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很快到了他们的跟前。
“陈宇!”
“陈宇回来啦!”
“陈宇!”
“老师带了什么呀?”
“有没有好吃的!”
“火腿肠有没有呀?”
“……”
陈宇笑着回应着,然后瞅了一眼徐盼的表情,不由得心中暗笑了一声。
徐盼已经打开了心结了,但是陈宇认为这还是不太够,远远不够,要让她主动起来。
于是,陈宇也没有再去关注徐盼,只是喊学生们帮忙将自行车上的蛇皮口袋搬下来。
打开第一个口袋,王定海尖叫了一声:
‘哇!’
“哇!!!哇!!!”
“哇塞!陈宇,哇塞!”
赵青翻了个白眼:“定海,看你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什么东西啊?”
“书!哇塞,好多书呀。哇塞陈宇,好多好多书呀!”
一麻袋,全部都是崭新的未开封的书。
学生们眼睛都放光了,看着那至少上百本崭新未开封的书籍,所有人都激动了起来。
他们和城里的孩子都不一样,城里大多数的孩子不缺书,但是也不爱看书。
但是对他们而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大部分人都是附近山村里的野孩子,也许唯一的乐趣和快乐,就是从书中攫取到精神世界的矿产了。
而这些书,不是教科书。
全部都是分门别类的书籍。
王定海激动的手都颤抖了:
“资治通鉴的全本!哇塞,我终于能看到资治通鉴的全本了。”
“还有这个这个……世界伟人成功秘籍之分析,萧天石先生写的,我以前看近代史的时候,里边提到过这本书。说是这本书出现的时候,当时朝野震动。哇塞,陈宇,这本书也有!”
“《人性的弱点》、《王守仁心学分析》、《二十四史之谋略通鉴》呜呜呜……哇塞,我幸福的快要死掉了!”
王定海激动的眼睛都红了,看着这些崭新的书,只是想要拥抱着它们。拥抱着知识。拥抱着丰满的精神物质和矿产。
王国荣也激动了起来:
“《中医史》、《西医史》、《扁鹊传》、《伤寒论》、《肘后备急方》哇……这些都是县城的书店都没有的书哎。哇塞,还有细菌学、细胞学、西医概论全本、解剖学。哇塞,这些书,太厉害了!”
有了王定海和王国荣的尖叫。
所有的学生都围了过来,眼睛放光的看着自己感兴趣的书。
就连装深沉的徐盼,此时也扭扭捏捏的走了过来,从书堆里拿出了一本《量子物理》和《十维宇宙论》。
这些书的类目,就像是长了眼一样,没有一本是多余的。一切都是刚刚好,一切都是刚需。
全部分类下来,总共分为了几个类别。
数理化的学术类论文、发展史。
医学类。
为人处世类。
历史类。
杂谈类。
故事类。
中外史诗巨著类。
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干货。
第172章
陈宇看着孩子们的惊喜,然后拆开了第二个蛇皮口袋。
袋子里装着的是七八包奶粉、牛肉罐头、金枪鱼罐头。小零食。
第三个袋子里,装着的是新衣服、新鞋子。
最后,便是那个箱子了……
陈宇用塑料小刀划开了箱子上的胶带,其中有一部专业版的电子显微镜被塑料膜包裹着。
‘啪嗒’一声,王国荣像是被施了定身术一般,手上的书籍掉落了下来。
看着箱子里的显微镜,缓缓的迈着步子走了过来。
“显微镜!”
王国荣喃喃一声:“陈宇……这这这个……这个是给我的嘛?”
陈宇笑着说:“不是你借的嘛?”
“对对对,是借给我的嘛?”
“应该是吧。”
“陈宇……那那,那可以现在给我嘛?”
陈宇笑着摸了摸他的脑袋:“这是你借的,又不是我借的。它的支配权在于你,不在于我。”
王国荣激动的蹲了下来,伸出有些脏兮兮的小手就去搬。顿住了。
然后王国荣又连忙跑出去在盆里将双手洗干净。
洗手的时候,王定海好奇的说:“这是显微镜……”
话音未落,王国荣像是炸毛的狮子喊道:“不许碰!”
