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争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二章 官职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关于袁术称帝这事,张毅当然是知道的,却没有任何的看法。 没办法,别人作死他能有什么看法! 现在是乱世没错,谁的拳头大谁说的算也没错,但不代表你袁术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韪。 首先一个关键的问题,别人都是在汉家这个杆大旗下争名夺利,现在你淮南骷髅王忽然跳出来,要掀翻这块四百年的老匾,别人必然会群起而攻之。 因此从决定称帝的那一刻起,袁术的败亡就已经是情理之中了。 张毅需要思索的是,贾诩为什么要给自己看这封探报。 就算自己身为南阳豪族,可距离能够得上这种大事件的级别差了不知道多少层次。换句话说,他袁术称不称帝跟自己压根没什么关系,而自己的意愿也根本左右不了这种级别的历史进程。 所以,张毅刚才果断用气愤来掩饰自己的疑惑,同时准备看看贾诩的反应。 不得不说,张毅的演技很成功,但他忽略了一件事情,老银币贾诩是何等样人,又岂能识不破他这点小伎俩。 事实上,贾诩不仅识破了张毅的表演,反而面带微笑的看着张毅,一副你尽情发挥的表情。 独角戏是唱不长的,眼见贾诩不愿接招,张毅心中大骂老银币不当人子,却只能继续演戏。 直到张毅即将无法收场之时,贾诩这才干巴巴说道:“袁术此贼早有篡逆之心,此番僭越,倒也是情理之中,少君不必过于愤慨。” 眼见贾诩当起了捧哏,张毅立刻就坡下驴,拱手道:“先生所言极是,可袁贼公然篡逆,当真是人神共愤,我等身为大汉忠良,自当进兵讨贼,未知张将军准备作何打算?” 贾诩:??? 这小子,我给你探报看,明明是想听听你的意见,怎么反倒变成你来质问我了。 如此顺杆爬的功夫,倒是生平仅见。 “少君稍安勿躁,消息老朽也是刚刚得知。”贾诩开口道,“此番示于少君面前,就是想听听少君的意见。” “这还有何好说,晚生方才已经说过了,我等世食汉禄,自当尽忠报国!”张毅满脸义正言辞道,“可笑那袁术,五世相承,为汉宰辅,本该效忠守节,以报国恩,可偏偏干出这等僭越篡逆的勾当,当真是人神共愤,罪不容诛!” 面对贾诩的询问,张毅给出了一份政治正确的满分答案,从道义上几乎无可指摘。 但是……又好像什么都没说一样。 出兵当然可以,但是出谁的兵?谁出钱?谁出粮? 张毅表示,这些问题谁懂啊,我如今不过是个白身,甚至连孝廉的名额都没下来,这些国家大事怎么也落不到我的头上。 这个答案显示是不能让贾诩满意的,不过他也明白张毅的顾虑,便又开口笑道:“袁贼之恶行,自然是人神共愤,可出兵事关重大,还等老朽禀明将军再作打算。为今之计,少君可还有建言?若有良策,将军定然不吝赏赐。” 出兵,他贾诩说的不算,甚至张绣说的也不算,总得等大势所趋才行。 贾诩之所以问计于张毅,是想看看张毅能不能提出些别的有用建议,同时也是一种考校。 任何危机与变局的出现,都是能打破旧有利益链条的,贾诩作为当世一流谋士,自然深谙个中精髓。 <app,^免费小说网站 听到这里,张毅知道自己躲不过去了,不过稍微展露些能力,倒也不算坏事。毕竟贾诩问计于自己,就说明还看得上自己,换做旁人,连进这书房的资格也没有。 沉吟片刻后,张毅才缓缓开口道:“先生,晚生虽才疏学浅,但心中却有一个粗粝想法,说出来还望先生莫要见笑。” “少君何必客气,但说无妨。” 这小子年纪轻轻的,怎么比自己还苟,我之所以屏退所有人,连儿子都不让进来,不就是想听你说两句心里话嘛! “以晚生看来,此次袁贼僭越称帝,虽是自绝于天下,但对于南阳而言,却未必不是一个机会。” “此言怎讲?” 贾诩有些好奇道。 张毅继续开口道:“袁术敢僭越,无非是仗着麾下兵强马壮而已,可此贼天性浪荡,身负任侠之气却过于偏执,色厉胆薄而好谋无断。依靠祖上名望割据一方,才堪堪可保无虞,妄自尊大则必自取其祸。晚生以为,不出三年,此贼必然败亡。” 闻言,贾诩微微皱起了眉头道:“少君此言是否过于武断了些?” 