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八零肥妻:我被糙汉前夫缠上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3章 戴着面具过日子,不累吗?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要羡慕,那也是羡慕我有一个好哥哥。”赵刚倒了茶水,坐了下来。 还特意用干净的筷子给人家布菜。 “你赶紧吃吧。”黄振耀是真吃不下去。 他一会儿还要吃别的呢。 张菊早就迫不及待了,她饿了。 没有经历过餐桌礼仪,吃饭的时候吧唧嘴。 又不忘用一个筷子在盘子里搅。 黄振耀这样有洁癖的人怎么可能下肚? 赵刚没有多尴尬。 只是听到自家老母亲吧唧嘴的声音,瞬间涌上一股难堪。 偷偷扯老妈的袖子。 张菊嘴里塞着饭,回头看了他一眼,“咋了?” “妈,吃饭的声音小一点,吵到别人了。”赵刚小声提醒。 张菊不以为然,“谁吃饭不发出声音呀,你赶紧吃吧,都饿了一路了。” 有些习惯不可能一朝一夕就改变。 赵刚本来有点饿,看着自家老妈这个样子,忽然失去了吃饭的兴趣。 他随意夹了几个菜,扭头看着黄振耀,“黄少,一会儿我陪您在赵然哥的场子里转一圈吧,我瞧着赵然哥,今天挺忙的,就连嫂子这会儿也脚不沾地的招呼客人呢。” 黄振耀微偏头。 发现崔秀压根就没有落座。 正跟厨师商讨。 说完之后又忙不迭的上楼去。 “好呀,你赶紧吃,吃了就陪我去。”黄振耀一个人无聊的厉害。 他也不可能跟霍知耀一样,长袖善舞。 他那样做也是替崔秀他们铺路。 而他这边实在觉得跟那些人聊天头疼。 只能找个机会下楼。 没想到碰见了赵刚。 赵刚是有点小心眼儿,但不至于难应付。 赵刚一下子开心了。 他加快了吃饭的速度。 随后交代自家母亲不要乱跑。 他则带着黄振耀过了马路,两个人一边走一边说着话。 “看你这样子是不打算在原先的单位干了?” 黄振耀百无聊赖间提了一句。 “我不像赵然哥有嫂子那样厉害的人当靠山,想去哪里都随心所欲,而我只能靠自己,目前还不敢跳槽。”赵刚半真半假。 里面还掺杂着几分羡慕。 “你们兄弟关系这么好,随便一张口,赵然不就给你安排一个活了吗?” 黄振耀随意说了一句。 其实他是别有用心。 “赵然哥也有自己的难处,看着表面风光,其实也挺难的,不过他有嫂子有黄少,这样的能人帮忙,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定然能事业成功。”赵刚的羡慕不再隐藏。 原以为黄振耀会顺着他的话接,没想到人家问,“你戴着假面具过日子,不觉得辛苦吗?” “啊?”赵刚一下子懵了。 “别装了,长眼睛的都能看出来你想让赵然给你安排工作,可人家偏偏不搭理你,你知道为什么吗?”黄振耀停下来,笑眯眯的看着。 赵刚一下子被揭穿真面目,脸色难看了起来。 “黄少,我不太明白,您为什么会这么针对我,但我说的句句属实,我是希望赵然哥给我一个工作,我也希望我们两兄弟亲密无间,携手打造一片商业帝国,我也纳闷,为什么堂兄弟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黄振耀静静的看他,给自己洗白。 “人啊,要有自知之明,而且做事还是需要脸的,既然要反思,就得做深刻的反思,而不是演戏给别人看。” “我会把黄少的话放在心里,您这边请。”赵刚藏着满肚子愤怒,脸上带着笑,带他转。 黄振耀挺佩服他的。 他都说的这样明显了。 这家伙还厚着脸皮能陪自己转。 可见是个厉害的人物。 既然有头脑了,为什么不放手一搏? 非要黏着赵然。 思来想去还是想走捷径。 可这世上的捷径不是那么好走的。 黄振耀没有说,两个人一前一后在店里逛。 而今天来参加开业大典的人自然不少。 廖老师带着孩子也来了。 原本不想来的,架不住孩子央求。 离开也就十天时间,孩子们格外想念崔秀他们。 奶孙三人下了车,一路直奔场子。 跑得腿肚子都疼。 赵念念一边走,一边念叨,“奶奶,我饿。” “念念,忍忍就到了。”廖老师也挺饿的。 肚子里跟住了一只发疯的猫一样,上蹿下跳,挠的心肝都难受。 想买早饭怕耽搁时间。 不买孩子饿着。 更何况两一个孩子都是长身体的时候。 出门之前早早起来给他们做了早饭。 孩子们吃饱了肚子上的车。 可路太远了,倒了几趟车,人都饿了。 赵磊更饿,都说半大小子吃垮老子。 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赵磊平常吃饭都是用盆,一次吃三盆,勉强能把那个小肚子给喂饱。 这会饿的前胸贴后背了。 不过他要比妹妹赵念念的自控能力强。 “念念,别唠唠叨叨了,这一块糖给你吃。” 赵磊将自己藏的糖拿着,直接塞给了赵念念。 赵念念看见糖直皱眉。 糖有饭好吃吗?肯定没有。 只是这个时候,不吃糖没有办法。 “我这里装了烙饼,你要不怕冷将就着吃。”廖老师出门之前背了一个特别大的包袱。 带娃的人都知道。 出门的人是离不开包的。 包里面除了衣服,就是吃的。 赵念念摇摇头,“奶奶,我能再忍忍。” 饼肯定早被冻硬邦邦了。 吃的时候,牙能崩掉。 “也行,我看着很快就要到你爸公司了。” 因为前面传来了鞭炮的声音。. 噼里啪啦,好不热闹。 两个好孩子一听,很快要到,开心极了。 赵念念叽叽喳喳个不停,“奶奶,我们这一次能不能够宛城住几天?” 他们一点也不想在村子里留着。 虽有认识的小伙伴儿,可没有爸爸妈妈陪着,总是不舒服。 “你想要住几天,没几天就要上学了。”廖老师并不稀罕大城市。 他们都说故土难离,这话一点也不假。 这好比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一样。 赵念念一听很快就要上学了,整个人哀嚎着,“奶奶,我能不能不上学呀?” “不上学这怎么可能,你要当文盲吗?”廖老师不赞同。 因为她是老师,更懂得上学的珍贵。 更何况不上学是犯法的。 赵念念不太懂文盲是什么,只觉得从奶奶口中得知不上学是一件不好的事。 她顿时耷头耷脑,“那我要搬到城里来上学。” 孩子的眼界是不错的。 最起码知道走出去。 有些老人就不一样了,宁可窝在一个地方不能窝。 最起码在这一点上,赵念念会比廖老师思想更为先进。 “这个可以有,但是从当前的情况看来,没有人单独陪你上学,你先再忍半年的时间,等我把家里安顿好了,到时候让你爸爸给你转学。”廖老师赞同把孩子往外面送。 外面世界大,长眼界。 从小窝在山沟沟里,孩子的眼界也就那么大一点儿。 到时候走出去会被别人只言片语给骗走。 尤其是姑娘家。 “我要跟爸爸说,赶紧帮我转学。”赵念念傻乎乎叫嚷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