零,毕竟飘零,便是飘零也感卿。”
这是民国三位国家大师之一的黄侃的一首《采桑子》,是写给他的最爱、也是陪他到最后的女人。这首诗,在民国诗坛上有相当的地位,也是为数不多很有复古韵的古体诗词。
王伦其实剽窃有无数的诗词可供选择,不知怎地,他偏偏想起这首。或许它非常符合自己目前的心境,也符合目前对感情的认识吧。
“今生未必重相见”,如果自己离开东京,那真的便是一转身就是一辈子。再来东京的机会很渺茫,除非自己做得大事,能够有把握颠覆大宋王朝----他再是两世为人,也知道这将是个极艰巨的工作。
因为宋朝承国日久,除非发生像靖康之变那样的巨大动荡才有机会,否则要想百姓归心,区区一隅真没有什么可伸缩的余地。
便那时候,茂德早已经嫁作他人妇了吧?要知道古人结婚是极早的,貌似她也该有十四、五岁了,说嫁人就会嫁人的。
从现在到靖康之变还有十年之久吧?自己还要在江湖上飘零许久,或许会在某一天想起她吧?
毕竟小月娘子也好、梁红玉和宋玉莲也罢、到目前没半分眉目的扈三娘、只是自己对美的化身的憧憬与期待的程婉儿,她们都没有茂德美的那么惊艳。
男人对得不到的,会念念不忘到许久,并且那份记忆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而倍加强烈。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此词一出,满座俱寂。
撇开词的好坏不说----“廖良大家,必出精品”已然是东京人的口碑。只是这字里行间透着一种浓浓的爱意,连宣赞这等武人都感受到了,觉得十分之好。
什么“缥缈缠绵”,什么“飘零也感卿”,让人极有遐思的空间,不见茂德帝姬都已经痴了?连郡主都怔住了,嘴唇轻动,似在回味,貌极感动。
俺要有廖小官人十分之一的文学水平,现在也不至于还是一个孤枕独眠的郡马!宣赞如是想。
王伦其实也捏着一把汗。因为在座的不是普通的娇娘,她们可是皇亲国戚,词作的对象还是大宋鼎鼎有名的公主!若要传出去,一个大不敬的帽子肯定会被扣上。
因为古代可没有现代人的那种婚恋观,两个人对上眼就能干啥啥的。没有父母之命,没有媒灼之言,这种交往就是上不得台面的,也是不被祝福的。
至于更惊世骇俗的私奔,只会让女方家族蒙羞。在一些历史故事当中也有着一些女子和男子私奔的故事,不过她们最终的结局也都是很悲惨的,像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是为数极少的成功案例。
至于为什么只是一首词而已,王伦便能想到私奔,实在是暴露了他内心深处的阴暗想法。
他倒不是怕自己被浸猪笼,而是从茂德的共情想到了更邪恶的:大宋的公主,和一个强盗头子私奔,呵呵,想想都带劲!