说着,一边擦着手上的水渍一边快步冲了过来,一屁股将王定海挤到一边去,然后这才视若珍宝的小心翼翼将显微镜拿了出来。
陈宇看得见,王国荣捧着显微镜的双手都在颤抖着。
而除此之外,箱子里还有另一个小箱子。
上方,还有一个信件。
‘陈宇亲启——’
刚刚将信件拿在手里还没有拆开,徐盼实在是忍不住了,扭扭捏捏的走了过来:“陈宇,我……”
“嗯,你说。”
“我……”
犹犹豫豫的,徐盼看着箱子里,欲言又止。
陈宇笑道:
“你说嘛。”
“我……我我……”
徐盼有些犹豫的看了眼周围的其他同学。
陈宇没有继续问,只是笑着看她。
许久,徐盼涨红了脸,像是鼓足了多大的勇气一样说:
“我想学习!”
“你想学习什么?”
“我想和您学习物理学,我知道了,您是很优秀的物理学家。我……我可不可以学习物理学?我可不可以去尝试制作您上次说的脉冲发动机?”
陈宇笑着将最后一个箱子拿了出来,箱子上有几个很秀气的字迹。
——赠徐盼小朋友。
徐盼眼睛一下亮了起来,拿着纸箱就往外跑,跑到门外又回头说:“谢谢陈宇。”
“哈哈哈哈!”
陈宇爽朗的笑了一声,这才走进宿舍里,去拆开那一封信件。
信件之上,字迹娟秀。
陈宇看着字迹,不由得想起了当年在医院里的那一抹倩影和脸颊。微微笑着,不自觉的笑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之前,先读书破万卷吧。给你把学校的书库先充实起来,没有敢一次给太多本,我接受了你的意见‘匮乏才知珍惜、盈满反而为亏’。亲爱的陈宇先生,你的饥饿理论,想要让这些孩子都变成永远吃不饱的狼崽子。精神世界的狼崽子。’
‘只是我很疑问,为什么又要那么多的其他材料?你说你要让你的学生独立制造脉冲式发动机?这点我很困惑,她才多大?她能行嘛?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很多很多的疑问,你必须要给我解答。我的电话号码不需要你倒背如流,至少……能够主动的按顺序拨打出来吧?’
看着这信件之中,委婉的幽怨,陈宇不由得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
越笑,越想起了那北京名门之后的大小姐的可爱与俏皮。
第173章
她是有很可爱的一面的,但遗憾的是,只有陈宇一个人看得见。
仔细的又将信件了好几遍之后,陈宇看出来了,这是催着让自己给她打电话呢。
但是陈宇却没有着急的拨通过去,白天是肯定没有时间的,这一大帮孩子还是得操心一下。
将信件好好的保存之后,陈宇回到了教室里。
此时的教室之中,所有人都安安静静的坐在座位上,如饥似渴的安静看着手中的各自的书籍。
而一个擅长手工的同学,更是用小钉锤锤出来了一个简易的书架,将那些未开封的书籍全部都放在了书架之上。还进行了归类。
很懂事!
陈宇转头看向那些零食,没有人去动。倒不是说没有人嘴馋,孩子最嘴馋了。只是因为他们接受到的教育,不允许他们没有经过老师允许的情况下,去动那些东西。
“大家停一停啊。”
众人抬起头来看着陈宇。
陈宇将那些零食提了起来:“来,把这些分一下。”
‘轰——’的一下。
之前伪装的安静,瞬间变了。
所有人都冲了过来。
“哈哈哈哈!”
“终于可以吃了!”
“馋死我了!”
“嘻嘻嘻。”
“……”
陈宇看着他们哄抢,也笑了。
然后,就是十来个孩子,人手一个肉罐头,一边小心翼翼的吃着,一边继续看着书。
王定海说:“金枪鱼是什么鱼呀?咱们响水河有没有?”
一个叫刘辉的学生翻了个白眼:“金枪鱼是深海鱼类,响水河是淡水河,怎么可能会有金枪鱼呢?”
王定海看着自己吃了一半的鱼罐头,瞪大眼睛拿起来上看下看,看了配料表,又去看那些介绍。
“哇塞。大海里的鱼呀,难怪这么好吃……太好吃啦,这个鱼是不是很贵呀?”
