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王伦之我的梁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9章 热卖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朱富这几天忙得脚不沾地。 为了加急生产香皂,从材料到建线到管理众泼皮到保密乃至销售,由他一手操办。 还得经常性查看城外安仁村的仓库建造进度,因为据第一拨赶来的神算子蒋敬说,大批量的产品即将抵达。 蒋敬便是王伦在入京路上遇到的算盘打得贼好的那位,因为京中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王伦便也把他摇到了东京帮忙。 建商行,特别是为梁山备用的大型商行,肯定要雇佣熟练的财务人员、管理人员,先期的培训,蒋敬才得其用。 不过他见到王伦时,却吓了一大跳。 从没想到路上遇到的廖大官人,竟然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而自己的这位带头大哥王伦到了东京摇身一变竟成了城里最脍炙人口的词作家! 最奇幻的场景,居然被他看到了。 好吧,世道乱了,官比匪更可恶,匪却比官更有文化! 不过他来到,真帮了朱富许多,至少账目清理、盈收开支等让他焦头烂额的事交了出去,也让朱富能够有精力开拓阵地。 买卖迎送、长袖当风,才是朱富的特长。 大相国寺那边已经开了香皂的专场,长期有人驻守在那边打广告----既零卖,也欢迎批发。 他已经签了十三家正店、二十五家勾栏的供货合同。 因为在东京产能较低怕泄密也不敢多做、梁山货物未到,“水仙子”香皂一物难求,连皇宫的用度都无法保证,更别说触及全东京各个角落的供应链了。 至于销往东京以外? 等东京饱和了再说! 人家东京人真是富足,都是现钱交易,绝不赊欠----当然主要还是卖方市场,并且价格并不算高。 现在是市场已经打开,就等铺货了! 梁山到货第一天,一扫而空。 第二天,一扫而空。 甚至连城外的仓库都不需要进,直接落地销售。 客人们都急了:这么多人有需求,为何不多购置些? 王伦教给朱富的回答是:此香皂乃从南洋远途而来,虽然货好价低,但不知深浅, 未敢多进货。 想多拿货?预定! 还得先付一笔不菲的定金! 即使这样,朱富租赁在大相国寺旁边的“四海商社”里每天都是来要货的。 “朱大掌柜,某预定一万块,何时能到,给个准信!” “朱掌柜,某加价五文一块,不,十文,总要优先供应于某啊!” “朱掌柜…” 朱富每天都被如此催促,幸福的烦恼啊! 此时用马车运货来的喽罗已经被朱富卸下马车,让喽罗快马加鞭回梁山要货去了。 “水仙子”定价一百文一块,“四海商行”卖的时候批零同价,但市面上已经有许多销售商加价贩卖了,反正供不应求。 因为名声打响了,“水仙子”香皂成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标志,竟有人把它作为走亲访友的礼物。关键是,收到礼物的人还得感激,因为这东西市面上真的紧俏、有钱也买不到! 王伦也不好过。朱富那边还只是正常的货物买卖,自从他通过媚仙楼打广告,就昭示了他其实和“四海商行”有深厚的关系之后,向他要货的都是带感情要挟的。 “官人,左右都是卖,奴家的媚仙楼总不能缺了吧?奴家当初可是出了力的,再加三百块!”这是眼睛惯能撩人、身材让王伦目不转睛的崔念四含怨带嗔的诉说,不能拒绝。 “听说官人和"四海商行"关系匪浅,咱家自然是要照顾生意的。太傅说了,有闲的时候先送五百块香皂来太傅府上,咱家也要五百块…官人放心,既然是做生意,钱却不会少一文。”这是曾从开封府大牢里把王伦等人提出来的花子虚说的,说话的时候他半公半私,或者说假公济私,却让人不好拒绝。 人家真的给钱----听说梁师成说了,谁也不准少了廖小官人一文钱! 试问东京人,宫中府中买东西,需要给钱么?买你的是给你面子,不弄得你倾家荡产就偷着乐吧! 程万里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消息,也做起了倒卖的生意,理由是王伦耽误了他做官,现在没事干。 人家是找门子百八十块的批发,他是五百一千的批,还直接要王伦优先供货给他。 他的操作也简单,货一到手,转手就高价卖掉。 作为未来岳父,王伦又不好拒绝的,何况卖给谁不是卖呢?这钱谁赚不是赚呢? 连李师师都来帮樊楼要货。她名气这么大的一个红倌、汴梁岁月场上的头牌,这面子总有的吧?所以王伦还得挤些出来。 当然,作为馈赠佳品,王伦的几位意中人却不会少了。茂德、程婉儿、小月、梁红玉、扈三娘…肯定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短了谁的也不能缺了她们作为第一批福利发放者。 扈三娘是因为要感谢其热心帮助,人家和她的扈成哥哥足足把林娘子一行送出百里之外,费了整整三天,直出了京东西路才回来! 这叫做大丈夫做事,恩怨分明! 尽管回山报信的喽罗紧赶慢赶,仍然差不多滞后了将近十五天,宋万那边才得到香皂在东京已经卖乱了套的消息。 纳尼? 这玩意不错归不错----梁山大老粗们用了也觉得不错----可不至于热销到如此程度吧?瞧瞧王伦寨主的手令:“加速扩线、昼夜不停、应发尽发!” 最近可是每天出一万五千块香皂的量,减去梁山不要钱的人力运输支出,按照每块净挣八十文以上利润计算,梁山的净收入每天可达一千五百多贯! 王伦哥哥说靠它可以每年养两千精兵,他是说少了。 每年养活万人不是问题… 当然,这个账算得有些想当然了,因为正常情况下不可能有物品一直热销,它总有饱和的一天。那时候售价一定会下降,利润也会跟着陡降。 而且产量大时,零卖就不可能了,那么走批发的路,总要给批发商部分利润… 但王伦让时迁给他算的账却是:大宋有那么大的领土、有那么多的人口,这点产出离饱和还差着十万八千里。现在梁山想的不应该是将来如何,而是如何打好眼前现金如流水的仗! 从此梁山诞生一个词:三班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