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科技:我的发明有万倍增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九章:颁奖可以,机床可不能搬走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计算没有出错,切割精度也没有出错,那唯一出错的,就是他们的认知了。 叶风确实做到了。 “老宋,你最近是不是想邀请胡光旭加入到材料院里,但那老家伙不来?” 颇有些诡异的气氛中,刘南如缓缓张口。 宋院长不明所以,下意识的点头。 刘南如道:“那家伙跟我是老相识了,我就算绑都能给你绑过来。”. “那感情好啊。”宋院长一下子从机床的震惊中回过神来。 却听刘南如又道:“就是我最近带的这个项目吧,有些地方实在难以攻克,如果能让小叶加入进来的话……” “打住!”听到这句话,宋院长想也不想的抬手打断他的话。 叶风带给他的这个惊喜实在太大了。 这掌在手里就是宝的小伙子,怎么可能随意借调。 方才测试的时候,宿城已经向他解释了0.001精度的机床意味着什么。 先是前所未有的激光刀,现在又是0.001精度的机床,这任何一件报上去,每个极度批的科研经费都能多不少。 而且往后指不定还能开发出什么呢,这样的人才推给别人算什么事。 “你说这小子到底是怎么做到把精度控制在0.001的啊。” 刘南如也知道这样的宝贝疙瘩宋昌文不可能分给自己,尝试一下后,就将注意力放到了眼前的机器上。 0.001的精度,这太惊人了。 国外那些厂商能做到0.002,都把资料当成机密捏在手里,割全世界的韭菜。 这0.001精度的机床如果量产,放到市场上不是能横扫四方,称霸机床行业么。 “滤波算法是用来实时定位的,利用算法就可以实时调整刀头的转速,角度等等运动,时刻保持切割方向与角度不变。” 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宿城,这时给出了原因,接着道:“但是算法这种东西,必须要经过成千上万次的测试与记录,将数据整合计算,才能得出刀头进刀角度、转速、不同材料之间会产生的力矩反应。” “宋院长您这个学生……是很早就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了吗?” 此时的宿城,心中已经没有了一丝比较的心思,只剩下数不清的好奇。 对于这个问题,宋院长自然能回答出来。 叶风就是个刚毕业的学生,前段时间才研究起机械相关的知识,并没有相关的从业经历。 不过当他这个回答说出来的时候,宿城就更惊讶了。 除了惊讶,心中更多的好友敬佩与崇拜。 得是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在短短一星期多一点的时间里,完全掌握机床相关的知识,还能写出碾压全世界的滤波算法来? “那小子去哪里了?”刘南如已经等不及想要问个清楚了,询问宋院长。 但宋院长也不知道叶风去了哪里。 没办法,等吧。 这等惊人的壮举,必须要抓着叶风问个清楚。 等待的过程中,众人想法各不相同。 宋院长和刘南如是想找叶风问清楚原委。 而宿城,则在想着一会儿要怎么和叶风交涉。 通过宋院长的解释也能听出来,这套算法以前必然是没有的,叶风的算法,在这台机床上算是首次运用。 如果能拿到,再用到利龙的机械上的话,到时候他们0.005的精度,就可以彻底突破。 即便机床本身的制造和尖端还有差距,利用算法,也能一举冲入到0.002的最顶尖标准行列。 需要的,只是叶风的一句同意而已。 这一刻,他再也不觉得此行是白来了,甚至还有些庆幸。 因为过来帮忙,赶上了这一次机会。 叶风吃饭用了不短的时间。 虽说研究员里也有食堂,但自从进来以后就天天吃食堂,这一次他选择去外面吃。 等一顿饭吃完,已经是华灯初上了。 回到研究院,拿出工作卡通过大门后,叶风熟练的走向军刀研究室。 研究院占地九千六百亩,面积巨大。 进入院中,四处都是林立的科研大楼。 相比这些高楼,叶风所在的军刀研究室就有些寒酸了。 只是一处老旧的二层的红砖楼而已。 研究室一楼是车间,二楼是仓库和他的休息的地方。 研究室楼房的外墙上有通往二楼的焊接楼梯。 叶风回来后,顺势就要上楼。 那但眼角余光一撇,却发现一楼车间的门开着。 里面灯也亮着。 “我记得离开的时候锁门了吧?” 叶风有些疑惑,但也没太在意,下意识走进车间打算关灯。 结果一进门,却被吓到了。 只见车间内有十几道身影,此时或坐或站的待在里面。 