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东汉末年之百姓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87章 黄婉的分析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华夏欺人太甚!”此时的韩遂怒火中烧。 “大王,眼下该当如何?”成公英知道,如果不管不顾,必将面临华夏打压。 “本王终于明白了,周边国家为何都不愿意出头,原来大家都在惧怕华夏。” 韩遂接着说道,“事到如今能怎么办?除了按照华夏所说,凉国能如何?” “噗……”韩遂话音刚落,一口血就吐了出来。 “大王…”成公英急忙上前扶着韩遂。 韩遂摇了摇头,“本王无事,只是没想到,华夏为了赵国居然做到这一步?” … “左仆射听说了吧?韩遂被华夏斥责,公开道歉,这次脸丢得不小。”黄祖显得有些激动。 “大王不可小视此人,历来最难得是退一步,作为一个国王,轻松吞下这口气,凉王非俗人。”黄婉和黄祖不一样,他看到更多的是韩遂能屈能伸,硬刚到底是莽夫,而非智者的选择。 “是啊!韩遂在我们北边,有他在,夏国并不安稳。 好在和华夏已经达成军事同盟了。 左仆射如何看待赵国改革?” 黄婉微笑着说道,“天下人都在看这场改革,华夏很是重视。 否则也不会强行对凉国施压?” 黄祖点了点头,“如果赵国政治制度改革成功,夏国未来该何去何从?” 黄祖对于这一点显得有些忧心,他担心赵国一旦成功后,各国纷纷效仿,那样一来,国王的权力就会被虚化,他不愿意自己的命运被他人掌控。 “大王,臣这些年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站在华夏的角度上,他们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世界?”黄婉缓缓说道。 “哦?左仆射想明白了?”对于黄婉的能力,黄祖一点不怀疑,黄婉也曾经是江夏黄氏的骄傲。 黄婉微笑着说道,“华夏从制定规则建立联合国,到各国政治、军事合作,华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自身长治久安。 以今天华夏的人口、土地资源和国际规则,将来几乎没有国家的实力和华夏接近。 因此,华夏需要的更多长期利益。 什么是华夏的长期利益?政治?军事?经济? 对于华夏而言,政治军事都是保障利益的基础,真正目的是经济。 华夏国内有一种提法,叫产业分工。 比如一件衣服,华夏负责衣服设计和品牌,他可以将衣服生产给到其他国家,其他国家依靠廉价劳动力生产,赚取1/10的利润,而华夏掌握着最顶层设计专利和品牌,却能轻松赚取9/10的利润。 不少国家只看到政治层面的东西,没有看到华夏真正的目的。” “你的意思是,华夏最主要的是重塑国际产业分工?” “是啊!华夏为何把一些技术拿出来?为何要设置专利?加之自身强大的实力,大家很难说不。” “其他国家都看不明白吗?” “大王,看得明白又如何?我们所有国家加在一起经济上也不如华夏一个国家。 产业分工我们不做,多的是国家想做。 何况,这些产业还能带来不少税收。” 黄祖接着说道,“华夏帮助赵国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华夏是让我们大家知道,我们还有其他道路可以走,他是想通过赵国改革,让大家看到,一个国家可以实现权力和平演变,也是在告诉我们,大家有更多合作的可能。” 黄祖十分不甘的说道,“难道王室只能成为傀儡?” “也不一定,华夏没有那么伟大,夏国百姓过得如何他们并不关心,他们需要的自身阵营强大。 同时,他们也希望有王权国家存在,双方适度的对抗对华夏是有利的。” 黄婉的话,黄祖好像有些明白了。 对于华夏来说,第一步是要掌握联合国的真正话语权,世界和平是大家都希望的,不能只依靠战争了,华夏在强大,在联合国投票也只有一票,全世界可是有五百多个国家,如果世界上超过三百个国家政治制度和华夏一样,那么这些国家必然是华 夏天然盟友,这就掌握了绝对话语权。 第二步,根据外事等级做好产业分工,也就是说,让朋友有肉吃。 第三步,保留适当的王权制度,让所有的人看到他们自私的一面,同时,让其他国家更加警惕,他们必然会更加紧靠华夏。 至于说夏国百姓过得如何,华夏并不关心,只是一种政治操作手段而已。 “说实话,刘恢此人真是天纵奇才。 他们早就为华夏谋划了未来。” 黄婉赞同的点了点头,“从朝廷时期我就关注此人,最早我一直以为,他的目的是打垮我们这些世家豪族,后来发现自己错了。 他从未想过打垮我们,他只是想削弱我们,更准确的来说,是想瓦解我们手里的特权。 因为他心中非常清楚,世家豪族倒了,还有其他人站出来,想要天下平衡,最好的办法是建立起一套平衡的制度体系。” 黄婉吸了一口烟,说道,“不得不说,此人谋划长远,他已经将华夏未来几百年的路提前规划好了。” 黄祖并不关心华夏如何,也不关心刘恢如何,“夏国未来在哪儿?” “大王,和华夏合作是眼下需要的,短期不要谋求和华夏对抗。 如果有可能,臣希望大王亲自前往华夏,找到一条适合夏国的道路,这条道路是确保我黄家保留一定权力的基础之上。” “本王听说左仆射和华夏不少人熟识,还烦请先去华夏一趟。” “臣领命!” 对于黄婉来说,他是真想再去华夏看看,郑玄、蔡邕、陈纪、荀爽、陆康、司马防等人都是旧识。 看上去是赵国一家改革,然而牵动的心却很多。 愈发成熟的吴王孙权特意找来张昭商议对策。 对于孙权来说,他在乎权力,但是他更加清楚,如果一味只想保留权力,必然会给家族带来灾难。 “左仆射以为,赵国改革成功的把握有多大?”在孙权心里,张昭既是吴国的臣子,也是他孙权的老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