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赵云,开局获得后世记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58章 刘焉诸子的答案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刘焉暗自摇头。 刘诞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 董卓占有朝廷大义,这对天下底层百姓是很好使的。 正是凭借这一点,董卓学着夏国推行的部份改革,才得到了比较好的执行。 哪怕有地方豪族暗中挑事,但只要董卓派军队过去灭了挑事之人,百姓们就顺势归顺了。 更不必说,董卓已经与赵云联起手来。 夏国地处边陲之地,士兵野蛮,兵甲坚锐,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一年想灭董卓,那就是做梦! 同样,刘焉也没有对刘诞的话进行表态,目光投向了老三刘瑁。 刘瑁自小体弱,是刘璋四子之中最文弱的,也对世子之位没啥想法。 原本,刘瑁根本不想出去带兵,还让其母来刘焉这里求情。 刘焉严厉训斥了母子俩一通,刘瑁这才不情不愿出去了。 数月不见,刘瑁身体壮实了,皮肤晒黑了,文弱之气一扫而空。 显然,刘瑁在军营里适应得相当不错。 刘瑁先是向前微微躬身,向刘焉行了一礼,方才说道:“父亲,孩儿认为,两位兄长说得都有道理,但孩儿还有一点补充。” 刘范和刘诞听了,紧绷的面孔都稍稍一松。 他们或许不够聪明,但他们听得出,刘瑁还是那个刘瑁。 没有争位之心,安心做一条咸鱼。 这就很好! 少了一个对手。 刘焉心里则有一些恼怒,决定晚上就把刘瑁之母李氏训斥一通。 他的儿子可以愚蠢,但不能没有野心。 没有野心,就没有奋进的动力! 而且,他很早以前就清楚,刘瑁其实十分聪明,说不定比刘璋还要聪明。 他很想知道,刘瑁的潜力到底有多少。 因此,对于刘瑁的答案,刘焉相当期待。 只听刘瑁继续说道: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孩儿赞同大兄的意见,明年的首要之事,的确就是父亲的登基事宜。 其次,孩儿也赞同二兄的意见,明年当猛攻董卓,不给董卓从容理顺上下的时间。 孩儿的补充有三点: 其一,建立夏国的那种宣访司,把朝廷的制度宣传到百姓那里。 其二,发行纸币。 其三,大量收拢流民与叛军,对他们进行救助和安置。” 刘焉听完,首次陷入沉思。 刘瑁的答案,大部分符合他的心意。 但发行纸币和收拢流民与叛军,着实出乎了他的意料。 他其实相当羡慕夏国的纸币。 只是一种纸,就能当钱来花,要多少有多少! 但问题是,纸币在夏国的流通,是有着多种前提条件的。 首先,夏国最初建立之时,只有枹罕地区。 按照很多人的说法,那只是一条大一些的山沟沟。 在眼皮之下发行纸币,又有军队的震慑,没有人敢拒绝使用,也没有人敢对纸币进行贬值使用。 其后,夏国相继得到高原地区,凉州地区。 这些地方全是被夏国的军队打下来的,还在军队的监督之下,进行了相当彻底的地方改革。 地方上的豪强和恶霸,要么被杀,要么被判刑,要么被迁走。 剩下的都是穷得有今天没明天的苦哈哈。 夏国官府在地方上大搞建设,发出纸币,并保证纸币可以买东西,那些百姓当然不会拒绝纸币。 如此一来,夏国的纸币就推行到全国了。 至于商人? 夏国民间普遍都认纸币,他们当然也会认。 随着夏国商品向全天下推广,夏国的纸币也被推行到了天下各地。 就比如冀州,商人们普遍拥有一些纸币。 一些大家族手里,也有一些夏国的纸币。 相比传统的金银铜,夏国的纸币有个最大的好处:携带方便。 携带方便,无法复制,经久耐用,能够买到夏国的商品,这是夏国纸币得以向夏国之外地区扩散的原因。 至于收拢流民与叛军,并对他们进行安置,刘焉早就思考过。 但是! 没钱! 他当汉王至今,只收了一个季度的税。 这一个季度的税,还因各地闹盗匪而只收到很少一部份。 这点钱,顶多支持他维持十几万军队。 若想安置流民和叛军,那就只能卖官,或者借债。 卖官会严重损害朝廷的威信,他不愿做。 那就只能借债。 只要他开口,大世家大豪族肯定会借给他足够的钱。 问题是! 回过头来,大世家大豪族就会对他指手划脚。 他若选择拒绝,就会被催债。 所以。 刘焉当初只是稍稍一想,就放弃了相关想法。 不过,刘瑁把发行纸币放在前面提出,显然是已经想到了钱的问题。 只要真能发行纸币,一切就没问题了。 刘焉很是心动,决定接下来就和谋臣们议一议这事。 刘焉沉思之际,他的儿子们也是各有心思。 尽管刘瑁努力装小透明,依然是被刘范和刘诞给嫉恨了。 傻子都能看出来! 刘焉对刘瑁的话很是认可,只是暂时还未表态而已。 这就意味着,刘瑁拿了一个头彩! 刘璋是刘焉最小的儿子,容貌上和刘焉很像。 平日里,刘璋很会来事,能说会道。 故而,刘璋深受刘焉喜欢。 这会儿,刘璋却顾不得去嫉恨自家三哥,心里焦急地思索着。 因为。 马上就该轮到他发言。 在刘焉即将称帝的这种关键时刻,他绝不想失去刘焉的宠爱。 那么,他的答案就不能太差。 好在,刘瑁给了他一个思路,向赵云学习! 正思索得入神,耳边忽然听到了刘焉的声音。 “璋儿,想什么呢,该你回答了。” 刘璋心里一惊,马上应道:“诺。” 然后,他轻咳一声,肃然道:“孩儿认为,赵云的诸般举措,都有值得思考和借鉴之处。” 刘璋用一句相对笼统的话,为自己接下来要说的内容先定了个方向。 这也是一种试探。 他故意顿了一下,悄悄去看刘焉的脸色。 却见刘焉的神情更加专注了些。 刘璋马上明白,自己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心里有了底,说话也就更加从容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