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1章 传奇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最后的最后,是洪武四大案之蓝玉案! 蓝玉:“……” 若要论蓝玉案的爆发原因,那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太子朱标之死。 洪武二十五年,在这一年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即奉命视察陕西的太子朱标,回京不久,便因风寒病逝,终年37岁。 朱元璋一直把他当王朝接班人培养,不仅自己悉心教导,更是让宋濂等名儒为他教授经学,徐达、常遇春等开国功臣尽入其东宫,37年中从未考虑过换人。 朱标二十二岁时,朱元璋见他年纪已长,下令今后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有意让太子: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 朱标跟他爹朱元璋不同,朱元璋脾气火爆,朱标却是温文尔雅,一派翩翩君子风度,他聪慧、忠厚却不懦弱。 朱元璋大肆杀戮时,他敢直言进谏而不畏惧,跟影视中那唯唯诺诺的样子可以说是两个极端。 而有朱元璋做反向对比,朝中文武百官自然是要更喜欢朱标多一些,包括他那些个藩王兄弟,也是敬爱朱标多过朱元璋。 但就这么个在朝中、军中、藩王中威望极高的人,37岁英年早逝,一下子打乱了朱元璋的所有谋算。 如果说马皇后的死对朱元璋而言是沉重打击,那么朱标的死就直接让他绝望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人世大悲。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朱标病逝,(不是吓死的)看着身躯逐渐僵硬的朱标,朱元璋心态彻底失衡,痛哭流涕。 他老了,年近七十,而皇长孙朱允炆尚属年幼,他已经没有那个精力再去为朱允炆挑选、培养班底了。 因此,在他死前,他必须为朱允炆清理掉所有障碍,比如曾经属于太子朱标的东宫班底,以及那些尚在人世,但能力很强的勋臣宿将。 而蓝玉,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突破口,他的罪行一直都在朱元璋手里捏着,比如炮轰喜峰口、侮辱北元皇妃,骄横跋扈、目无法纪等等。 只是此前朱标尚在,作为朱元璋特意给朱标留的大将,蓝玉只要不是傻了吧唧的起兵造反,基本不会被杀。 可现在,朱标死了,蓝玉自然也没了留着的必要,说白了,朱标一死,蓝玉必死! 当然,为了不留下太恶劣的影响,朱元璋还是让人“认真”的找了些蓝玉的罪证的,总结有两条,一是蓝玉嫌自己官小,曾公然说:我不堪太师耶?我难道不能做太师吗? 第二是蓝玉曾经给朱元璋上奏过几件事,但朱元璋压根儿没听他的,于是他认为:上疑我矣!皇上怀疑我了! 只此两条,唯此两条,一代名将惨死。 洪武二十六年,太子朱标病逝仅数月后,锦衣卫指挥蒋瓛(huan)告发蓝玉谋反。 下狱审讯后,供词称蓝玉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 打算趁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朱元璋于是下令将蓝玉等人族诛,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爵株连到文武官员。 朱元璋还下诏布告天下,编纂《逆臣录》一书,列名《逆臣录》的,有一位公爵、十三位侯爵、两位伯爵。 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这话没毛病,明朝开国功臣除徐达、汤和、李文忠、郭英、沐英等少数勋臣善终、胡大海、花云等早早战死外,像什么李善长、冯胜、傅友德通通不得好死。 其中尤以颖国公傅友德最让人可惜,毕竟这位真没什么错处,如果真要论错,那大概就是太有能力,朱元璋为朱允炆考虑后不得不杀。 说回蓝玉,据说,谋逆之罪一般都是碎剐凌迟处死,朱元璋念及蓝玉和自己是儿女亲家,于是“心一软”,宽大处理。 将碎剐改成剥皮,刽子手把蓝大将军全须全尾整张人皮剥下来,算是留了全尸,并把人皮送往他女儿蜀王妃处“留念”。 明末农民军攻破蜀王府后,在王府祭堂发现了这件“文物” 嘛!传了两百多年,确实也算文物了。 蓝玉:“……” 我特么居然做了两百多年标本、文物…… 曹操@朱元璋:你是个狠人儿啊! 李世民@朱元璋:真狠,合着多少人帮你开国,你送多少人去死呗! 乾隆:所以,别跟朱家的混,不然咋死的都不清楚。 冯云山:啊对对对,都跟清朝的混,他家老好了,跟着努尔哈赤、皇太极有机会列名《贰臣传》跟着多尔衮有机会被射死,跟着福临还不错,但别打他娘的主意,不然小心被鞭尸,各种意义上的。 多尔衮:鞭尸?卧槽,这么狠? 洪秀全:不错不错,还是南王给力,一番话说来大快人心啊! 乾隆:“……” 溜了溜了,这老有人怼实在混不开。 处理了那些不好管控的功臣,背负了所有骂名后,朱元璋本该可以放心了,但想到驻守边塞那些藩王后,朱元璋还是有些担心。 于是,他找来朱允炆,询问朱允炆要怎么处理他的那些个叔叔们。 这个时候的朱允炆,表现得异常仁厚,他跟朱元璋说:首先,用德来争取他们的心,然后用礼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再不行就削减他们的属地,下一步就是改封地,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那就只好拔刀相向了。 朱元璋听后很欣慰,暗叹不愧是朱标的儿子,跟他爹一样仁慈、宽厚…… 然后大家都知道了,朱允炆这家伙压根儿不像他表现的那样好,即位后直接略过所有步骤,对叔叔们拔刀相向,最后叫朱老四一举干翻。 朱元璋:混账啊! 朱允炆:“……” 这大庭广众的说出来……我不要面子的吗?我很尴尬诶! 洪武三十一年,即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明孝陵。 这一生,他有过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不世之功,也有屠戮功臣的暴戾,有爱民如子的仁善,也有苛待群臣的刻薄,他不完美,也应该不需要完美。 从一个和尚、乞丐到九五之尊、大明皇帝,一如那句凡尔赛的话一样: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这一生堪称传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