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争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八章 南下襄阳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见徐庶沉思不语,张毅还以为招揽失败,遂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抹失落之色。 罢了,徐庶虽是大才,但他终究还是不属于自己。 可等下一刻,却见徐庶站了起来,向张毅郑重一礼道:“少君问志向,自是不敢不答。在下虽不才,却也有清扫四海,匡主济民之志。 但说来可笑,在下如今已近而立之年,却还只是白身,倒是让少君见笑了。” 闻言,张毅顿时又来了精神,连忙笑道:“元直兄若是有建功之意,在下倒是能帮衬一二,官职虽然不大,但以元直兄之才华,将来必有位极人臣之日!” “哦,少君可否细说?” 见张毅信誓旦旦,徐庶心中不禁泛起了嘀咕。 这张氏少君,难道真有如此能量? 张毅满脸笑容道:“说来也是巧合,前些日子侥幸立了些功劳,承蒙张将军不弃,准备举在下为孝廉,同时举荐为南阳主簿。” “竟有此事,恭喜少君高升!” <app,^免费小说网站 徐庶眼中写满了震惊。 一个孝廉的位置并不稀奇,只是这南阳主簿的官职,可就非比寻常了。 现如今南阳太守的位置悬而未决,郡丞虽有,但有张绣率军驻扎在此,因此郡丞并无实权。那张氏少君这个由张绣举荐的南阳主簿,就很关键了。 说不好,一郡政务都有可能落在这位张氏少君的头上。 再说,二十岁就能摸到州郡官员级别的门槛,这位张氏少君未来的成就当真不可限量。自己若是投效于他,必然能将胸中所学尽情施展! 一念及此,徐庶竟真有些心动了。 见此,张毅赶紧趁热打铁道:“元直兄若有出仕之意,就请先委屈一些,留在在下身边做个书吏,但有功劳,在下必然上奏朝廷,为元直兄加官进爵!” 虽说书吏仍旧入不得官的范畴,但也要看是给谁当书吏。 你若在一个县中做书吏,那当真是一辈子都可能得不到升迁。但若是在张毅这个南阳主簿身边做书吏,情况可就大有不同了。 他张毅今天才二十岁,将来必有升迁的空间,届时自己作为他的元丛旧部,必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徐庶在考虑,在很认真的考虑张毅的提议。 而在他对面,张毅一颗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反正已经把话挑明了,成与不成全看天意。 良久,在张毅渴望的目光中,徐庶站起来正了正衣冠,这才冲张毅拱手道:“少君不以庶卑劣而屈尊招揽,庶感激涕零,无以为报,本当舍此七尺之躯为少君驱使,但无奈此事事关重大,还得等庶禀明恩师后再做打算,望少君勿怪。” “不怪,不怪,此事当然得禀明伯父!” 见徐庶愿意答应自己的招揽,张毅差点乐疯了,当即连忙笑道,同时立刻上手拉住了徐庶,强行施展出了这个时代主公所特有的技能——把臂同游。 张敞身为宗家家主,与宛城张氏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的弟子为自己效力,他绝对是乐见其成的。 结论就是,徐庶这条大鱼算是被彻底自己抓住了,如何能不欣喜! 只是经过昨夜的一番折磨,徐庶对于与张毅身体接触已经有了恐惧,遂不动声色的将手抽了出来,再度拱手道:“少君稍后,请容庶前去禀明恩师。” “应该的,应该的,元直速去速回。”张毅傻笑道。 <app,^免费小说网站 等徐庶离开之后,贾穆撇了撇嘴道:“世兄,我看这徐元直也没什么大才,何以让世兄如此高兴。” 在他心中,这位张世兄可能能和自己父亲密谋与室的顶级人精,今日为何却一反常态,因为一个人的归顺而乐得跟个傻子似的,连带自己也跟着跌了份。 “贤弟莫要乱说,你小小年纪如何能慧眼识英雄?徐元直此人,可是不可多得的大才。” 张毅此时心情不错,索性也跟贾穆开起了玩笑,甚至伸手揉了揉他的脑袋。 只是贾穆好像很不喜欢这种举动,情不自禁挣扎了两下。 由于张嫣提前跑路,所以原定在行冠礼之后两日的定亲计划就此取消,反正除了张敞之外的人也不知道这个消息,张岳总算没有太丢人。 大概是喝酒真的喝出了感情,所以张绣再次登门拜访,又安慰了张岳一番,并说自己又加派了人马,不久后就会有张嫣的消息。 