刘辉从课桌里拿出了一本老旧无比的海洋学书籍,翻找了一会儿说:
“看。这个就是金枪鱼。”
接着,刘辉看都不看书上的描述,倒背如流的说:
“金枪鱼学名叫Thunnini:是硬骨鱼纲、鲭形目、鲭科下的一族海洋鱼类。世界上最大的金枪鱼生活在大西洋,名字叫蓝鳍金枪鱼,能长到五米长!平均长度也有2米,寿命可以长达50岁呢!一口就可以吃掉一个小朋友。”
“五米!”
王定海瞪大了眼睛,再次看着手中的小罐头:“哇……这也太厉害了吧?五米长啊,那不是……那不是,那不是有五个我?”
刘辉哼了一声,骄傲的说:“而且金枪鱼可贵了。蓝鳍金枪鱼,听说那是天价,把你卖掉你都买不起……”
第174章
“这么贵?那蓝鳍金枪鱼多少钱一斤呀?怕不是得五六十元?”
“嗯……”
刘辉有些尴尬的愣了一会儿,红着脸说:“反正可贵了。”
“该不会八十元一斤吧?阿辉,你这么喜欢研究海洋生物学,你肯定知道的对不对?”
刘辉鼓了鼓腮帮子,想说什么,最后只是涨红着脸说:
“那我肯定知道呀!”
“那到底得多少钱一斤呐?我得计算一下,我每一口能吃掉多少钱。”
刘辉说不上来,但是也不想露怯,当即瞪着眼睛说:
“什么八十元。蓝鳍金枪鱼,那至少得上百元一斤呢!”
“什么?上百元!”
王定海惊呼一声,看了看罐头:“净含量二百克。那岂不是……我这一罐子,就得五十多元?我一口吃掉好几块钱呀!”
听见两人的议论。
坐在一旁的徐盼惊愕的看着手中的小罐头,她没想到这居然会这么贵。
金枪鱼,听起来就好贵啊。虽然她不是山里的,但秦风镇和山里也没多少区别了。
徐盼看了看还剩一多半的罐头,又看了眼在讲台上的陈宇,犹豫了一下默默的走了过去:
“陈宇,你吃。”
陈宇诧异的看着徐盼,笑道:“怎么了?”
徐盼满脸严肃的说:“这个好贵哦。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贵的东西。你吃……”
“哈哈哈。”
陈宇揉了揉她的小脑袋怪:“你吃,这个不贵的。”
“刘辉都说啦,这叫蓝鳍金枪鱼,上百元呢……”
陈宇声音大了一点,科普说道:“阿辉这学艺不精就不要卖弄了,蓝鳍金枪鱼可不是几百元能够买到的。它太稀少了。金枪鱼科,下边有十几个种类,你们吃的这罐头,是最常见的金枪鱼。不贵,这可不是蓝鳍金枪鱼啊。”
刘辉闹了个大红脸。
班上的同学这才放松一口气下来。
要真的那么贵,他们吃起来压力也太大了,宁愿不吃。听陈宇说这个没有多贵,众人这才轻松下来。
徐盼红着脸:“那这个,多少钱呀?”
“这个也就二十来块。”
徐盼看了看这么一个小罐子二十块,摇摇头:“还是好贵呀。给咱们寄邮件的冯阿姨,好有钱呀。”
陈宇笑而不语。
接下来的几天。
王国荣彻底痴迷进了微观世界之中。
他先看了自己的唾液。
他又看了自己的血液。
有学生感冒之后,他像是神经病一样去收集人家的鼻涕,放在显微镜之下观察。
他在看一个微观的宇宙,他在看普通人也许一辈子都看不见的另一个世界。
他看草履虫的鞭毛游动着,透明的身体之中复杂而又精密的构造,感慨生物的神奇。原来生物,在人类的目力所及之外,还有这样的多样性。
他去看细胞的破灭与重组。
他看水熊虫徜徉在液体之中,吞噬着一个又一个细胞。他也看一个个细胞突破了细胞壁,完成自我分解,自我吞噬后,被其他的细胞吞噬掉。然后那个细胞又壮大了起来,然后又破开了细胞壁,又自我分解,又被另一个细胞所吞噬……
他看见了轮回。
他看见了微观的生物链。
他看见了这个宇宙的定律。
他用一双‘上帝之眼’俯瞰着那个世界,这一刻,他就是那个世界的上帝……
第175章
王国荣的笔记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消磨掉了,每天,一页页的笔记本被记录满。每天,一个个的新的笔记本又开始重新满是笔迹。
陈宇在远处看着他,他就一个人在教室的角落里,看着自己的显微镜。与谁都不说话。一边看着,一边在笔记本上将那一个个他看见的‘东西’画出来。
描述出来。写备注。
然后拿起书籍,根据书籍里的描述,再次去观察那些东西。
陈宇捧着一杯茶水走了过去,问了一声:
“感觉怎么样?”
