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寒门状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93章 雷霆雨露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无非就是因为此番远洋的收益巨大,陛下想要安插人手参与监管,所以派遣赵士桢随行。 对于仁治皇帝的此番举动,吴国公几人心中并未升起任何波澜。 推已及人,若是自已面对这么大的利益,自已也会派遣人手监管。 只是没想到,赵士桢这么一个写词发家的文人,居然深谙火器制造一道,而且还成了陛下的心腹。 若是早知此人之才,让其为他们所用,那就好了。 心中虽有遗憾,但事已至此,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随即,吴国公几人皆神色郑重的朝着仁治皇帝躬身施礼。 “陛下此举,老臣无异议。” “若得赵主簿相助,此行犹如猛虎插翅,所得金银财宝或可再上一个台阶。” 仁治皇帝见吴国公几人皆未提出反对之意,他这才缓缓转头看向赵士桢发问道。 “赵爱卿,朕欲派遣你与五军都督府一同前往远洋之外,你可愿意?” 站在众人最末尾的赵士桢在听到仁治皇帝居然惦念着自已,亲自点了自已的名字后,他整个人稍一愣神。 这些年来,自已在鸿胪寺内与这些金发碧眼的异族人也交流过,也明白远洋之外存在着另一种文明。 虽然赵士桢内心认定大周文教必是冠绝天下,但老话说的好。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若自已不去主动了解这种文明,那心中总有些空落落的。 只是自已心中虽有想法,却无前往海外之途径。 如今恰有机会在前,赵士桢却迟疑了。 他虽非科举出身,却也在鸿胪寺中摸爬滚打多年,已然有了些官场嗅觉。 在几位国公开口之时,他便听出了几位国公话语中的深意。 也明白此行远洋事关重大。 而陛下交此重任给自已,这是何等的信任! 自已真能不辜负陛下对自已的信任吗? 站在仁治皇帝身边的海公公瞧见赵士桢过了几息都未给出答复时。 他先是谨慎的瞧了一眼身旁的仁治皇帝,发觉仁治皇帝脸上并未有任何不满,他这才清了清嗓子,朝着赵士桢开口道。 “赵主簿,陛下相问,为何迟迟不答?” 赵士桢闻言,方从自已的世界中清醒过来,紧接着,他便赶忙朝着仁治皇帝施礼答道。 “臣拜谢天恩!” “只是,微臣恐误陛下所谋之事。” “若如此,微臣虽万死,亦不可恕也。” 仁治皇帝瞧见赵士桢那般谨慎的表情,他主动开口宽慰道。 “赵爱卿,汝此言言重了。” “有汝竭力而为,此事方可成矣。” 赵士桢见仁治皇帝如此坚决,他自然不敢再做推辞,赶忙朝着仁治皇帝谢恩。 “陛下,臣必竭尽所能,助各位大人一臂之力!” 赵士桢话音刚落,仁治皇帝便朝着一众国公挥手道。 “各位国公,朕便在此等候尔等所呈的详尽计划了。” 吴国公等人闻言,自然是满心欢喜的朝着仁治皇帝点头应下。 “老臣必不负陛下厚望。” “此行事关重大,臣等必给陛下一个满意的答案。” 言罢,吴国公几人就朝着仁治皇帝再行一礼。 “陛下,若无他事,臣告退。” “陛下,臣万安,老臣且退。” 慢慢的朝着御书房外走去,只留下赵士桢一人留于御书房内。 陛下既然选定赵士桢随行,那必然是想制衡文武,避免他们武官因此做大,届时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 如此,陛下定对赵士桢有所交代。 这般交代自然不便告知他们,他们这些老成精的家伙当然要自觉离场了。 仁治皇帝见状,也不曾出言挽留,只是看向自已身边的海公公吩咐道。 “海大伴,你代朕去送送几位国公。” 海公公闻言,未有丝毫迟疑,嘴上刚一应下,便朝几位国公走去。 为首的吴国公见状立即婉拒道。 “陛下日理万机,身前不可离人,臣等手脚尚利,就不劳海公公相送了。” 仁治皇帝见此情况,也就不再勉强。 “几位国公老当益壮,那朕便不与几位客套了。” 当几位国公离开御书房时,随着御书房大门关闭,赵士桢内心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感觉。 自已从今往后应当算是陛下的心腹了吧? 心中正美的赵士桢忽然瞥见仁治皇帝将目光转移到自已身上时,他赶忙低头不敢与之对视,只得静候仁治皇帝开口。 仁治皇帝望着自已面前表现如此紧张的赵士桢,他语气亲和的开口道。 “赵爱卿,莫要紧张,你我君臣有多久没这么独处了?” 赵士桢听到仁治皇帝的闻言,他没有片刻迟疑,连忙给出了自已的回答。 “回禀陛下,当年微臣在京城中略有薄名,陛下闻之则喜,召臣入宫面圣。” “若要算日子,应当有近十个年头了。” 虽然赵士桢已极力隐藏,但仁治皇帝还是听出了他言语中的不甘。 举人之身,未能以科举入仕,而是以丹青之术入得天听,最终入鸿胪寺蹉跎岁月。 不过就算听出赵士桢言语中的不甘,仁治皇帝也不可能有丝毫的自责。 只因他是大周的天,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你接受便受着,不接受,那也要受着。 但如今自已要重新启用赵士桢,那也还是要多说几句的。 “不曾想时光荏苒,那日召见爱卿仿佛只是昨日光景。” “爱卿稍上前来,让朕再仔细瞧瞧爱卿可还有当年英气。” 原本心中还有别样想法的赵士桢瞬间一愣,他的脑海中也回想起当年的自已。 待到赵士桢上前几步,仁治皇帝语气中带着喜意的开口道。 “赵爱卿还是昔年模样。”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朕之所为,赵爱卿可明白?” 赵士桢闻言自然连忙点头应下。 “微臣知晓,若无陛下,怎有微臣今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