这话自然是真的,现在外面兵荒马乱的,张绣也担心自己女儿的安危。 张岳虽然觉得丢人,但见张绣如此诚恳,也不好多说什么。 不过这一等,就是一个月的时间过去,直到四月初的时候,也还是没有张嫣的消息。 这让张绣非常难受,现在已经不是对不对得起张岳的问题了,而是怕自己女儿真出了什么意外。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自己女儿还不算太傻,出走之时带上了数十名随行护卫,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 在张毅的冠礼结束的十天之后,张敞也离开了宛城。 不过,徐庶却被留了下来。 正如张毅所料的一样,眼见宛城张氏这个分家越来越有出息,张敞自然是愿意把弟子留在这里为张毅效力的。不仅如此,当他得知张毅即将出任南阳主簿时,甚至打算调一些族中精英来张毅手下任事。 倒不是他想占便宜,只是在这个时代,世人的观念并不以个人为单位,而是以宗族为个体,因此没有什么是比血缘关系更加稳固的纽带了。 也就是说,张毅的成功会被看做是整个张氏的成功。同理,张毅若失败,宗族也会遭到牵连。 因此这些被调过来的张氏精英,因为宗族关系,会对张毅有着最高的忠诚度。 徐庶在送别恩师离开后,转身便对张毅一礼到底,口中道:“庶拜见主公!” “哈哈哈,元直不必多礼,我得元直相助,何愁大事不成!”张毅赶紧虚扶道。 面对加盟自己集团的第一位智谋之士,张毅给予了最大的礼遇与尊重。 只是,一旁的贾穆却再度撇了撇嘴。 又半个月时间过去,等到四月中旬的时候,朝廷那边传来消息,张毅孝廉的名额终于下来了。 自此之后,张毅的名字也算是进了官方档案了。 今后别人在提起张毅的时候,大概也会来一段诸葛孔明骂王朗的对话:张子远之生平,我素有所闻,此人世居帝国南都,初举孝廉入仕…… 脑补着这个画面的时候,张毅忽然想起来一件事情。 诸葛亮那家伙……现在好像就在襄阳隐居,而且按照时间线,徐庶应该已经认识了这家伙才对。 三国第一ssr居然离自己这么近! 嗯,等回头问问徐庶再说。 若有机会的话…… 时间又过了大半个月,等到五月初旬时,天气也渐渐炎热起来。这时候,朝廷认命张毅为南阳主簿的诏书也正式抵达。 自此之后,张毅也算是正统的大汉官员了。 曹操虽然掌控了天子,但此时根基尚浅,朝中也有着相当一批的大汉遗老维护大汉法度,再加上只是一个秩六百石的小官而已,因此曹操并没有阻挠张毅这个南阳主簿的上任。看書菈 其实汉代的察举制挺有意思,它不仅仅是在举孝廉方面,甚至包括了举荐官员,地方官都有相当大的权利。 东汉的皇帝虽然是天子,但皇权可不仅仅是天子一人独有,甚至官员也可以代行皇权。 比如决策中枢的机构,也就是所谓的尚书台。 谁掌握了这个机构,谁就掌握了向外输出皇权的权利,而且是合理合法的。 相对应的,地方官也可以推举比自己官位小一些的官职,甚至只需要向朝廷上一道奏章就行。就算没到汉末乱世的时候,朝廷也基本不会驳回,更何况是现在这个时候。 也就是说,就算他曹操不同意,只要张绣举荐了,张毅就能堂而皇之以出任南阳主簿的职位。 相比于招揽徐庶的喜悦而言,当官并没能让张毅有多高兴。 倒是张岳老爷子,在得知自己儿子出任郡国级别的官员后,仰天大呼祖宗有灵,然后生平第一次冲进了祠堂,向着里面的牌位不停磕头感谢。 于是乎,被冷落了数年的张氏祖先,终于再次享受到了高规格供奉的滋味,想必足以含笑九泉。 眼下官职落实了,依照之前自己与贾诩的约定,不久之后就该南下荆州了。 当晚,张毅与徐庶密谋了一番,将自己之前与贾诩的谋划复述了一遍,并请徐庶帮自己拿了个主意,心里总算有了些底气。 时间又过了半个月,到了六月初旬的时候,贾穆如往常一般登门,告诉张毅自己父亲相请。 张毅明白,自己是时候南下了。 事情正如自己预料的那样,见了贾诩一番闲谈之后,贾诩便要求张毅择日南下前往襄阳,同时他也派人赶往许昌,分头进行两人之前的计划。 “贤侄此去襄阳,虽无凶险,但州牧刘使君麾下派系林立,世家大族明争暗夺,免不了陷入纷争漩涡。若有能对贤侄有所助益之处,尽可直言。” 贾诩显然也明白这一趟的难度,所以很大方的开出了条件。 张毅也没打算客气,径直伸出了两根手指。 “先生,晚生有两个不情之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