王国荣抬起头来,眼睛里有红血丝,但是却可以看见他的眼神是那样的兴奋:
“陈宇,我感受到了。”
“嗯?感受到了什么?”
“我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神奇。古语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说的就是微观的世界也是那么的宏大,我现在也感觉到了,好宏伟呀!太伟大了,造物主的神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陈宇,您说,这些微生物它们究竟是怎么进化到这种精密复杂的结构的呢?”
陈宇坐了下来,解释说道:
“你现在在看什么微生物?”
“草履虫。”
“孩子,这就是进化的魅力。知道嘛,草履虫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存在了几亿年了。考古学家在几亿年前的化石里都发现过草履虫。人类才出现多久?哺乳类才出现多久?它进化的那么精密,这是时间和大自然的磨砺。”
王国荣似懂非懂,只是说道:“我观察到的,这每一个细胞,每一个微生物都像是完美的产物。太完美了……”
陈宇点头:“这个世界上的任何生命,哪怕再不起眼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每一个生命都是完美的。你看似不完美,但全是完美的。”
“老师,我终于知道为什么科技不可以创造生命了。根本没有办法创造生命的,太完美了……”
说着,王国荣思维及其跳跃的道:
“老师,对了,我想写一篇论文。您可以帮我指导一下嘛?”
陈宇猛然愣神。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王国荣。
论文?
十三岁。
写论文?
一时间,陈宇错愕。
王国荣腼腆的说:“虽然我感觉我还是很幼稚的,但我还是想尝试着写写论文。您说……我有没有这样的机会?老师您别生气,我也只是突发奇想……”
陈宇大笑一声:“写!我要支持你,写,那就继续写论文。你要写什么论文?关于什么?”
王国荣严肃的说道:
“我感觉……我似乎能够解决感冒的问题。如果我的理论能够成功的话,我想克服感冒。”
陈宇诧异:“什么?”
王国荣认真的说:“在之前我一直研究的方向在于癌症,所以一直在研究关于癌细胞相关的论题。我父亲是肺癌,所以我也研究了一下呼吸道的问题,那个时候我其实就已经有些想法了。前两天借了同学一点鼻涕,我感觉我好像发现了点什么……”
陈宇的呼吸忽然急促了起来:
“说!说说,你,你发现了什么?”
“鼻病毒!”
‘嗡——’的一声。
陈宇头发都竖起来了,用一种震撼的眼神看着王国荣。
第176章
这一刻,竟许久无言。
虽然这是一个早就被发现,并且研究透彻的病毒。
但是,王国荣才十三岁,在这山村之中。就这样,迈出了第一步!
鼻病毒,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这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说不清楚。甚至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大多数学医的人都不太清楚鼻病毒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到底有怎样的致病因素。
而王国荣,发现了!
这让陈宇又震惊,又狂喜。
十三岁的孩子,竟然能走出这么一步嘛?
陈宇了解他所说的东西,背后的一些原理。但是现在,他忽然有些期待王国荣了,王国荣能够说出来嘛?
如果他能说出来那些东西的话,那么自己,付出任何代价,都一定要让他成为一代伟大的生物学家医学家!
陈宇当然不认为王国荣能够永久攻克‘感冒’。那不可能的,只是他的一些理论想法,百年来,这样的理论想法很多。
但是,让陈宇真正看重的,是他敢想,是他,敢有这样的理论!
敢有这样的想法!
十三岁如果敢有这样的想法,那么二十三岁呢?如果三十三岁呢?
是否有一天……他能够攻克这个病!
