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一把将李明达抱起,乐呵呵的向着殿内走去。
“兕子也在啊,有没有乖乖的,让母后省心?”
李明达还未开口,面带不善的长孙皇后已经出现在了李承乾眼前。
“除了你,哪个不让本宫省心?”
李明达在李承乾怀中乐的“咯咯”直笑。
李承乾有些尴尬,不自然的咳嗽了两声。
“咳咳,母后你怎么出来了?”
长孙皇后冷笑。
“怎么,喊的那么大声,难不成不是想本宫亲自出来迎接你?”
李承乾赶忙赔笑,这话他可不敢接。..
长孙皇后冷哼一声,下巴点了点外面的凉亭。
“有什么事就在那里说吧。”
李承乾抱着李明达,欲哭无泪。
让自己皮,这下好了,屋都进不去了。
见长孙皇后面色没有缓和,李承乾只能无奈的抱着李明达向着凉亭走去。
长孙皇后莲步轻移,来到凉亭坐下后,直接让人撤了其余的凳子。
李承乾就这么抱着李明达,直直的站着。
长孙皇后见状,淡淡的扫视了李承乾一眼。
“今天来有什么事?”
她决心要好好改改李承乾这跳脱的性格。
以前年幼,自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今已经开始监国了,一些规矩必须习惯。
李承乾将李明达放下,笑着从怀中拿出房玄龄交给他的信封。
“这是房相让我转交给母后的。”
长孙皇后接过信封,随手拆开。
看完信封中的几个日期,长孙皇后就收了起来。
具体的婚期,还是需要李二来决定。
长孙皇后看着满脸微笑,没有动弹的李承乾,有些疑惑。
“你怎么还在这?”
李承乾:“……”
“其实,今日来,儿臣还有一事想与母后商量。”
长孙皇后嘴角不自觉的扬起,以她对李承乾的了解。
商量?
其实是有所求吧?
难怪今天没有油嘴滑舌,为自己辩解。
长孙皇后的心情似乎在这一刻突然变好了
“说说看。”
“母后,儿臣对于自己的侧妃,有了人选。”
长孙皇后心情越发的好了。
“哦?这倒是让母后有些为难呐,要知道你的每个侧妃,都事关朝堂格局。”
“不过既然承乾你开口了,那母后给你预留一个奉仪的位置,如何?”
听着长孙皇后嘴中说着纠结的话,脸上却没有丝毫为难之色。
李承乾有些无语。
按照唐朝的制度,自己的妻子除了太子妃以外。
侧妃还设有良娣两人,属正三品。
良媛六人,正五品。
承徽十人,正六品。
昭训十六人,正七品。
奉仪二十四人,正九品。
自己原本是想要一个良娣的位置,自己母后直接降到了奉仪?
李承乾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开口。
见李承乾愣住不说话,长孙皇后面容更加柔和了,她的心情似乎更好了。
“承乾不满意?那母后力排众议,给你留一个昭训的位置,如何?”
李承乾苦笑。
“母后,儿臣也不和您绕圈子了,儿臣想要一个良娣的位置。”
太子妃已经确定是李绛仙了,在李承乾心中,良娣的位置,一定有一个是魏柔的。..
“哦?”
长孙皇后面色认真了起来,她刚刚是在打趣李承乾。
但现在不同了。
李承乾作为大唐如今无法撼动的唯一储君,他的嫔妃,就是未来的皇后皇妃。
原本的太子妃人选,其实李二和长孙皇后早已暗中定好了。
李绛仙的太子妃之位,已经是她和李二力所能及作出的最大改变。如今除去太子妃,最重要的两个良娣的位置,她和李二也已经定好了。
这是两人深谈过无数次后,才达成的一致
甚至是良媛的位置,已经提前预定了好几个!
“承乾,你要知道,有些事不是母后不想帮你。”
长孙皇后看向李承乾,认真的开口。
“就像高阳她们出嫁这般,朝堂大臣与皇家之间,就像一张复杂交错的大网。成为帝王的第一步,便是要编织起这张大网……”
长孙皇后说着说着,又沉默了下来。
这些事,应该是李二要教李承乾的,她说了这么多,已经逾矩了。
“母后可以给你良媛的位置,良娣,不行。”
李承乾摇头,他来时,知晓良娣这个位置的难度,但他不会放弃。
“母后,这么多年,魏姑娘一直跟在儿臣身旁帮助儿臣,她虽然从未求过什么,不过,有些东西,儿臣是一定要给的。”
听到李承乾口中的魏姑娘,长孙皇后一愣。
“魏姑娘?谏议大夫魏征的女儿?”
李承乾目光坚定的点着头。
长孙皇后目光一闪,眉眼间多了几分意外之色。
“诶?这当真是让母后为难啊!”
李承乾抿了抿嘴,组织了一下语言,刚准备再次开口,就被长孙皇后打断了。
“说说条件吧。”
李承乾没有反应过来,一脸问号。
条件?
刚刚不是说良娣这个位置不能给吗?
长孙皇后对着春梅低语几句,春梅点了点头,退了下去。
当她再出现时,手中已经多了文房四宝。
春梅将一沓厚厚的纸张放在了李承乾面前。
李承乾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母后,这是作甚?”
长孙皇后嘴角一扬。
“有些事,还是要立字据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