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司籍女官的退休日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章 江屿(1)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用了午饭,天气阴沉,刮起了大风,又下大雪。见再没有人上门了,吴汐吩咐关了大门,外院都放了半日假,还可以打叶子牌;内院丫头婆子都热火朝天的预备年宴。 正房里,吴汐命人找了投壶、双陆出来,又叫上徐娘子、沈师傅、秦嬷嬷一同玩耍。 方玩了半个时辰,庄外就传来一阵细细密密的马蹄声,守门的洪叔初始并不在意,直到这马蹄声似停在自家门前,又听见人拍门: “主家可在?咱们是过路的商旅,想在贵地借宿两日!” 洪升从洪叔的门房出来,一边哈气搓手一边去开门,心里想着哪家商旅这般不晓事,大年夜借宿,姑娘是官身,定是不许的! 开门一瞧,拍门的是一管事打扮的男子,石阶下则是一队由五六驾马车组成簇立在风雪中的车队,瞧着马车上的积雪便知是远道而来。 洪升没有再看,只道,“大年节下,庄上空房少,我们家主又是官身,不好留客,你们往云山县城投宿吧!” 那管事一脸为难,“大雪封路,车马打滑,咱们老太太又病了,可否通融一二……” 天冷,洪升劝说一句便要关门,却见打头的黑楠木马车车帘子已被一只骨节分明的大手掀开,递出一块令牌,“既是为官的人家那便好说了,我乃正四品衮州知府江屿,因返乡路过贵地,家母病重,想借宿两日,还请通传。” 风雪愈发大了,洪升好容易听清马车里的人说话,闻言,小跑去接了令牌,留下一句,“稍候。”便关门禀报去了。 吴汐听了通报,“衮州距此地千里之遥,想是路上耽搁大年夜才在外奔波。取我的斗篷来,弄玉,你速速将东厢房和外院客房收拾出来给江家人住。” “是” 此刻,打头的马车中江屿正绷着一张脸,虽官至四品,他却是二十六、七岁的模样,俊眼修眉,毫无一般读书人的文弱,倒是英气十足。 马车内唯一的软榻上正躺着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太太,她似正在发热,额上覆着白巾,即便身上盖着厚厚的被褥,仍虚弱的喊冷。 马车上王妈妈将被褥又掖了掖,一脸不安,“老爷,车里冷得点不了炭盆,再这么下去,老太太怕是……” 江屿冷着脸看了一眼老太太,听着庄里由远及近的喧哗声,咬牙道,“再等等!” “吱嘎——”一声,大门开了。 “庄上东厢房、外院客房都空着,天寒地冻,请客人入内歇息吧!” 江屿闻声从马车上跳了下来,只见门口立了一抹红影,约莫是女眷,当下偏开了目光。 “多谢!” 洪升上前行礼,“江大人,我家姑娘吩咐女眷住内院东厢房,您在外院客房歇息。庄上地方不大,除了贴身伺候的,旁的下人和车马都要安置在佃户家里。” “你家主事的是女子?” 洪升引江屿上前,“我家姑娘乃正六品女官,自然能够主事!” 江屿愣了一下,这才抬头直视门前的女子。 这家主人约莫双十年华,标准的鹅蛋脸,五官轮廓分明,站姿端庄,虽不是倾国倾城的样貌,却也当得“美人”二字。 江屿一双眸子闪了闪,又移开目光,“江某多谢大人援手,还未请教大人贵姓。年节打搅,实属无奈,还望原谅则个。” 吴汐温婉的笑笑,回江屿一礼,“下官姓吴,江大人客气了,远来是客,又有长辈在,还是快些入内歇息吧!” 一时又有江屿身边的管事分派人手要抬江老太太下车,一时又有江家的婆子丫头搬了箱笼包袱,着实忙乱了许久。 吴汐不宜见外男,略说两句便回了,留下洪升夫妻帮忙。 为了避嫌,正房大门紧闭。东厢房时间短只略微收拾了,换了铺盖,点了火盆、熏笼。 江家人安置了江老太太便下去了,东厢房只余下两、三个婆子丫鬟、江屿和一个与江家同行的老大夫。 丫鬟放下帐子请老大夫把脉,江屿眉头紧锁立在一侧,“如何?” 老大夫叹了口气,摇摇头,“冻着了!老太太本就病体沉疴,如今风斜入体又添一病灶,就算好了也是精神不济,只能卧床静养,恐怕就是这几个月了!” 江屿闭了闭眼,摆手,“下去抓药吧!” “是!” 正给老太太换帕子的王妈妈红着眼眶起身,“老奴去借灶房熬药!” 正说着,外头传来江家丫鬟的禀告“老爷,吴大人身边的嬷嬷来了!” 王妈妈用帕子压了压眼角,对江屿道,“老奴去瞧瞧!” 王妈妈打了帘子出门便见廊下立着一个打扮得宜,神态可亲的婆子并两个端了托盘的小丫头。 来的是秦嬷嬷和画眉、杜鹃。 两相见礼毕,秦嬷嬷开口,“打搅了,姑娘嘱咐老奴煮了红糖姜汤送来给诸位驱寒!” 王妈妈强撑笑脸,叫人上前接过,“有心了,劳您走一趟。旁人叫我王妈妈,还未请教老姐姐如何称呼?” “鄙姓秦,是主子身边内院的管事,不知贵府的老太太如何?若有要搭把手的,吩咐一声也就是了!” 王妈妈略有些不好意思,“老太太恐怕还要静养两日,还要用一用贵府的灶房!” 秦嬷嬷点头,转身指了杜鹃,“既如此,杜鹃这两日便留在东厢房帮忙,若有跑腿的活儿您只管吩咐!庄上二门戊时二刻落钥,若有急事只管叫杜鹃来找我。” “哎,真是多谢了!” 送走秦嬷嬷,王妈妈进门禀告一声便领着杜鹃去灶房熬药。 灶房里洪婶子、莲嬷嬷正热火朝天的准备年宴,因着多了江家人,吴汐吩咐多做两席,除了在正房说话的徐娘子、沈师傅,旁人都来帮厨了! 此时灶房更是忙乱得连下脚的地儿也无,还是洪升家的翻出一个铜皮炉子叫王妈妈用。 王妈妈也不嫌弃,寻了处角落边看火边和稍空闲的莲嬷嬷搭话。奈何莲嬷嬷油盐不进,直至一个时辰后药煎好,王妈妈就只得了庄上良田几亩,佃户几家的闲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