感冒……不要小瞧这个所有人都会患上的病症。每年在全球范围内,有数十万人会被普通感冒带走。
有上百万人,会被感冒诱发并发症而死亡。
如果有一天,有人攻克了感冒,那么可以说,他间接的拯救了这世上许多的人……
陈宇看着他:“你说一下大概思想。”
王国荣看着陈宇,有些紧张的说:
“人之所以会得感冒,其实致病因子在于鼻病毒。鼻病毒蔓延爆发之后,会入侵人的呼吸系统……然后,出现感冒的症状。:”
“我认同一种说法,人类的感冒,是病毒引起的。”
这时,一直看着这里的徐盼忽然开口说道:
“才不是呢,受凉才会感冒,你胡说呢。众所周知,人在吹了冷风,洗了冷水澡之后就会打喷嚏然后感冒。”
王国荣反驳道:
“根本不是这样的。那你怎么解释,人在饥饿的时候,或者是劳累过度之后,也会容易得感冒?”
“因为劳累过度之后,又吹了冷风了呀。”
两人吵起来了。
陈宇笑眯眯的,打开了手机,拨通了那个电话号码……
第177章
与此同时,北京。
一座老式筒子楼之中,冯之漫看着自己的父亲,沉声道:
“我这辈子要么不嫁人,要么,我只会嫁给陈宇。我已经决定了,我处理完手头的工作之后,要去王家村看看……”
冯水林冷声道:“我不允许你嫁给一个山村支教老师,跟着他做什么?在山里教学生?当然,我不是不同意你和教师交往,我了解过陈宇,很优秀。但我不愿意看见他把青春与时光浪费在大山里,如果他愿意走出来,回到科学院工作,我同意。”
“你不了解,他不会出来的。”
“呵呵,鼠目寸光的男人而已,不会出来,就代表了他没有远见。不成大器,这样的男人我不同意你嫁。”
“你根本不知道他的理想和梦想,大山里怎么了?大山里,同样可以有一番作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冯水林哈哈大笑:“如果大山里也有作为的话,那天子脚下的我们,岂不是混吃等死?”
‘叮叮叮’这时,冯之漫的电话响了起来,她看了一眼电话,眼里闪过了一丝笑意。
停下了和父亲的又一次没有结果的争锋,接听了电话:“喂。”
“喂?”
电话那头,没有人说话。
冯之漫奇怪的看了眼手机,这时,电话里却忽然传来了一个女孩子的大喊:
“你根本就是胡说八道,什么鼻病毒?你不信你跳进河里洗个澡,然后不擦干就起来,我保准你五分钟的时间就感冒。”
冯之漫听见这个声音,不由得一愣。这不是陈宇那个新学生徐盼的声音吗?
这时,冯之漫又听见电话里又一个恼羞成怒的男孩子的声音:
“你懂个什么。你们看见的只是表象而已,只是归因。根本就没有了解过背后的真相,鼻病毒根本不直接受到寒冷与炎热的刺激,它在恒温下、低温下,都是活跃的。”
这时,坐在沙发对面的冯水林忽然坐直了身子,皱眉看着冯之漫的手机:
“把免提开开。”
冯之漫也有些疑惑的开启了免提,不知道陈宇给自己打电话来不说话,让自己听两个孩子的声音做什么。
父女两,就这样坐在沙发上听了起来。
又听了几句之后,冯之漫忽然呆住了,震惊的看着手机,听着手机里那两个孩子的辩论声。
另一个……是王国荣啊1
他们在聊鼻病毒!
而比冯之漫更震惊的则是一代名手冯水林,此时此刻,冯水林的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
“鼻病毒?这是他的学生?”
第178章
“嗯,这是他的一个叫王国荣的学生,父亲得了肺癌,王国荣想要学医,学生物学。拥有极高的天赋。女孩子是他最近新收的学生,叫徐盼,好像对物理比较……”
冯水林打断到:“这个王国荣,怎么知道鼻病毒的?”
“前段时间我答应他,借给他一台显微镜。”
“啊?”
冯水林骇然:“所以,他就发现了鼻病毒?”
