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王伦之我的梁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5章 生意经(中)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但又不能太远,一者运输成本较大,二者有可能导致朱富管不过来。因为王伦还想着将来把别的什么东西也拿出来,安仁村就是个基地,需要统筹管理。 全程都是以朱富的名义在弄,这样能很好地撇开它与梁山、甚至“廖良”的关系。 这个项目的风险很低,但产出绝对不低:以王伦穿梭青楼、哦不,几家正店的所见,肥皂绝对大有市场。 在这个几乎没有什么工业品的时代,民间洗衣服用的是古老的“洗衣粉”。就是把草木灰放在竹筛里兑上水,淋下来的灰水就可以用来洗衣物,算是草根版的“洗衣粉”,民间把它叫做“淋灰水”。 也可以把草木灰与贝壳灰混合使用,以增强洗衣效果。 洗头洗身子,普通人家大多用的是一种名叫“肥皂团”的东西,就是把皂树的果实----皂角磨碎后,制成桔子一般的形状,其对衣物袖口领口的去污效果也极好。 这种“中国肥皂”汉代时就已出现,且以其便宜好用的特点,深入民间百姓家。宋朝也有经营“肥皂团”的生意人,拿它当作奢侈品来卖。像稍晚些的金元年间,“肥皂团”是一种“馈赠礼品”,可想它之珍贵。 肥皂后来之所以叫“肥皂”,不知道与“肥皂团”这个名字有没有关联,估计是有的。 这些东西草根可以接受,但稍微有些层次的人家像七十二家正店这种高档的场所,自然不能用草木灰来洗衣服,想想那画面就怪异。 有简配,自然有豪华版的肥皂,那就首推魏晋起流行于中国宫廷的“胰子”。即是把洗净污血的猪胰脏磨成糊状后,加上十多种香料与药材,制成的特殊“洗涤剂”。 单看这原材料,就知其价值不菲。哪怕在晋代的宫廷里,用来洗衣物的时候还是少,主要用来洗澡,所以也叫做“澡豆”。 这东西那时金贵到什么程度?豪门出身的晋朝驸马王敦,第一夜与公主洞房时,仆人送来“澡豆”请他洗浴,他却误以为是点心,当场就吃了个精光! 到明代的时候,诸如北京南京等各大城市,都有专门经营“胰子”的店铺。当时的“胰子”已不止有“猪胰子”,也有效果同样好的羊胰子。也不是晋朝时的豆子状,而是变成了团状,且有“桂花胰子”“玫瑰胰子”等各种款式。 虽说那时的“胰子”,已经很普及,但哪怕有钱人,也都是用来洗漱,很少用来洗衣服的。不过胰子含有的消化酶,对衣物也有极佳的去污作用,所以土豪级别的用户,洗衣服也是常用。 而各大正店对它也都是力挺的,贵就贵吧,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 王伦瞄准的就是这一块市场。 不管是“肥皂团”还是“胰子”,即将出现的肥皂对其都是致命的打击,更别说草木灰了,完全上不得台面。 日化本来就是个来钱快的行业,也是百姓必须。大宋的经济条件很好,老百姓在这方面的消费能力是很强的,只是欠缺一个东风。 东京有百万人口,每人每年哪怕是只用一块肥皂,就是妥妥的百万级别。 若是从东京辐射到全国… 王伦可没打算走倾销的路,量大从优在他这里没有市场。 量大,价高,才能赚得更多。 不然怎么体现穿越人士对这个时代的降维打击能力? 肥皂初步定价一百文一块。 贵? 不,因为王伦是准备拿它当奢侈品来卖的,所以它的定价很高。 卖给大酒楼用的,价格低了怎么行?唯有高价,才会有高端感,才会有人消费。 这就叫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哦不,既贵也对。 后面的白酒、玻璃…只要这个时代没有或者超越这个时代的东西,王伦都准备这么干。 肥皂这东西将来销售打开局面了,条件具备时再添加一些香料,如玫瑰、桂花、茉莉…就成了香皂。 至于价格,自然会更贵,目前且顾不上。 王伦到朱富处时,肥皂的基样已经完成两天了,就等他来确认。 这是朱富按王伦吩咐亲手打造的第一块肥皂,望着这个完全锅底状的不规则形态、黄不拉叽还带着未知残渣的固体,王伦喜笑颜开,与朱富等人的满脑子问号形成鲜明的对比。 哥哥说的发大财的机会就是这个东西? “靠这个东西,梁山可以养活两千精兵!”王伦两眼放光。 用到的猪板油价值大约二十来文,烧碱勉强算两文吧,食盐也值个几文,连同柴火、水----水是免费的井水,无非是不要钱的人力,成本满打满算不超过三十文吧。 手里这一大坨,可是后世两块肥皂的量!三两一块,够意思了,良心大大的好! 要是大量生产,单位成本还能往下降,这是一定的。 哦,还要做一些模具,用于析出并让肥皂成型的。在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大宋特别是东京,肥皂的形状款式倒比它本身还值得让王伦上心。 只要规模上来了,一个人一天做个几千块根本不成问题,这还不是流水线的操作。刨去杂七杂八的费用,单价八九十文是稳赚。 当然,账肯定不是这么算的,王伦没打算把零售开到全国各地,就是开遍东京的角角落落都是个大工程。他造肥皂是为了赚钱,可不是打算弄千百个销售网点的。 这个东西花费的时间太多,又不是正经做生意。 王伦的打算是先把销路打开,相信自会有精明的商人像闻着味的苍蝇一般扑过来。 届时自然要打个折扣,毕竟批发么。 但是一百万块的肥皂,净赚十万贯一年是没问题的。要知道随着物价的上涨,唐代和唐代之前的一贯为一千文,到北宋中期就成了一贯值770文。 朝廷养一名禁军一年的费用平均为50贯,那么十万贯可不是两千精兵? 朱富、焦挺都是不信的,但又不好开言和王伦相反驳。赚钱真要这么容易,梁山还有存在的必要么?大家都来制肥皂,利润分配给大家,八百喽罗都能活得很好! 还有这东西一百文一块,有哪个冤大头会买? 王伦见了,呵呵大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