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梦回之苟在深圳做房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五章女儿的人生之路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三月份,对于华尔街而言,是个风雨飘摇的月份。 自汇丰银行计提108亿米元的坏帐后,利空消息接踵而至。 几乎每隔二到三天,就有一家小型信贷公司破产的消息。 三月五日,US30道指期货首次跌破一万二千点,达到11970点。 “师父,破一万二了。” 操盘室里,徐三元见师父谢文看着盘面无动于衷,坐在那里抽烟,忙喊道。 谢文知道今天会破一万二,也是空翻多的机会,虽然一周后会再一次破一万二,但多空转换一下至少有十亿米元的收益。 问题是,自己将近二百亿米元的身家了,会不会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毕竟自己是个华人,而对方却是个流氓。 小心驶得万年船,尤其是在异国他乡。 而且,得赶紧找个岛国注册家公司洗钱。记得杨大佬就是找了个避税岛国,注册了好几家公司的。 “不做差价,静观其变。你堂姐那五万手可以做做。” “为什么呀?师父。” 谢文把自己的担心说了说。 “米国不是讲究民主,自由,法治的吗?” “你太天真了,三元。国家的根本是什么?利益而已。 从现在开始,我们的US30道指期货只做趋势,不做短差。 再破一万二,就空翻多。你现在继续买入亚马逊,目标五千万股。” “师父,亚马逊再买又要触发举牌了。” “又要引发举牌?举过一次牌了吗?我怎么不知道?” “上次你回国接女儿的时候,我买到二千六百多万股引发了举牌,发了个通知来。 我堂姐回复说是投资,没收购意向,后来就沒消息了。堂姐觉得你也只是投资,就没打电话跟你说。 如果买到五千万股,就持有10%的股份,又要触发举牌了。” “那就举牌,我就想告诉米国政府部门,我买股票,买期指,是来投资的,不是来投机的。” “好,那我就继续买。” “嗯,慢慢买,不急不慢的样子。” “师父是想迷惑别人?” “是的,我感觉到有人在关注我们。不动期货,只买股,慢慢买到举牌。” 谢文想,举牌好,昭告天下,尽人皆知,风险反而会减少。 相关部门想搞事,反而会有所顾忌。 米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纽约证券交易所,今天都有人在关注着谢文的几个帐户。 短短几个月,赚了一百多亿米元,想不关注都难。 当然,谢文的资料就摆在案头。这家伙在中国就是个投资高手,属于那种天才型的高手,几乎很少出错。 但也不能老撸羊毛啊,再濒繁做差价,就要找由头搞一搞他。 不过令人不解的是,这家伙有时搞,有时又不搞。这几个帐号放空单后,又有半个月没动静了。 就像今天,US30道指期货波动这么大,也没见这几个帐户有什么动作。 反而是谢文的帐户在继续买入股票。 像这样的帐户就很难搞,有时天天做,有时十天半月不做一次。 交管员看了一会,没什么兴趣了,填了个正常提交给了证交会,又去看其他人了。 证交会的人收到报告后,又察看了一会,确实跟报告的一样,也就没再关注了。 要不是这次一天搞了三十亿,其实证交会也没兴趣关注他,华尔街比他有钱的太多了,只是由于他是个华人才会重点关注的。 谢文的小心果然不是多余的,无形中躲避了一系列的麻烦和危机。 现在全天在别墅里吃饭的有七个人,谢文,徐三元,杨自律两公婆,三个学生。 徐爱华与刘晓梅一般周末才在家吃饭。 得知杨自律夫妻俩长住米国后,杨钥与谢薇薇别提多高兴了。于是接送小孩读书,去法拉盛学习的事就落在了梁敎授头上。当然,梁教授也乐在其中。 一家人吃完晚饭后不久,徐爱华与刘晓梅就回来了。 “徐总,你了解海岛小国注册的事吗?” 大厅里,都坐着聊天,谢文想起资金转移的事,于是问徐爱华。 “知道,老板。” 徐爱华说道。 “现在很多公司都在 维京群岛和开曼群岛注册公司。虽然都是离岸公司,但是管辖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维京群岛更注重股东的隐私信息,对注册公司的信息非常保密,而开曼群岛信息公开,但是支持注册公司在香港、米国等地申请上市。 一般是先把公司注册在维京群岛,然后在开曼群岛成立控股母公司,然后再用这个母公司在国内成立外商独资企业,最后外商独资企业运用公司章程和协议,控制国内的其他子公司。” “听起来有点复杂,你去注册二家公司,每个地方注册二家。” “现在有不少代理商专业做这个。”徐爱华说道。 “靠谱就行,你去搞定这事。” “好的,老板。老板啊,问你一件事哦。” “什么事?” “你一再强调破一万二就空翻多,今天怎么到目标位你又放弃了?” 谢文把自己的想法与徐爱华说了一遍。 “于是老板打算搞个离岸公司洗钱?”徐爱华问道。 “能搞吗?” “太能搞了,都是这么搞的。” “证交会真会监控交易情况?” “当然,国内也一样,要不怎么发现异常交易?”. “这个我知道,我是说针对指定的帐户。” “当然,任何一个帐户的交易数据都可以在后台实时察看到。” 谢文贼笑着说道,所以我打算以后要小错几次,让他们放心。 “这几天US30期指会反弹,我持仓不动,小亏一下,然后再破一万二的时候就空翻多。 这次翻多后应该会有不错的收益。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为什么呢?”徐爱华与徐三元齐声问道。 “你们以为米国高层真的没察觉到次贷风险? 他们不蠢,一定会想办法转嫁风险到其他国家。为了拖延时间,会制造一定的繁荣假象,股市期指会创下新高,然后再下跌套死这些资金。” “等到危机遍布全球后,米联储再出台量化宽松政策,比如降息等措施,然后购买大量的资产支持证券、出售国债,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之后,米国经济逐渐复苏,而其他国家就会遭到打击,热钱会再次流向米国。” 这就是他们要采取的战略。 谢文说到这里,心里突然闪过一道疑惑,莫非,次贷危机是一次政府阴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