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被继母逼嫁后,锦鲤娇妻旺全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3章 高家人在路边乞讨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吴娘子听后很开心,她素来就喜欢小绵绵,不过又怕自己儿子配不上她,一直没有正面回应。 杜挽春只是笑笑,觉得孩子年纪太小,婚姻大事得由他们自己做主。 周大娘一听也觉得对,所以没有再提过此事。 这几天秋收,三王爷和魏洵请了不少村里的村民来割稻子。 这一年来,因为有了周家的帮助,长留村里不少村民都赚了银子,拿着银子在家里建的新宅子。 只有之前的陈家和孟家。 他们因为之前和周家结怨,所以没有再往来,天天就种着自己的地。 以前只有他们两家人最富有,现在只有他们两家人最穷。 然而,穷也没有办法,他们也拉不下脸来找周家。 同时,杜挽春也不会愿意与他们交好。 等稻子收好之后,杜挽春不仅给了他们银子,还每人每户给了一袋稻子。 村民们高兴得不得了。 他们自个的田地也是拿了杜挽春的稻种所种,等给周家收完,他们便收自己家的。 一个月后,家家户户的稻子都晒好了。 由于产量是之前的几十倍,好多人家都满粮仓了。 这么多稻子家里还装不下,正巧就听杜挽春的卖一部分给她。 所以不到三日,周家的家门口便围满了来卖稻子的。 杜挽春全部用比市面的价格买了下来,看書菈 买下稻子,再派人将其打成米,然后给各个米铺送去。 这样,不仅米铺的米够卖,还能囤有粮仓。 周家又把米仓扩大了一倍,这样才刚刚好。 本村和附近邻村的因为靠得近,都是自己来送稻子,离着远的,杜挽春派人亲自去收。 一个村子收三天,半个月后就都收了回来。 等稻子收好之后,杜挽春发现收来的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多,家中的粮仓已经全满了,等再多一些,估计就没有地方装了。 她思考过后,准备重新再建一个米仓。 三王爷非常同意,跟着魏洵亲自去办。 原本大家这以为这是小生意,殊不知,就是杜挽春这小小收米的举动,让周家成了他们玄月国最大的米商,富可敌国。 这夜,杜挽春拿出账本,看了一下每家每户送来的稻子。 其中有几户送来的数量早就超过,她规定的数额。 当中有一户便是苗氏。 杜挽春笑着,嘴角微微扬起。 看来,她还真是知恩图报的人。 苗氏这些日子都住在庄子里,但是每天都会去地里种地。 许大夫没事的时候,也会去地里帮她。 两个人动作快,等到割稻子的时候,村里乡亲们帮着一起,也还不算是特别累。 苗氏因为勤快,种出的稻子比平常的百姓更好,产量也高。 她买了一些给杜挽春,留在家里的还有三十多袋大米。 这些大米够她和孩子吃很久了。 苗氏不想在庄子里一直打搅杜挽春,后来拿着这买米的钱,在自个田地附近建了一座小宅子。 母子俩也算是有了落脚的地。 村里其他人拿了银子,买鸡买鸭,买猪买牛羊,一个个也过得风生水起。 还有好一些有手艺的人,用这些银子在成安县内摆摊,卖糖葫芦和小糖人,还有些卖鞋垫,每天入账的银子都不少。 大家只要相聚在一起都会夸杜挽春和周瑞渊,说他们一个是财神爷,一个是文曲星。 所以啊,他们的日子才越来越好。 这话被路上乞讨的高老太太和高老大听见了,懊悔不已。 尤其是高老大,他埋怨自个的老娘道:“娘,都怪你,要不是你当初你不要苗月眉收那女人的稻种,我们现在跟他们一样,吃香喝辣的,还能买上一辆马车。” “你瞧瞧,现在过的是什么日子,只能乞讨吃馊饭。” 高老太太听着也很是后悔,但是很快又抬手给了自己儿子一巴掌,“你这个小畜生,还敢怪我,要怪就怪你,好好的娘子不要,硬要去攀那大户人家的小妾,要不是为了那女人,我们怎么可能会把地卖了,还有要不是你终日酗酒,我们怎么可能会把宅子也卖了流落街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