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科技:我的发明有万倍增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六章:我零部件呢?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机械图纸的设计,也是需要花费一些精力的。 利用脑海中最新获得的知识,花费了两天时间,叶风终于将设计图纸,完整的画了出来。 而这时,他申请的零部件里,第一批也被送了过来。 通过这几天的接触,叶风已经知道了与自己交接的青年的名字,叫张京伦。 根据他的解释,叶风申请的零部件,许多都要专门定制,一些特殊的涉及到商业机密的,还得走关系才能拿到。 一时半会儿无法全部到位。 既然如此,叶风便也不再纠结。 他转头就钻到了宋院长为他专门分配的实验室里,像模像样的钻研起电池来。 这所谓的16号实验室,其实就是一栋单独的大楼。 大楼里面有着不同的试验设备,还有专门的无尘实验室,用以进行各项材料实验的进行与论证。 叶风过去的时候,实验室里进行其他实验的项目组都已经提前接到通知搬离,只有一个项目暂时无法搬离,还在借用实验室。 当然他们的实验也不会打扰到叶风就是了。 因为叶风,根本就不需要进行任何的实验。 激光刀电池所需要的各种材料,详细的构造,都在他的脑子里。 只有材料方面有些凭借地星的科技根本造不出来,需要用普通材料代替,其他的完全不是问题。 叶风在实验室里,就是在寻找合适的材料。 用了三天时间,叶风对各种现有的材料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确定了多数要用的以后,只剩下一种暂时还找不到替代品。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无法替代也可以自己发明,只要找个机会搞定就行了。 暂时放下这件事,叶风重回军刀改进的车间。 因为这天,他向上申请的所有材料,终于到位了。 “你清点一下。” 安排工人卸下最后一批材料,张京伦将一张清单递到叶风手中。 叶风接过,清点确认所有材料齐全后,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将清单还给张京伦,叶风正想道谢,却发现对方头也不回的走了。 “这咋跟个受气的小媳妇一样?” 叶风有些不解,不过他也没他放在心上。 “既然零部件都到了,那就开干吧!”拍拍手,叶风马上开始了心情愉悦的开箱环节。 将箱子一个个拆开,拿出里面的各种精密部件,小心翼翼的放到一边。 叶风又开始清理场地。 拆下原有的老旧机床,在原有位置上做好规划,安装开始! 先是最重最大的矿物铸件,集减震,传动各种功能为一体的铸件在地面放好,拿出电钻钻地固定。 之后是平面,各种器械,电机,一个个安装。 因为脑海中有着最顶级的机床制造知识,这种工作对叶风来说没有任何的难处,完全就像是拼乐高一样。 轮轴、滑轨、数控电脑、安装不断进行。 花费了差不多四个小时的时间,所有东西安装完成,最后排好线,第一步就算是完成了。 接下来,叶风接上电源开启了机床。 不同于原本的老旧机床,这新的一安装上,运转起来连一点噪音都没有。 崭新的刀头反射着从车间厂房门外射进来的阳光,明明在旋转,却看不出一丝旋转的迹象。 这是速度太快,留下的残影形成的视觉落差。 确认运行没有问题后,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工作。 叶风没有迟疑,当即接入数控系统后台,编辑起模型。 机床想要完成各种切割动作和设定的路线轨迹,就要事先设定好刀头切割的路线,也就是整体的模型。 只有有了模型,机床上的所有工具,才能根据设定的路线进行切割或膛铣。 而建立在模型之上的,就是滤波模组。 这是一整套的算法,利用机床自带的监控系统,实时反馈刀头的运动位置,再配合已经设定的模型,实时调整刀头位置,确保精度的一致。 国内的机床精度之所以赶不上国外,除了电机和机床本身材料的差距外,最重要也最缺的,就是滤波模组。 这是需要成千上百万次的实验与统计,计算才能得出来的数据。 当然这个问题在苏淮这里并不是什么问题。 精度万倍增幅后得到的模组,其数据之庞大,内容是详细,甚至远超国外那些品牌厂商的模组无数倍。 叶风要做的,就只是将其输入进电脑中而已。 