他预料到袁术称帝带来的后患,可没想到张毅居然敢推测袁术三年内就会败亡,毕竟现如今袁术可是当今天下势力最大的诸侯,不然他如何敢称帝。 <app,^免费小说网站 贾诩虽是当世一流谋士,但在对未来的格局走向方面,怎么也不可能比过张毅这个开挂的,心存疑虑也是正常。 “并不算武断,晚生以为,袁术败亡有三。”张毅摇头道,同时举起了一根手指,“其一,任人唯亲。袁术借祖上威名割据淮阳,虽积极招揽士人为自己作用。但麾下要职大多由亲信或门生故吏担任,出身寒门的有才之士终究无法出头。” “其二,法度废弛。袁术此贼对麾下郡县管而不理,百姓受尽世家大族盘剥,长此以往,百姓必然东逃西散。等百姓纷纷逃亡而去之后,难不成让袁术亲自带领着麾下世家大族去耕地种田?不知积蓄民力者,又何谈争霸天下? 其三,军纪混乱。袁术麾下虽号称二十万大军,但兵士战斗力极差,皆因袁术此人赏罚不明。不能令行禁止,赏功罚过,士卒安肯为其效死?一旦战事爆发,袁术麾下大军,恐怕比之当年的黄巾贼还要不如,如何能抵挡其他诸侯的精兵猛将? 有此三患,晚生以为,袁术败亡之日不远矣!” 望着侃侃而谈的张毅,贾诩的表情都凝固了,心中更是翻起了滔天骇浪。 此子年岁弱冠,居然如此见识不凡! 若是自己这个年纪的当世人杰,说出这番见解贾诩并不奇怪,因为吃过见过。可张毅今年不过二十,还是个未行冠的少年人,居然已经有分析天下大势的能耐,如何让人不震惊。 以此子之才能,若是好生培养一番,将来必能一飞冲天! 一时之间,贾诩心中竟升起了爱才之心。 如果说之前的一部《春秋左氏》,让贾诩对张毅心生好感,那现在就是拿他当成了真正的自己人。 “贤侄言之有理,既然袁术必败,那以贤侄看来,咱们南阳该如何自处?” 言谈举止之间,贾诩不动声色的把称呼都给改了。 张毅继续开口道:“军国大事,晚生自然不敢置喙,但声势方面,倒是可以尽力鼓吹一番。依照探报可知,袁贼僭越时日尚短,纵然别家诸侯欲出兵讨伐,也必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在这段时间内,咱们可以做足准备。” 眼见张毅给出了一条具体可行的方案,贾诩眼中露出一抹感兴趣的神色,开口道:“如何准备?” “其一,请先生禀明将军,上奏朝廷,阐述袁贼之恶行,请朝廷出兵攘除奸凶。此举,正如当年桥瑁诈作三公文书一般,号召天下诸侯讨伐袁术。此事若成,则将军声望大涨,若是不成,咱们也没损失。 其二,派一能言善辩之士前往襄阳,劝说州牧刘景升派军讨伐袁术。刘景升身为宗室,自然心向汉室。他若肯派兵,咱们便于其合兵一处。他若不肯派兵,那咱们就静观事态发展。 其三,紧锣密鼓,整军备战。等到各路诸侯真去讨伐袁术之时,张将军就能择机而动,建功立业。” 张毅给出的整体战术思想,其实核心就八个字:多打嘴炮,少干实事。 讨伐袁术这种政治正确的事,只要嘴上喊得凶,就能增加名望地位,但绝对不能率先当出头鸟。必须等到其他诸侯真正向袁术动手的时候,再冲上去捡便宜。 如此行事,自然能进退有余,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听完张毅的一整套方案之后,饶是贾诩也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便是他,也想不出比这个更合适的方法了。 思量半晌之后,贾诩又把目光放到了张毅身上,眼中带着笑意道:“贤侄所言,可谓字字珠玑。有道是一事不烦二主,不知贤侄可愿往襄阳走一趟?” 张毅:…… 贾诩,你这老家伙迟早不得好死! 我才刚从曹操那出差回来,你现在又要我去刘表那去,这是想累死谁? 不去,坚决不去! “先生,不是晚生推辞,实在是晚生也有难处。近来族中事务繁忙,家父身为宛城县丞,自当以公务为先,所以族中事务便落到了晚生身上。再者,晚生不过一介白身,如何能有资格代替张将军出使襄阳,还请先生收回成命……” “贤侄莫要推辞,明日老朽便禀报将军,请将军上奏天子,拜贤侄为南阳主簿,不知贤侄以为如何?” 闻言,张毅立刻神情一肃,拱手朗声道:“先生放心,晚生虽才疏学浅,但身为大汉子民,必然为扫除袁术逆贼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