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刀江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244章 五文钱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244五文钱 太子要对粮食价格进行限价,窟城百姓欢欣鼓舞,都在等着好消息。 谁知道,下午官府贴出告示,粮价非但没有降,反而直接涨到了四十文一斤。 整个窟城,顿时骂声一片。 很多人绝望的嚎啕大哭。 然而,太子忽蒙,却听不到。 窟城的官员,粮商,正举着酒杯,大力赞颂太子体恤民情,一心为了北戎百姓,呕心沥血,不辞辛苦。 忽蒙的脸喝的通红。 李法听到消息,气得仰天大笑。 不是为北戎。 而是为北戎的百姓,为窟城的数十万百姓。 官府的告示贴出来的第一天,就有上百人因为绝望而自杀。 李法从太子府中搬了出去。 他心中是为了大漠王,是为了苏家军。 可是,忽蒙对他一直很尊重。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李法也不是无动于衷。 他给忽蒙的建议,等于为北戎,留下了一线生机,一丝希望。 也为窟城的百姓,求一点活路。 可是,他失望了。 也彻底绝望了。 能够把粮食价格推到四十文一斤,简直就是丧尽天良。 这是喝百姓的血,还先不济事,要把骨头敲碎,连骨髓也不放过。 太子正在饮酒,手下过来报告,李法搬出了太子府。 忽蒙沉吟半天,淡淡的说道:“知道了。” 忽蒙也很烦躁。 他一心一意的对待李法,没想到李法竟然如此不给他面子,心中自然有些不悦。 也好,让李法自己先冷静一下。 “李先生走时,可有话留下?” 忽蒙又问道。 手下说道:“李先生说,五文钱要了一百多条人命,可恨,可恨!” 忽蒙脸色一沉:“什么五文钱要了一百多条人命,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人行凶杀人吗?抓到了没有!” 手下苦笑道:“太子,李先生说的,可能是因为粮价上涨了五文钱,窟城百姓,上吊自杀这件事情。” 忽蒙怒道:“不是已经限价了么?谁这么大胆,竟然还要涨价?你马上去,把人抓过来,铺子给我封了!” 宴会厅静了下来。 “太子,粮价就是四十文,没有超过限价。” 手下慌忙跪下来了。 “那为什么还说粮价涨了?” 忽蒙问道。 “太子,限价前,粮价是三十五文一斤。” 手下把心一横,直接说了出来。 “啊!” 忽蒙就是再不食人间烟火,也知道被下面这群人给忽悠了。 田奇的心砰砰乱跳。 忽蒙虽然有些自大,不了解民情,对他也基本上是言听计从,但如果被他知道谁欺骗了他,一定会痛下杀手。 “田先生,这是怎么回事?” 忽蒙把酒杯放在了桌子上。 “皇上,粮价本来就是要涨的,如果不是皇上及时进行限价,恐怕已经涨到五十文一斤了。 这样算来,皇上还把粮价降了十文,那些刁民,怎么会了解皇上的良苦用心呢? 再说,四十文一斤,很贵吗? 如果一个男人,连四十文一斤的粮食都买不起,这样的男人,还算什么男人? 肯定是个偷奸耍滑,不事桑蚕之人。 就是活着,对北戎也没有什么用处! 太子殿下,让家人吃饱穿暖,靠的是自己的辛勤劳作,而不是靠别人的施舍。 自己不努力,就是粮食价格降到十文一斤,也照样穷苦一生,也照样会饿死!” 田奇振振有词的说道。 忽蒙犹豫起来。 一斤粮食四十文,真的不贵。 一两银子可以换一千五百文钱,买四十斤粮食了。 他平时随便赏下人,就是三五两银子,怎么会贵呢? 也许,买不起粮食,真的是因为偷懒。 田奇一看太子犹豫了,马上继续说道:“太子,这些人死了,剩下的都是窟城有能力的人,让咱们窟城,更加美好! 太子,微臣敬您一杯?” “敬太子殿下!” 下面的人慌忙站起来,一起面向太子喊道。 “好。” 忽蒙举起杯,与众人一起饮下。 田奇放下酒杯,偷偷擦了擦头上的汗水。 手下低着头,慢慢的退了出去。 窟城几十万百姓,不就死了一百多人嘛,有什么了不起。 “四十文一斤,贵吗?” 这人忽然流出了眼泪。 真的很贵。 他一个月不到三百的工钱,全部拿回去,也不够。 如果不是得了李先生的五两银子,他们家五六口人,也几乎快饿死了。 看来,他也是偷懒之人。 窟城绝望的气氛在不断蔓延。 十天之后,已经有三分之一的窟城百姓,要断粮了。 这天上午,粮店的门刚打开,就有很多人在排队。 可他们都是买三两斤粮食。 还有人只买半斤。 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跟着买粮的队伍往前走。 一边走,一边小声说:“娘,妹子,我马上就买粮回去,我马上就买粮回去,你们一定要等我,等我!” 终于轮到他了。 粮店的小二问道:“你买多少?” 少年说道:“两斤,一人一斤够了!” 店小二很快的称好,说道:“八十文钱!。” 少年忽然夺过店小二手里的米斗,转身就跑。 一边跑,一边喊。 “娘,妹妹,有粮食了!” 店里的护卫急忙就追。 可是少年跑的极快,哪里追的上。 也有那少数几个看热闹的,跟在后面,一路跑到了少年的家。 少年跑进破院子,大声喊道:“娘,妹妹,有粮食了。” 然后,就没有声音了。 几个护卫追到跟前,劈手夺下少年手里的粮食,却见少年直接倒了下去。 一个护卫伸手一探,吃惊的说道:“死了!” 有人就冲屋内喊道:“有人吗?你家孩子出事了!” 然而,开着门的屋子里,没有一点声音。 几个人走进屋内,不进叫了声好苦。 屋内哪还有活人。 明显是一对母女,饿死在了屋内。 有人大着担子摸了摸,身体还软,显然是几天早上死的。 少年去抢了粮食,不料却耗尽了自己的生命。 院子里很多人都在哭。 在哀叹少年一家的不幸,也是在哭自己一家人的命运。 有人忽然喊道:“与其白白饿死,不如抢他娘的,就是死,也要做一个饱死鬼!” “走,抢粮食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