建立好模型,叶风根据脑海中已有的滤波数据模组,一个个的输入,一点点的调试。 这是非常费力的一个过程。 但即便再麻烦,也总有做完的时候。 从中午一直弄到天黑,在他不断的调试和模组输入下,一切终于完成。 “大功告成!” 看着机床上,在刀头安静切割下,不断扭曲变形,穿出无数孔洞和凹槽,变成发动机内部一个连接部件的钢板,叶风长出了一口气。 模组生效了,配合已经输入的切割模型,机床已经可以运行,并且能完成各种金属不同形状的加工作业。 再想制作自己想要的金属器件,也只需要将参数输入到模组中就能完成。 到了这一步,一台崭新的机床,就算是真正完成了。 至于精度方面,不进行精确的测量,是暂时无从知晓的。 但叶风可以肯定,这台机床的精度,绝对超过0.002。 就算达不到0.001,在国际最高品级的配件下,也能做到大差不大。 如果材料再好,叶风甚至有自信一比一完美复刻出系统增幅过的机床,只可惜材料不允许。 但即便如此,有精度这么高的机床在,进行一般的作业也足够了。 完成这一切,叶风也感觉成就感十足。 虽然都是买的成品,但模组是自己的,而且组装的过程,也十分讲究,算是在一定程度上,亲手完成了一件作品。 接下来,就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趁着还有些时间,叶风动手收拾起车间。 将杂物全部归置好,清扫车间内脏乱的地面,花了半个小时,整个车间焕然一新。 地面只剩下拆卸零件剩下的纸箱,等明天过来收拾一下,清理工作就算彻底完成。 怀着愉悦的心情,叶风吹着口哨出门吃饭去了。 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离开以后不久,车间外就走来了几个人。 其中为首者,是面容宽厚的宋院长,他的身旁,还跟着研究院的几名老师,和一名戴眼镜的中年男子。 “宋院长,因为全是外国的设备,能不能完整的安装我也不敢保证,另外就算是最好的部件,安装出来没有模组的支持,精度方面恐怕也会不太如人意。” 男子提着个包走在宋院长身边,不时扶一扶黑框眼镜,提前给他作说明。 “没事,先安装好再说别的。”宋院长并不担心,淡淡道:“模组这方面,不是还有你们利龙支持嘛。” 宋院长笑着开口,不忘捧对方一下。 这两天叶风申请的那些东西,说是让张京伦去采购,其实都是他在跟。 巴掌大的一块零件,就要几十上百万的价格,买的他肉疼不已。 尤其麻烦的,是这来自世界各地的零件,能不能使用都不一定。 为保不出意外,他特地邀请了院内熟悉机械的老师,和机床方面的专家过来。 利龙是国内最大的机床制造出口厂商,在国际中低端机床市场上占有极高的份额。 身旁的宿城,就是利龙那边的技术主管。 有他在,至少机床安装方面肯定不成问题,国内要说有谁搞得定这万厂造的高端机床的话,也只有眼前这个做了半辈子机床的技术人员了。 至于精度方面,国内能用的模型和算法,也只有利龙的。 听到宋院长的话,宿城露出苦笑。 嘴上说的好听,怎么买的时候就想不到利龙呢。 说到底,还是看不上国内的低精度机床,只有切割模型和滤波算法模组,国际上的厂家视作机密不外出,才只能用利龙的。 想到这里,他也不免有些骄傲。 虽说利龙在国际上占据的是中低端市场,但至少在算法上,只比国际上那几家顶级的大厂差一些,是真正付诸心血的产物。 正是因为有算法的支持,他们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而眼下,要是没有自己的算法,他科研院买来的机床就算再高端,也只是一坨运行不了的铁疙瘩。 两人对话间,不知不觉就到了厂房门口。 这里以前就是徐正天的工作间,宋院长经常过来,对这里自然是轻车熟路。 过来后,抬手推开车间的门,转头按下一侧的开关。 下一秒,车间的灯就被打开了。 原本预想中,这里应该还和之前一样,堆满杂乱的物件,放满各种装着零部件的箱子。 可是当灯打开,映入眼帘的,却是整洁的车间。 经过收拾的车间里,再没有一点杂乱的感觉。 打扫过的光洁地面上,也没了其他物件,只有一堆拆开的箱子,格外显眼。 看到这些,众人都是一怔。 “零件呢?”宋院长走进车间,来到拆开的箱子前看了一眼。 这些都是装零部件的箱子,但是里面的东西,都已经不见了。 “这么好的机床还要换啊?” 正当时,身侧传来声音。 转头看去,就见宿主任站在中间的机床前,一脸的惊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