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赵云,开局获得后世记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73章 贾诩的西域表现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十一月十八日。 赵云被董卓催得没办法,做起了前往洛阳的计划。 就在这时,他收到了来自西域的情报。 情报中说: 在贾诩到达西域之前,慕容芷沿塔里木河一路西进,打下了整个山国区域,二取焉耆,攻下了龟兹城; 黄忠沿孔雀河一路南下,先后打下了若羌,且末,精绝。 但是,两人都遇上了许多困难。 慕容芷先行出发,手中的兵力还多于黄忠,但她第二次到达焉耆之际,北匈奴就打了过来。 一共五万北匈奴大军,和慕容芷手中的不足三万人展开了数次大战。 最终,北匈奴大军损失两万余人,退入乌孙境内。 乌孙集起八万大军,对慕容芷虎视眈眈。 慕容芷没有攻入乌孙国,而是派牵招率领一支偏师,攻取了龟兹国。 然后,慕容芷将大本营建在焉耆东面一百三十里的一座大湖边上,在这里开垦良田,放牧牛马。 焉耆与龟兹两城,成为慕容芷的军事堡垒,与乌孙国与北匈奴形成对峙。 北匈奴曾派一万轻骑袭击慕容芷,被慕容芷设计困在大营之中,死伤大半,余者被俘。 北匈奴转而开始实施恐怖袭击,经常派小股兵马潜入慕容芷的占领区,将沿途的人与牲畜全数杀光。 慕容芷不得不分出大半人马出去巡逻,把种田计划耽搁了。 黄忠遇到的问题是盗匪太多。 当地百姓半民半匪,让黄忠无从分辩,剿之不尽。 不过,慕容芷和黄忠遇上的问题,大都算是政务问题,本就不属于他们擅长领域。 当贾诩到达西域,立即就从两人麾下划出一部分军队,成立了卫所等各地驻军。 这种驻军本来就有维护一地治安的责任,算是分工明确。 他们以军队为骨干,又吸收当地的青壮入军,从而对当地有了了解。 那些一直在偷偷为匪的人,立即暴露无遗。 驻军部队当即出动,将那些人尽数绞死。 他们的家人被贬为贱民,调去别的地方劳改。 经过这种操作,各地治安顿时好转。 由于没有当地盗匪引路,小股潜入的北匈奴轻骑,也成了瞎子和聋子。 一不小心,就撞上了夏军的巡逻骑兵。 在折损了上千人马以后,北匈奴就消停下来。 黄忠和慕容芷打算继续进攻,却被贾诩拦了下来。 他直接向各地官府分发了一亿贯夏国纸钞,并向控制区内宣扬一个消息: 只要有人能够通过夏国的汉话考试,就能得到两头羊。 若是他能教出十名能够通过汉话考试的人,他就能得到价值一百贯的夏国纸钞。 贾诩还规定,懂得少许日用汉话,就能到夏国官府找工作。 工作后可以得到食物,还能得到夏国纸钞。 若是通过了汉话考试,甚至是汉字书写考试,就可以得到报酬更多的工作,甚至直接当官。 这种夏国纸钞,可以用来购买夏国官府手中的物品。 羊、牛、马、粮食、酒、布帛、纸张、书籍,都可以买。 价格还很公道。 一头羊是五百钱。 一疛牛三贯钱。 一匹驽马八贯钱。 一匹普通战马六十贯钱。 一本一百多页的书籍,十到二十贯钱。 当然,这是使用夏国纸钞当货币的购买价格。 若是采用金银,价格翻倍。 此举立即在各地掀起了学习汉话的热潮。 那种通过考试的人,马上就会成为各部落中最光鲜的人,许多少女争着抢着要嫁给他们。 事实上,各部落的这种风气,也是贾诩在暗中推动的。 那种主动嫁给通过汉话考试者的少女们,都会得到一笔不菲的嫁妆。 在西域,女子的嫁妆属于自己的私财,丈夫也不能轻易动用。 有了这笔钱财,女子就能在丈夫家中挺起胸膛做人,甚至主动把丈夫休了! 贾诩还推出了检举有奖,分门立户有补助,嫁给汉军士兵有奖,教育出汉话教师者重奖等等措施。 在这一堆的奖励之中,贾诩推出了税收制度。 这种税收的额度相当高,需要拿走百姓一年产出的四成。 但是,当地贵族对于当地百姓的税收通常在七成以上。 贾诩与当地贵族相比,实在是相当仁慈。 而且,贾诩并没打算真收多少税。 百姓们得到的各种奖赏,直接就能覆盖掉八九成的税收。 因为有黄忠和慕容芷的军队保驾护航,各种制度的推出都比较顺利。 而随着这些制度的推行,各部落的原有结构迅速崩溃。 一些贵族老爷很不爽,打算搞点事情。 但因为“检举有奖”,那些家伙稀里糊涂就被抓了,然后就掉了脑袋。 赵云暗自感叹。 不愧是贾诩! 截止情报发出,只去了西域二十三天。 但是,在西域的夏国控制区内,明显已经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深受战乱之害的西域人,一定会珍视夏国带去的幸福生活,迅速成为夏国的拥护者。 忠诚的拥护者,会暴发巨大的生产力。 只需要两三年,西域就可以变成粮食和工业输出区域。 如此一来,不必等到下一代人,直接就可以西域为基地,发起对更西面的攻击! 赵云很想表扬一下贾诩,一时却又想不到什么好办法。 思来想去,给贾诩写了一封亲笔信。 信中告诉贾诩,贾诩的亲眷与仆人,都被安全司接到枹罕了。 若是想念亲人,可以写信告诉他,他安排专人护送过去。 这封信透露出的意思是非常明确的。 贾诩会知道,赵云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已经视其为重要臂助和心腹之人。 赵云希望贾诩受到感动,最好是“士为知己者死”,从而暴发出更大的战斗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