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2章: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这几日,牡丹依旧和之前一样,每日里随着周真人上山下山,为封禅大典做着各种准备。 要知道,封禅是帝国时代最奢华、最需要国力支撑的国家大典,类似一次规模浩大的皇帝出游,来来回回,一次封禅,举国上下就得折腾大半年。 封禅一次,须千乘万骑、沿途供帐,列营置幕,动役数州,花费巨大…… 而陛下身为女帝,年事已高,各种准备事项更需事无巨细,确保万无一失。 自从那日黄昏,周真人和牡丹一番畅谈之后,他对牡丹的态度温和了许多。 他带着牡丹筹备封禅大典之余,也为她传经授道。 “女子多困于闺中,格局小,气量小,多出来走走看看也是好事。正所谓道法自然,修道之人,除了在道观里打坐诵经,更需云游天下,去大川大河修行悟道。” “弟子明白。” 牡丹十分乐于听周真人的教诲。 “对了,牡丹,你修行这么久,可知咱们道家习惯将名山大川称为洞天福地……” “牡丹知道,洞天福地就是地上的仙山,它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嵩山位居第六小洞天……” 牡丹知道周真人想问什么,早就做足了功课。 “不错,还算用功。” 周真人赞许着点了点头,脚下依旧疾步如飞。 “周真人,咱们已经定下峻极峰祭天,少室山祭地,今日还去哪里?” “跟着我就是了。” “好吧,对了,周真人,这几日我有个发现,只要稍微有点名气的山,不是这个菩萨的道场,就是那个仙士的道观,只有嵩山例外。” “你倒说说,如何例外?” “嵩山有不少道观、寺庙,还有书院,和尚、道士、儒生都可以在这里修行,实在是奇……” “嵩山向来三教荟萃,佛教在嵩山落迹,道教在嵩山发端,儒教在嵩山光大,这有什么奇怪的。” “可是佛教高谈苦空寂灭,道家宣扬清静无为,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换言之,佛家讲救世,道家讲出世,儒家讲入世,这难道不矛盾吗?” “你倒是聪慧。的确,作为发源之山,嵩山三教荟萃,却有互争长短。据说当年孝文帝亲临嵩山考察后,召集三教首领说了一番话,这才平息了争论。” “哦,不知说了什么佛理大道?” 牡丹满眼期待的看着周真人。 周真人隐隐一笑,一本正经的回答着。 “孝文帝说,东部中岳庙创建最久,且为寇天师之道场,应居道教;中部自古乃儒家祭天之圣地,应居儒家;释教乃西来之教,佛在西方,应居释教。自此后,三教和睦相处。” “啊,这……以地为界,划线而治,虽然粗暴,倒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牡丹有些哭笑不得,她还以为是多深奥的佛法道理。 “有时候,最简单的也是最有效的。” “好吧,我现在明白了,陛下为什么要来嵩山封禅……” “哦?你倒说说为何……” “当今陛下佛道并举,这嵩山三教遍布,和睦相处,是再好不过的地方了。” 周真人笑了笑,不置可否。 “对了,真人,刚才您说中岳庙……咱们是不是还没去过?” “别急,马上就到了。” 说话间,两人已经来到了太室山东南麓的黄盖峰。 远远的,牡丹就看到了两扇高耸的石阙。 “周真人,这是……” “前面就是中岳庙,它的前身是历代帝王祭祀太室山神的太室祠。这是太室阙,也就是通往太室祠的神道阙。” 周真人难得好心情,耐心的给牡丹解释了一通。 看牡丹对这两扇石阙很有兴趣,正好他也走乏了,干脆停下歇息。 牡丹这才有机会仔细的观览了这大名鼎鼎的太室阙。 —— 天地之中,东汉三阙。 对于太室阙,牡丹还是有所耳闻的。 这太室阙,是太室祠前的神道阙,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中岳汉三阙。 阙,礼仪之门,道路指示,是一种导引性的标志建筑,具有装饰瞭望的作用,在形式上有单阙、二出阙、三出阙之分,其中三出阙等级最高,是天下独尊的标志性建筑。 在汉代,阙的使用非常广泛,不唯天子诸侯,不限朝廷宫殿,但是三出阙这种礼制建筑,只能用于帝王家。 据说,汉代霍光墓,就因起三出阙、筑神道,逾越了礼制,成为谋反的证据…… 眼前的太室阙属于单阙,始建于汉,周身以青灰色块石砌筑,分为东西两阙,相对如门,巍峨壮观。 牡丹看到太室阙的周身都以平雕手法刻着百戏、狩猎、神话等,亦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神兽组成的四灵图。 因为牡丹还要搜索各种祥瑞之相,所以对于这些特别有兴趣,她围着石阙,仔细的研究着上面的图案……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看着眼前的石阙,牡丹想到李太白的那首词,忍不住感叹着。 等她感慨过后,才发现周真人已经走出了百米之远,赶紧追了上去…… —— 不一会儿,一群排列规整的礼制建筑群跃然眼前,“中岳庙”三个大字映入眼帘。 “哇,这庙宇好壮观啊!” 牡丹忍不住感叹道。 “周真人,依我看,封禅大典的基地选在这里,陛下就在这中岳庙接受群臣朝觐就足够了。” “远远不够。不过目前看来,也只有这里最合适了。” 周真人说着,来回踱步,仔细盘算着。 原来这太室祠始建于秦,向来是历代郡王祭祀太室山神之所,至北魏才改名中岳庙。 经过历代帝王增建扩修,中岳庙的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经有庙房百余间。 不过,这对于喜好宏大场面的武则天来说还远远不够。 “行,就选这里了。不过中岳庙需要再度兴修扩建,这都是冬官侍郎的事了。” “冬官侍郎?” 牡丹忍不住问了一句。 “嗯,就是薛林远。” 周真人淡淡的回了一句,接着就岔开了话题。 “对了,祥瑞之事准备的怎么样了?” “差不多了,只是不知道何时需要……” “每代帝王的封禅时间各有不同。据我所知,周朝是在冬至,分为三轮,祭天祭地祭五方天帝。如今封禅典仪虽然还未确定,不过大致也逃不出这些章程。” “周真人似乎对封禅之仪很是了解……” “三十年前,高宗于泰山封禅,我就是他身边的执香使者……” “难怪……” —— 经过大半月的忙碌,封禅大典的风水勘验、祭坛选址基本完成了。 在周真人的安排里,女帝将在峻极峰祭天,在少室山祭地,在中岳庙接受群臣朝觐。 一切都安排的差不多了,不过周真人依旧没有回宫复命的意思。 因为此时宫中正是热火朝天,周真人懒得回去凑那个热闹。 这些日子,他们虽然在山上,却也听到了洛阳城的一些消息。 听说天枢已经完工,空了许久的洛阳城上空,终于又有了一座巍峨参天的建筑。 高耸入云的天枢就矗立在端门之外,在这根华丽的巨柱上,金光闪闪的蟠龙和麒麟栩栩如生,如腾云驾雾一般缘柱而上,一柱擎天。 柱身上,镌刻有歌颂女皇帝功德的文章,也有文武百官及四方国君的姓名。 而武则天亲自题写的“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八个大字金光闪闪,举城皆见。 天下一统,八方朝拜,天枢落成之日,朝廷举行了盛大的庆典。 文武百官、名臣名士、皇亲国戚、勋卿功臣,还有四夷酋长,无不赶来恭贺。 女帝大宴夷夏群僚,人们不吝赞美之词,春官尚书武三思亲自撰文,朝士献诗者不可胜纪…… 看来之前明堂大火的阴影,已经慢慢散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