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4章:察言观色,民心所向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再度来到西域的郭元振,一边和裴家兄妹讲述着北征之事,一边提笔写下了陈子昂的那首《登幽州台歌》。 “此番陈子昂无功而返,所有的壮志难酬,都在这首诗里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妙,妙啊!” 裴伷先拿起诗作,连接诵读数遍,赞不绝口,牡丹倒没有凑过去看。 这首诗她早就烂熟于心,只是没想到,如今才知晓了它的诞生过程……此时她心里有一个强烈的想法,如果以后还有机会,自己一定要去拜访一下他…… 看牡丹淡然不惊,郭元振故意讨教。 “听闻郡主文采非凡,不知你对此诗怎么看?” “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陈子昂这首诗,注定流传千古。” 看牡丹神色肃然,裴伷先也忍不住一声叹息。 “哎,说起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自古先有明君,才有良相。这幽州台据说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为了振兴燕国,置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士。” “哦,后来招到了吗?” “自然是招到了。不久之后,乐毅等贤豪之士就齐聚燕国,听闻礼贤下士的燕昭王还亲自为将帅们推车。” “自此燕国大治,国势骤盛,乐毅等人麾军伐齐,连克齐城七十余座,立下不世功勋。从此,这幽州台也成了明君良相的追思之地……” 听着兄长侃侃而谈,牡丹这才知道幽州台还有这么一个典故。 如今既没有燕昭王一样的明主,陈子昂也没机会成为“乐毅”,也难怪他会在幽州台上发此幽思了…… “其实如今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又何止陈子昂一人?” 陈子昂的这首诗,着实打动了裴伷先,他忍不住再次长叹一声,心中那沉睡已久的良相忠臣之梦,再度被触碰…… 郭元振察言观色,自然明白裴伷先的心意。 “裴公正值壮年,尚可期待后世之君……” “后世之君?看陛下大力扶持武家势力的劲头,怕是后世也都是这武家的天下了。” “那倒未必啊。这两次武家统帅,可都是灰头土脸的回来的……” “也是,一个小小的契丹竟成了气候,两次大军征讨都失败告终,这些武家子弟的才能,陛下也该看清了吧?” “其实两次北征,除了将帅不力,士气也有所不及。要知道。契丹是饥饿之军,只有攻入我大周境内才有吃的,所以士气高涨,以战养战,而我们则是纯消耗,缺兵少将,粮草告急……” “所以呢,郭将军,陛下此番是要放弃了吗?” “那倒没有,陛下如今正在积极筹备援军,准备第三次北征……” “哦,武周还有将军可用吗?” “别忘了,还有一个娄师德呢。陛下此番准备让他率二十万大军继续讨伐孙万荣。” “二十万?如今连年征战,缺兵少粮,两次败北之后,何来二十万大军?” “哈哈,裴公这就有所不知了。咱们陛下可有的是办法啊!此番为补充兵源不足,陛下有诏,令全国狱囚及地主家奴,凡骁勇善战的男人皆赦免其罪,或官偿为民,而后充军发往前线迎战契丹。” “这……怕是没人愿意应征吧?” “说起这个,这征兵征粮工作,一开始是魏王武承嗣牵头的,不过一听是武家为帅,根本无人应召。” “这我早就料到了。” 裴伷先笑的有些幸灾乐祸。 “裴公,你猜此番担任征兵征粮的是哪位?” “这我还真猜不到。” “不是别人,正是吉顼。” “哦,是明堂尉吉公吗?” 终于在郭将军嘴里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牡丹十分高兴。 “正是此人。因为这召兵征粮的活儿,向来出力不讨好,吉公此番也是无可奈何,募人月馀,尚不满千人……直到后来,他朝陛下要了一个条件,这才完成了任务。” “哦,什么条件?” “吉顼以征兵为由请求陛下,专门任命东宫皇嗣为河北道元帅,以讨契丹。” “啊,皇嗣也要去北征?” 牡丹闻言吓了一跳。 “不是,就是挂名而已。那百姓们一听是皇嗣为帅,应募者纷涌而至,没有几天就完成了征兵征粮的任务,喜的吉顼在炒朝堂上对皇嗣一顿猛夸……” “果然,还是李唐王室有号召力,这一番,陛下也该看清民心所向了。” “其实陛下早就看清了,就是不死心。所以这第三次北征,还是派了他们武家之人——武懿宗。” “什么?武懿宗?据我所知,这个武懿宗还不如武攸宜,就是色厉内荏的酒囊饭袋一个。也好,此番北征把武家的人都拉出来溜一遍,陛下也就死心了。” 裴伷先冷笑着,起身如厕去了。 郭元振趁机看向了牡丹,偷偷递给她一个东西。 “郡主,有人让我给你捎封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