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朱瞻基,上交土木堡副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6章 心里的辫子剪不掉!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于谦此时是真的有点不会了。 呆呆的看着朱瞻基的背影懵了。 半天才急忙开口。 “殿下,殿下,您等等,您刚才不是说给我书吗?” “不是说有典籍吗?” “还是孤本。” “书呢殿下?” 朱瞻基则是愣了下,满脸疑惑的看着于谦道:“爱卿是不是听错了?” “孤说的是你打赌输了。” “什么时候说要给你书了?” 接着还上来像模像样的摸了摸于谦的脑门道:“于谦,这几天怕是累坏了吧?” “这脑袋都发烫了。” “怎么就语无伦次了呢?” 接着转身就走。 根本就不停留。 于谦呆呆的站在原地。 看着朱瞻基的背影。 内心仿佛经历了一万只羊跑过。 嘴唇蠕动了很多次。 最后深深的叹气。 看着朱瞻基的背影呢喃。 “皇上也会骗人?” 朱瞻基此时心情明显的不错,直接就来到了宣化城内的衙门。 将这里简单的收拾了一下。 做了自己的行宫。 陈夕则是押着一个肥胖的中年人就从门口走了进来。 “拜见殿下!” “按照您的分吩咐。” “女真领内侍卫大臣,军机处大臣,尚书房行走,和珅到了。” 朱瞻基则是饶有兴致的点头。 接着开始打量起来了这位和中堂。 和珅虽然有些发福肥胖了,但是看起来真是一表人才。 不像是后世记忆中的哪个肥胖矮小的样子。 两只眼睛看起来是炯炯有神。 此时正在小心的打量着朱瞻基。 两人对视了片刻。 和珅急忙行礼。 “外臣和珅拜见皇上。” 朱瞻基则是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道:“起来吧,和大人。” “多谢皇上。” 和珅不等朱瞻基说话就直接跪下了。 “启禀皇上,外臣和珅愿意将家中这些年的财产。” “共计白银八千三百一十三万两都献给皇上。” “以资军需。” 朱瞻基刚要说话就又被打断了。 和珅继续开口。 “外臣以为,大明天兵降临,收复失地,乃是行天道。” “江山在明不在清。” “外臣愿做先锋,为大军带路。” “沿途也愿意劝降各地官员。” “还请陛下允准。” “允许和珅为大明为皇上献绵薄之力。” 朱瞻基笑了。 而且笑的很开心。 接着上来重重的拍了拍和珅的肩膀。 “和大人说的好。” “虽然你是女真人,但是本王就是喜欢你这样的人才。” “既然和大人都替孤想到了。” “而且也愿意出力。” “孤怎么能不给你机会呢?” 和珅此时大喜。 “多谢皇上。” “等等!” 和珅十分诧异的看着朱瞻基道:“殿下?” 主朱瞻基一脸和煦的微笑。 “孤还有一件事要交给你。” “不知和大人能否替孤做?” 和珅愣了下急忙低头道:“外臣愿意为皇上效力!” 朱瞻基满意的点头。 “古人曾有云,身体发肤,乃受之父母,岂能轻易舍弃?” “我华夏大地传承数千年。” “乃是礼仪之邦。” “女真当年也是我大明的建州卫。” “也是我大明的臣子。” “你说呢?” 和珅此时脸色有些难看道:“皇上说的极是。” 朱瞻基接着满意的点头道。 “既然是我大明的臣子,那就要按照我大明的意思来。” “我大明百姓的头上不喜欢长辫子。” “剪辫子这个事就交给和大人去做如何?” “哦,是孤疏忽了。” 和珅则是松了口气。 以为朱瞻基不用他了! 可是刚放下心。 立马就差点坐下。 朱瞻基笑眯眯的开口道:“大明的百姓剪辫子,孤就不劳烦你了。” “就由你和大人负责女真人的辫子吧。” “孤给你三个月时间。” “女真必须易发。” “而且你要将京师,辽东的女真人都要集中起来。” “殿下...” 朱瞻基则是摆手道:“孤也给你一条军令。” “留头不留发。” “留发不留头。” “不愿意剃发的,一律按乱党处置。” “凌迟!” 扑通。 和珅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 脸色煞白。 浑身都在颤抖。 嘴唇发紫。 杀人诛心。 这是杀人诛心啊。 要他这个女真中威望颇高的人来给女真人剃头。 而且留头不留发这个是当年多尔衮的政策。 是对待汉人的政策。 如今居然回到了他们的身上。 当真是因果轮回啊。 朱瞻基则是似笑非笑道:“怎么?” “和大人是不愿意为孤分忧?” 和珅则是立马起身道:“微臣...愿意!” “哈哈哈!” “好!” 那此事就交给和大人了。 接着背着手就朝着外面走去。 刚走出来宣化片刻。 就看见了十分动容的一幕。 将军府的门口。 跪着大约四五十人的年轻人。 他们留着辫子。 穿着长衫。 领头的是一个中年人。 朱瞻基有些诧异的看着他道:“尔等何人?” “为何在此?” “城中早就已经剃发。” “尔等为何不剃发?” 领头的中年人抬起头朝着朱瞻基行礼。 “老夫乃是宣化城主簿。” “当朝的两榜进士胡克。” “敢问当面的可是大明宣德皇帝朱瞻基?” 朱橚则是淡淡的点头。 虎克松了口气,接着行礼。 不过行的是女真的礼。 拍袖子的那一套。 “拜见大明皇上。 “今日老夫带着身后的这么多大清的学子来,是来规劝皇上的。” 朱瞻基笑了。 “规劝孤?” “规劝什么?” 胡克则是脸色肃然道:“外臣不知您是从何处来,可能您还不知!” “自您之后,大明各帝,大多都是倒行逆施,不知进取,只知玩乐之辈。” “有成化皇帝朱见深沉迷后宫,而且与乳母媾和。” “明英宗朱祁镇更是被草原俘虏。” “明嘉靖皇帝则是只知修仙,不知治国!” “后来更有三十年不上朝之万历皇帝。” “喜欢做木匠的天启皇帝。” “任用东林,昏聩愚昧的朱由检。” “大明早就已经民不聊生,多有义士揭竿而起。” “大清能入主中原乃是顺应天时。” “所谓自古便是得人心者得天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