见他进来,十几道目光就齐刷刷的望了过来。 “院长,刘老师,您二位怎么有心情到我这里来了?” 认出站在前面的宋院长和刘南如,叶风热情的上前打招呼。 结果话一说完,却见两人的表情都比较严肃。 再看其他人,也是一副好像看到了外星人的表情,正上下打量着自己。 “小叶啊,你申请的那些东西都到齐了吧?”安静的气氛中,宋院长第一个开口。 闻言,叶风才想起来,后知后觉的道:“哦对,谢谢院长,您让人拿来的第一时间我就装上了。” 这些零部件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宋院长会过来确认一下也可以理解。 听到叶风的话,宋院长和刘南如对视一眼,基本确认,这就是叶风安装的没错了。 想了想,他又问道:“那这机床的数控模型和算法……” “我正好闲着,就顺手写了一个。”叶风接着给出回答。 他说的轻松,好像做了一件随手可为的小事一样。 但听到他的话,现场众人的神情,却都变得精彩至极。 “顺手……” 宿城重复着叶风的话,眼皮直跳。 这样的算法要是能顺手写出来,那全世界那么多和他一样的算法工程师,就都可以辞职了。 宋院长和刘南如听到叶风的回答,心中也是惊骇至极。 叶风只在一周前申请了书籍,经过一周的学习,不仅安装好了机床,甚至连算法都写好了。 而且写出的算法还能碾压那些国际上的顶尖厂商。 这样的才能,真的存在吗? “钢材和橡胶的应力完全不同,它们之间的系数相差极大,应该要测试很久吧?” 宿城不相信这是一周学习能写出来的算法,顺势提出一个问题。 这看似是随口一问,其实是试探,他要确定这真是叶风写出来的算法,才能展开下一步的交涉,详谈合作事宜。 闻言,就见叶风笑道:“它们的应力是不相同,但在同一个应力洗漱范围内,可不止这两种材料,分开取值就是了。” 叶风的回答淡若清风,却充满自信。 如果不是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完全给不出这样的回答来。 只是这一句简单的回答,就证明了叶风确实已经完全掌握了材料和机械相关的知识。 这下子,宿城不怀疑了。 而宋院长和刘南如心中最后的一点疑虑,也彻底消失殆尽。 心中只剩下感叹。 只用一周时间掌握一门学科,并且成为顶尖,这样的人,用惊世鬼才来形容也不为过吧。 “你知道它的精度是多少吗?”宋院长指向机床,再次询问。 叶风摇头,“倒是还没测试过,不过我就是用来日常磨刀而已,应该足够了。” “磨刀……”宋院长额头见汗。 其他人也是一阵无语。 这种精度的仪器,用来给火箭造零件都够了,你特么只是用来磨刀,暴殄天物啊! “0.0014。” 宋院长给出他们刚才测量的精确值,解释道:“这已经超过了目前非实验室状态下所有机床能达到的极限值。” 说话时,他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全世界精度最高的机床,产自军刀改进研究室,产自材料研究院。 说出去,就是属于研究院的荣誉。 他认真道:“这台机器的数据会被报上去,到时候这就是你第一项学术意义上的成果,你准备好提升学位吧。” 叶风第一件研发的是激光刀,虽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那是军工产物,一切奉行保密原则,自然也不会公开。 但这次的机床算法不同。 一旦上报,是会被记录在册的。 近几年国家努力追赶国外的科技水平,崇尚科技研发,叶风这一套算法,可以说直接拉近了国内与国外在机床领域的差距水平,实现了弯道超车。 落实下来,是能授予叶风奖励的,学位晋升,自然也少不了。 院长这一句话,让刘南如带来的学生们都露出了羡慕崇拜的目光。 学术成果啊。 他们都努力了多久了,根本拿不出一篇过得去的论文,止步研究生硕士无法提升。 结果叶风刚加入研究员没几天,就能被破格提拔了,甚至能得到国家发放的专项奖励。 这是何等殊荣。 甚至叶风如果愿意的话,借着这算法,不知道都能发多少片sci了。 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像叶风一样? “上报归上报,这机床可不能拿走啊院长,我还要用呢。” 不同于学员们的项目,叶风完全不在意所谓的学位,反而更看重张机床。 这可是自己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拼起来的,拿走不是白瞎了。 “噗!” 现场栽倒一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