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东汉末年之百姓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13章 物业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华夏十五年(公元202年)八月底。 一件事情引起整个华夏上下热议。 事情的热度盖过了即将走马上任的刘恢。 事情的起源是这样,宛城一个小区的物业管理不到位,小区垃圾没有及时清运,物业管理出面解释,然而业主非但没有原谅,反而激起更多的人不满。 物业管理的解释是,业主没有按照时间将垃圾放在存放点进行分类。 (华夏为了垃圾便于处理,一开始就要求垃圾进行分类,有的垃圾可以回收,有的可以处理,有的只能填满,这是为了让所有的人一开始养成良好习惯,以免造成巨大社会资源浪费,因为浪费的人力成本依然最后是百姓自己买单) 而业主认为,物业管理应该是服务于业主,应该每天至少一次回收垃圾。 双方各执一词,通过舆论,事情越闹越大。 事情发酵以后,两边阵营都有不少自己支持者。 支持业主的人认为,物业是服务机构,也是盈利机构,应当以百姓利益为先,应该更加人性化。 支持物业的人认为,业主应该遵守物业条例,两天统一倒一次垃圾,以减少人力资源成本。 而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物业解散的权力应该简化,而现在华夏的物业法对于更改物业程序过于复杂。 各种观点都有,这让不少人都加入其中。 华夏的物业公司大部分都是开发房产的公司所有,在华夏,拿土地开发的成本极低,不限量供应土地,位置远近价格差异主要在房产税上面,偏远点地方的房产税极低,城市中心房产税高不少。 这就造成地产公司能从房产开发上赚的钱有限,原因很简单:土地太多竞争太大,还有就是政府限价,政府房屋出售上限是房屋建筑安装成本的2.3倍。 地产开发赚的钱有限,但是聪明的人就将眼睛盯在了物业上面,物业可是长期能赚钱的买卖,并且投入成本低,几乎零风险。 众多原因造成华夏物业公司主要是房产开发的公司。 这就造成社会舆论的声音很大。 “想要修订物业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荀爽看完报纸,仿佛自言自语一般。 “物业管理有利有弊,从本质上来说,物业管理解决了业主很多痛点,存在的必要性是有的。”蔡邕说道。 “现在争议在几个方面: 一、如何让解散物业变得更加快捷便利; 二、如何让更多的公司参与到物业这块大蛋糕中来; 三、物业服务水平怎么提高?”郑玄缓缓说道。 “业主诉求并没有错,就像老夫住的小区,两天才能倒一次垃圾,这就造成夏天稍有不慎就会臭气熊天。”阎忠说道。 “老阎,这也不完全是物业问题,垃圾处理的也有问题,上门回收不及时。 物业要求两天,是因为上门回收垃圾也要两天一次。 如果堆放在公共区域,更加影响环境。” “我赞同建公所言,根本问题并不是物业,而是垃圾清运处理方。 如果改成每天清运一次垃圾,这些问题都能解决。” “就是。” “至于康成说的第二个问题,无外乎利益之争。 现在有一个问题,未来房屋管道、电线老化,拿什么维修? 等到那一天,物业公司撒手不管会怎样?”卢植提出了自己疑问。 司马徽微笑着说道,“这一点子干多虑了,华夏房屋出售时,不是有一笔大修基金吗?房屋售价1000华元/平,大修基金就占了50华元/平。 这些钱就是用来保障今后房屋维护,比如:漏水、外墙脱落、电线老化、管道老化等一系列问题。” “这笔钱现在看上去很多,以华夏经济发展速度,二十年以后,这些钱能有多大作用?能保障大家所说的这些问题?”陈纪看着大家问道。 “这事就要看政府如何解决了?还有一事我是担心的。”蔡邕说道 “什么事情?” “那就是未来三十年五 十年后,这些房屋将何去何从?” 蔡邕的问话就像直击大家心中灵魂一样。 在场的人都无法给出他答案。 刘恢接过刘和整理后的资料看了起来。 “下院质询大会何时举行?” “初步定在九月十五。” 刘恢接着问道,“你如何看待大家关于大修基金的问题?” “大统领,这笔钱必须要通过投资不让他贬值,否则将来会造成社会矛盾。”刘和想了想如实说道。 “现在各个城市是如何解决的?” “不少郡、县成立了大修基金会,将所在城市的钱用于专业机构管理,确保回报率和经济增长率同步。” 刘恢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大家都不能用今天的物价衡量二十年后的物价,将来物价上涨是必然。 “下院对于这个有什么意见?” “不少会员认为,建立基金通过投资不让其贬值的做法值得鼓励,不过,应该各地加强监管。” 刘恢微笑着点了点头。 “还有一点,不少人提出将来房子到期后如何解决?应该拿出一个方案出来。” 不用别人说,刘恢就在想这个问题。 现在的新房子,二三十年或者五十年后就会变成老旧危楼。 房子拆迁重新修建只能算途径之一,房子低矮,的确可以向上修建。 但是这样面临一个问题,华夏百姓要保障自己权益,大家会同意房子加高吗?自己五层楼的房子将来变成十层楼甚至二十层楼。 还有一点就是,房子高度始终有个限制,不可能无限增加,一百年以后呢?那又如何? 因此,这需要华夏上下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 “先让所有的人议论,只有这样,大家才会清楚里面的麻烦。 一栋楼二十户人,有一家不愿意出钱重建就无法完成,因此,这些问题都会面临麻烦。” 刘恢十分清楚,想统一五个人的意见都不容易,何况更多的人?想要解决,只能华夏上下达成共识,重新修订法律才能解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