话音刚落,电话里传来了王国荣的大喊声:
“我告诉你,我已经想到办法攻克鼻病毒了。我都已经和陈宇说好了,陈宇已经同意我写论文了。鼻病毒是一直都潜伏在人体之中的,它并不是因为冷了或者热了就活跃。而是因为,如果人受了凉,那么人体就会开启自我保护系统,将大多数的免疫能力调动到心脏、内脏,以及手脚等关键的部位,这是本能。”
“正是因为免疫系统被调走了,才给了鼻病毒可趁之机。所以这个时候鼻病毒就会开始发展,然后入侵……所以就出现了感冒的症状。”
“但是人类无法看见微观世界,所以,一受凉,一受到风吹雨打就感冒伤寒。就以为是人一冷就要感冒,这是错误的,这只是归因而已。其真实原因,其实是在极端环境下,免疫系统降低,导致了鼻病毒有了发展时机。这才是真相!”
“呜呜呜……陈宇,这个徐盼太坏了,她根本不懂生物学,她跟我胡搅蛮缠,我不想跟她说了。你能不能管管她呀,她老瞧不起我。我不跟她说了,以后她在教室里,我可不可以不来教室?对了陈宇,我不和她说了,我直接写论文好不好?”
陈宇晒然笑道:“这就是你的问题了国荣。你看,你连一个不懂生物学的门外汉你都说服不了。那你的论文,又怎么去说服那些医学研究者,和生物学家呢?又如何得到他们的认可呢?”
王国荣都哭了:
“她这完全就是没文化,胡搅蛮缠。”
“那你就要尝试说服她呀。”
“她一根筋。”
“王国荣,谁一根筋啦。”
两孩子吵起来了。
而这一刻,电话那头的北京。
静。
寂静!
陷入了死一样的寂静!
冯之漫呼吸急促了起来,喃喃道:“这个孩子……他和我讨论癌细胞的时候,我惊为天人,。我认为他的天赋强大到了无与伦比。而今天,他竟然连去年的关于感冒的一个猜测理论,就这样一五一十的说出来了?他真的发现了?他要攻克鼻病毒!”
而这一刻,冯水林站了起来,表情一片严肃。
鼻病毒……
“这孩子多大?”
“他叫王国荣,十三岁。”
“他从小学医吗?”
“不是,去年他是县城一个小学的小学生。在陈宇手下上学之后,陈宇发现了他的天赋,然后开始教他医学和生物学。”
“一年!”
冯水林几乎尖叫了一声:“不可能!这不可能,一年时间,他怎么可能知道‘鼻病毒致病原理’。不可能的,这怎么可能。说,是不是你联合起来,给我演戏呢?就是想让我认可陈宇是吧?”
“爸!我不屑于为之!”
冯之漫有些愤怒。
第179章
这时,电话里传来了陈宇的笑声:“你关注的孩子,现在已经成长到这个地步了,之漫。你惊讶嘛?国荣他要开始写论文了。他理论攻克鼻病毒的想法有些幼稚,但是未来,他会一步步完善的。”
“给你打电话来,是想要告诉你……你的显微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谢谢你,之漫。”
“喂?你怎么不说话?”
这时,冯水林一把抢过了手机,沉声道:
“我叫冯水林,我是冯之漫的父亲。”
陈宇哑然,然后整个人瞬间紧张了起来:“啊啊……啊您好,冒昧了,打扰了,实在是打扰到了。”
冯水林沉声道:“明天出发,我和之漫要去王家村看一看。你不用安排,我会在那里待一段时间。”
冯之漫闻言,眼里瞬间爆发出极强的喜色。
这一刻,她知道。
陈宇在这个时候机缘巧合下打来的电话,终于给两人的关系有了一丝进展了。、
终于……有一丝契机了。
固执的父亲,因为他的学生。
愿意,并且马不停蹄的想要去王家村了。
想要插了翅膀一样飞过去,去看一眼!
去看一看他的孩子们了!
冯之漫眼眶红了,她为陈宇感到骄傲,也感到委屈。
这一刻,终于有人想要去知道他了,终于有人想要去了解他了。
终于……终于有人愿意去看一眼,那个在山村里独自守候的男人,具备多大的价值了!
