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6章:有备而来,目瞪口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武承嗣这一次,显然是有备而来。 他一进殿,就满面笑容,跪下朝贺。 “姑母,武周大吉啊!” 武则天正被周真人的一番言语扰的心烦意乱,听闻此言,心情略微好了些。 封禅之际,她只想听到一些吉祥之语。 “承嗣,你这没头没脑的,吉从何来?” “上元之夜,一场滔天大火致使双堂尽焚,侄儿深知姑母为之耿耿于怀。这几日承嗣遍访嵩山高人名士,寻得高人,为那明堂之火卜得一卦。” “哦,你且说说看……” 一听武承嗣提到了自己的心结,武则天顿时来了兴趣。 “此卦为火天大有卦,属上上卦。上卦为离为火,下卦为乾为天,乾刚健,离光明,乃火在天上之卦象。” “火在天上?” “火焰高悬于天,普照万物,万民归顺,顺隆通泰。上元那夜,天堂之火直通天上,正昭示我武周帝国如日中天。” “果真有此卦?” 武则天虽说爱听这些祥瑞之语,还是有些将信将疑。 毕竟,一把大火烧毁了明堂天堂,多少国资人力付之一炬,硬说这是祥瑞之火,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承嗣绝无虚言。” 武承嗣话音一落,周真人忍不住冷笑了一声。 “魏王此言真是闻所未闻,莫非这滔天大火,竟成了吉祥之兆?” “周真人此言差矣。卦象确实为吉,火情则另有因由。” 武承嗣不急不恼,胸有成竹。 “另有因由?承嗣,你一次说清楚,不要故弄玄虚。”.. 武则天有些不耐烦。 “姑母,这天下奇人异士又不只是周真人一个。侄儿所寻高人,就住在中岳庙后的黄盖峰西,那里有座山头叫火焰山……” “火焰山?” “正是。据大师推算,神都今年之所以火灾频繁,因为此山所致。” “此话怎讲?” “陛下登基五年,国泰民安,早该登嵩山封禅,报太平于天。这火焰山在天子脚下,龙土之上,于上元之夜触发大火之相,乃是天意召唤……” 武承嗣说着,又意味深长的看了看周真人和牡丹。 “前几日后殿起火,也是应了此召。还好陛下亲临泰山封禅,那日燎祭天降大雨,正是上天感知,山神显灵……” 武承嗣这一番陈词,把武则天听的心花怒放,牡丹则是目瞪口呆,心中不由佩服起武承嗣来。 果然是口若悬河,舌灿莲花,魏王这阿谀逢迎的本领已经练到炉火纯青。 别说,他这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乍一听还真像那么回事,竟把这一年来发生的不吉之事,都归给了一座火焰山…… 按理说,周真人和武承嗣说的本是一回事,但用不同的角度和态度讲出来,听起来确实天壤之别。 也难怪,人们都喜欢听奉承话。 牡丹正在胡思乱想,武则天忽然叫了她。 “牡丹,你在嵩山已久,这中岳庙附近确有火焰山?” 牡丹愣了一下,却不敢隐瞒。 在中岳庙后面,确实有一座山峰,牡丹似乎听人说过那叫火焰山,不过她也没太留意。 “回禀陛下,确有此山。” “看来承嗣所言不虚啊。” 武则天哈哈大笑。 别说,承嗣办事尽心尽力,还都能办在她的心坎上。 “找到源头倒也不错。不过紫薇城再也经不起一场大火了,这火焰山……” “姑母无需担忧。为避免火焰侵扰,高人还给了破解之法,可立坎字碑为祭。” “?字碑?” “坎属八卦中的水象,同代表火相的离卦“?”相对,立此碑,正好以水克火。” 武承嗣说着,忍不住咳嗽了两声。 “姑母,侄儿已请高人做了阴刻宽迹的?字碑,准备择吉时立于大殿神龛后壁。水火一相济,岁岁保太平。” “如此甚好,承嗣啊,你辛苦了,这一次你可是立了大功!” 武承嗣的这番说辞,有理有据,颇为圆满,只用立一个碑,就解开了武则天的心结,不可谓不高。 “承嗣不求功劳,只愿我们武周帝国千秋万代。姑母,此次嵩山封禅正是顺天应时。明日少室山禅地祭天,承嗣愿和姑母一起,为我大周祈福……” 绕了大半天,武承嗣终于转到了正题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