“果然是"廖良大家,必出精品"!都说廖小官人的词作是东京一绝,奴家终于亲眼见识到了,词、意都是第一流的,奴家敬佩之极!”郡主先道。
对王伦对茂德的示爱和茂德的女儿家心思,她虽然不看好,却难得的并没有阻止的想法。或许是因为自己的不幸婚姻是父亲亲手铸就并违拗了自己的意志,她特别见不得别人的悲剧。
王伦虽谈不上如何帅气,却好在五官端正,又有文采又有风采,和茂德确是天作之合。
本来么,有宋以来,皇帝选婿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执政皇帝性格不同,不断地变化着的,不过大体上也有一些规律可循。
宋太祖太宗多从武将家中挑选驸马。抛却同生死共患难的兄弟情份不论,这些驸马多半都是政治联姻。这是因为宋朝得国不正,又刚刚经历过五代的混乱,需要笼络人心特别是有兵权的武将。
太宗以后,重文轻武之风日盛,“欲求儒生为主婿”渐成风尚。
宋仁宗选婿相当用心,有自己的考量,甚至有从驸马小时就开始培养的。
仁宗之后,宋朝文风日盛,驸马多出于文臣之家。驸马在朝中的政治地位日渐降低,慢慢淡出政治舞台。
宋英宗“出嫁皇女,访求儒门”是出了名的。自他始,驸马开始出自中层官吏之家。
宋神宗告诉王安石,做驸马的出身一定要好,不能是什么歪瓜裂枣都可以参加选秀。当然,当朝的那些功臣、尤其是那些权势熏天的权臣家庭可不行,他可不想让一些大臣因为娶了公主,权力更大,尾大不掉。他钟意的是父祖辈曾经担任宰相一流的功臣后代,或者是皇族外戚的后代。
神宗之后,对驸马的家世不再有太多的要求。如驸马王遇的父亲是个八品官员,宋哲宗的驸马潘正夫,父亲不过是九品芝麻官。不过,驸马家世再怎么低,也还没有像陈世美那样出身寒门的。
在这个越来越靠才华而不靠脸蛋吃饭的年代,朝廷讲究以文取士,帝王家择婿自然也有相应变化。才貌俱佳当然好,无貌有才也是立得住的,至于才子佳人那是后代人的幻想。
王伦有惊人的才华、不俗的外表,特别的气质----这是有别于普通世人的江湖气,是来自后世的情感熏陶和山大王的职业素质合并而成的,征服茂德帝姬也在情理之中。
凭他现在的名气,如果再能取个进士,那时不用他说,徽宗皇帝或许便会有想法了。
毕竟茂德帝姬是他最喜爱的女儿,为其找个称心如意的夫婿是老父亲最后的心愿。正史上徽宗的确给她找了个自己认为优秀的女婿----蔡京的儿子蔡鞗----世家公子、翩翩风度、才华横溢。
婚后,夫妻两非常恩爱,感情深厚,这是茂德最幸福的一段日子。
可惜好景不长,金军南下,国破家亡。茂德帝姬不仅没有幸免,反而因为是宋徽宗最美丽的女儿而名声在外,受到金军统帅完颜宗弼的点名索要,开始了她悲剧的短命人生。
作为过来人,悲天悯人是王伦根深蒂固的优点,不管是作为汉人还是作为男人的血性,他都不能同意让悲剧重演。而他在目前暂时无力改变这世道,只能小小地试图改变茂德个人的人生轨迹了。
嗯,把喜欢美女说得如此正气凛然,王伦很为自己感动。
茂德也被感动了。
她虽然贵为公主,有父皇的宠爱,哥哥们都让着几分,貌似有着美好的前途。但她知道,很多事情不是外人想象的那样。
公主是天家施恩臣下的纽带,想自主择婚是不可能的。
郡主姐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那位宣赞姐夫,虽然心地善良,然而如果要是成为自己的夫婿,只怕和姐姐一样寻死的心都有!
若是知根知底的青年才俊也还好,就怕遇到那种趋炎附势的,想借公主身份攀上高枝的那种。
越是长大,这种不安就越靠近。今年开春之后,她就十五岁了。按宋朝法律规定的男女结婚年龄,男十五、女十三,她早该出嫁了。
当然,如果王伦能记住历史的话,她就在今年下嫁蔡鞗。
但是在王伦阴错阳差出现后,一切都有了变数。
那晚,在她最六神无主的时刻,王伦的出现如同驾着五彩祥云的盖世英雄,安慰了她最脆弱的心。而后,一个上天搓合的吻,击碎了她的矜持。
知道他就是廖良后,她每晚卧被含羞。一边是未知的人生伴侣,一边是风华正茂的廖良,爱情的天平该落在哪里自然不须多说。
“飘渺缠绵一种情”,嗯,她恋爱了。
【作者题外话】:有读者朋友说我在男女感情上着笔太多,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美女,男人征服世界干什么?又有人说我描写在东京的章节太长了,但在笔者心中,梁山弹丸之地,想对抗整个大宋,再穿越再重生也没那个实力啊!爽文不能只顾爽不顾实际情况吧?王伦要谋全局,东京是一个重要的场所,也是他铁汉柔情的萌芽。
不过,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