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快穿:路人甲女配只想长命百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0章 首辅大人流芳千古24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张倾路过镇上客栈的时候,原来的小二已经不在了,又换了一个面孔。 他正挥舞着扫把,撵着那几个小乞丐。 小乞丐显然也不是吃素的,口中咒骂不绝于耳。 小二显然不是好惹的,扫把挥舞的更加有劲儿了。 “龟儿子,一帮臭叫花子,也不看看自己什么德行,敢到我们客栈门口捣乱。” 一群小乞丐从张倾的身边疯跑而过,回头还不忘给那小二一个鬼脸。 “小秀才,你知道富贵哥去哪儿了吗?”为首的小乞丐很瘦,一双眼睛显得格外大。 张倾停下来看他,他的双眼极为真诚,带着一丝担忧。 “他真的同贵人去京城了吗?”小乞丐见张倾不回答,继续问道。 张倾点了点头,几个小乞丐顿时欢天喜地的叫了起来。 似乎这是他们的荣耀一般,张倾嘴角带着淡淡的笑容离去。身后是几个孩子不绝于耳的欢呼。 张倾回到家的时候,看着家门口挤满了人,大家见她回来,也都热情的打着招呼。 “小秀才回来了。” “哎呦,秀才公,你快来,蜀中来的人家到你家提亲来了。” “可不,礼物满满的一车,人也极有排场呢。” “哼,邱老爷还想把自己家的傻孙女嫁过来呢,他想的可真美。” “张家的那个族长,前天还和秀才娘子说,给小秀才定亲了,被秀才娘子用扁担打出去了。” “他女婿闺女一家至今杳无音讯,据说。。。” 张倾觉得就门口这一段,她已经听完了十几个八卦,等推开院门。 就看见朱氏面色有些僵硬的坐在上座,旁边坐了两个穿着锦衣华服的一对男女。 “这位就是张秀才吧!我是蜀中董举人家的管家,董新。” “哎呦,张娘子喂,您家小秀才长的可真是一表人才,我在这里恭喜张秀才了。” 旁边那个中年妇女眼神上下瞟了张倾一眼,露出满意神色。 张倾微微点头示意,并不打算让她继续说话,对眉间全是不安的朱氏道: “母亲,县令大人写了举荐信于我,说让去京城的寒山书院就读。” 本来还因为张倾态度有些恼火的董管家,此刻表情有些讪讪的。 旁边搭话的那个中年婆子,正准备高谈阔论的脸瞬间变的有些古怪。 他二人都是董举人家的世仆,董家也算是书香门第,本家在京城也是官身,他们自然知道寒山书院了。 家里的小公子为得寒山书院的荐书,没少求爷爷告奶奶,夫人的嫁妆都是一车一车的往京城本家送去,也无半点音讯。 寒山书院的院长,是先帝时期的太傅徐平之,此人是三代帝师,如今的太子也多由他来教导。 若是入了寒山书院,基本上是半只脚踏入了仕途。 这可不是他们随意能拿捏得乡下小秀才了。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都有些不妙,接着就听见张倾继续道: “母亲,儿子这次回来是准备收拾行囊,去往府城,参加乡试。” 张倾的一席话,让举人家的两个仆人低下了高高在上的头颅,院子里的村民并不太清楚乡试的分量。 但他们有自己的智慧,府城的考试肯定比县城的更厉害。 每个人都用了最大的声音夸奖和恭维。 董家的仆人架着自己的马车灰溜溜的离开后,村里的人呆了一会儿,也都散去。 “倾哥儿啊,老娘心里发毛。”朱氏不自觉的搓了搓自己的手。 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让闺女考上秀才,也算没有辱没相公的一世英名。 可如今她才知道,她要面临问题很多,单单婚事儿,都无法让她招架。 这次只是个举人家,若是到了府城,还会有更高地位的人提亲,她该如何拒绝呢。 “娘,船到桥头自然直。”张倾有些敷衍的安慰道。 她这娘亲本就不需要人安慰,刚才的事情只是发生的突然,她一时半会儿没有反应过来而已。 朱氏有些惆怅,默默的收拾了一些东西,就往后山找张秀才说话去了。 张倾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东西,她的空间里堆满番匪几十年的财物。 里面有成箱的金银,大批的珠宝,还有各种奇珍。 这些钱财可以让母子两人无忧无虑生活几辈子了。 还有十多箱子的书籍,张倾翻看之后,才知道这些都是已经消失的古籍,价值不可限量。 这些东西来路本就不干净,张倾也不欲拿出来给人观看,只是自己用系统慢慢研读。 又收获了许多道理,她不自觉的就想起了自己听过的一句话: “我们读过很多书,看过各种故事,行走过无数的路,懂的万般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感慨间她从里面拿出了十多张银票,还有许多没有记号的银锭子。 这些足够让母子两人在府城过的舒服了。 朱氏回来后,看到张倾准备的这些钱财,顿时双眼睁的老大。 她虽然见钱眼开,但也知道有些钱财无法收取的,比如张倾中秀才后,乡绅商户多有人送来钱财。 都被她一一陪着笑容拒绝了,口中直说‘孩子还小,这次是运气,待到下次定然不客气。" 那些人也无法,本就是锦上添花,别人客气拒绝,也无法强按着牛喝水。 朱氏本就心中烦躁,又看到这一堆东西,立马三五步的冲到张倾面前,拧着她的耳朵叉腰道: “哪来的这些东西,儿啊,可千万不能走错路了。” 张倾已经习惯,只是小声道:“娘,你还不把这些东西收起来,若要让其他人见了。。。” 朱氏连忙放了张倾的耳朵,有些紧张的把钱财收好,而后就忘了问这些东西的来由。 张倾很满意朱氏这种难得糊涂的性格。 若不然她还要花费功夫编造东西的来历,对于不善言辞的人来说确实有些费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