在冯之漫眼里,他是伟大的人,是个人魅力四射的人。
但是这么多年来,却没有人愿意了解他,没有人愿意去看一看他啊。只有自己看到了,可是却不能和任何人分享自己爱上的男人的能力。
现在,有了!
冯之漫说了一声:“陈宇,给我个住的地方!”
说着,挂了电话,冯之漫快步跑了出去,声音有些颤抖的打电话给了院长:
“我请假!”
“我请……停薪留职。我不确定什么时候回来。”
“……”
‘鼻病毒,癌细胞……’
冯水林坐在沙发上,若有所思。
许久,拿起了电话,拨打给了冯之漫的顶头上司,拨打给了院长,也拨打给了自己的一些医学朋友:
“后天我要去一趟秦岭脚下王家村。”
“我也许,看见了一个天才。”
“如果没有造假。我可能……可能看见了一个太阳,在冉冉升起。不是明星,是太阳!”
“和我走一趟吧,去看看。”
“嗯?你知道王家村?”
“什么?你知道陈宇?你怎么会知道他?”
电话里,传来了一个好笑的声音:
“他的一个学生叫赵青,郑院士桌案上的红人。水利部部长桌案上有详细的资料……宣传部,打算将赵青编入教材……现在又出现了一个医学的天才嘛?太让人意外了,我要去看看。但不是我一个人,我很多朋友更感兴趣!”
“他们会一起去!”
“早就想去看看了。”|
“那个家伙……他究竟有多么神奇啊?”
“我不太相信,我愿意去看看……”
“……”
这一刻,陈宇并不知道,自己只是想和冯之漫打一个电话,侧面告诉她没有送错显微镜。
可是,却造成了整个京城的巨震!
第180章
他们要来了。
一生都从容不迫的陈宇,在此时紧张了起来。
他第一次听到了冯之漫父亲的声音,第一次和冯之漫的父亲有过了短暂的交流。而就是这短暂的交流,让陈宇想到了冯家的人一直都是排斥着自己,并不接纳自己的态度。
所以陈宇很紧张。
虽然他心胸如海,但是面对个人问题,面对爱情的时候,依然会有着符合他这个年龄的担忧、憧憬与患得患失。
这是他的爱情。
还不太知道,还不太清楚他们究竟会在什么时候到达。
陈宇很想着手去准备,至少对泰山大人的招待工作是要到位的,不能让人家说自己没有礼数。毕竟京城的名门望族是非常在乎这些东西的。
但是。却没有时间。
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时间。陈宇只能像是陀螺一样的连轴转,腾不出一分钟来。
“陈宇。论文里我需要画鼻病毒的形状与姿态嘛?”
王国荣拿着论文来问。
陈宇坐在办公室里思绪飘飞,想着冯之漫俏丽的脸颊,然后又回过神来:
“那你的论文是打算给谁看呢?”
“嗯……”
王国荣思虑了半晌:“一般人大概是看不懂的吧,肯定是会给专业人士去看。”
“那专业人士见过鼻病毒嘛?”
“应该见过吧。”
“那你就不用去画了吧。如果有哪里需要从形状上入手,需要从详细的讲解上入手的话,绘画可以更生动一些。自己选择。”
“嗯嗯,好的陈宇!”
王国荣说着,然后又有些忧心忡忡的问:“陈宇,我想问个问题,想要听您给我说实话。”
陈宇有些诧异的看着他:“嗯,什么问题?”
王国荣鼓足了勇气,问道:
“我的攻克鼻病毒的方案与策略,在您看来,是不是非常的幼稚?”
陈宇莞尔:“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因为我去了王根叔家的网吧,美丽姐教我上网查了查相关资料。我查了一些东西……好像说,现如今的世界卫生医疗组织,已经有很多的人有过相关论文了。就是针对鼻病毒展开的一系列研究,西方的生物学家其实已经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甚至1976年,就在欧洲展开过关于鼻病毒与感冒的实验课题了。”
“实验课题之中,总共从社会上招纳募集了上万的志愿者参与试验。他们拥有和具备着强大的理论知识,以及强大的资本支持,以及强大的实践临床研究。而我……只是突发奇想的理论研究。”
陈宇看着他似乎有些不自信,没说什么,只是继续问道:
“国荣,那你能说说看欧洲的这个试验是怎么回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