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答题
“你不懂,这叫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盛苑抽空回了句话,而后继续沉浸于答题里。
既然她选择了采用复古办法,自然要选择符合典籍里的古人处事风格。
毕竟考官可以挑剔她的不是,总不能认为先贤们的选择、和历史印证了的办法不好吧!
在这个思路宗旨的指导下,盛苑给出的办法里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自然是整合。
虽然题目里没有说明她手下士兵数目,但是想来建制应该还算完整,要不然也不用考虑怎么守城了。
同样,城内的兵器也许不够精良,但是应该不是极为短缺,不然,题目肯定有所声明。
故而,盛苑将此作为前提。
毕竟,只要有人就不怕。
首先要将城门把住,内防奸细、外防攻入,很多时候城门都是不经意间让人悄悄打开的。
其次则要整军,清点人员和装备。
确保水源安全,没有密道为敌人提供捷径之余,要发挥城内百姓潜能,以功劳奖赏使能者出。
盛苑想到这儿,继续勾勒框架,言及全民动员。
最后,则是整合城内资源,包括富户豪绅。
“嗯……”
那就速战速决,在军前斩几个贪官污吏,令老弱妇孺哭诉夷狄破城之苦,再选择重金作为奖励。
全民动员,这意味着老幼妇孺残都有用武之地。
第一步,通过仁义之法慷慨陈词提升了士气,掌握了城内资源和人口,那么第二步就是要经营了。
没有主政经验的学子答题,天真单纯些也很正常。
她旋即改成了“以德服富绅,以理劝豪门,以仁义忠义侠义令城内百姓咸服,城内上下一致,无有不服。”
这一步依然有三个要点,其一是要保证敌人不能攻进来,其二是保证城内不能乱,其三则要留后路。
至于怎么个德、怎么个理、怎么个仁义、忠义、侠义,她则绝口不提。
以上两步是僵持阶段的准备,一般来说,重点在于题目里说的一旬和月余这两个时间之间。
盛苑唰唰唰地写完这些,又想象力大开的写了许多更富有创造力的办法。
故而,盛苑觉着这应该两手抓,一方面还是要试试能不能骗到,一方面,则是要寻找偷袭之机。
所以第三步则是和前两步同步进行的。
盛苑努力将行径描述的充满正义。
哪怕你不给我打高分,但是只要你没有理由把我试卷淘汰,那就是认同,我就没输。
写嗨了的盛苑忽然想到了什么,笔尖儿一顿后,顺手将这办法给删掉了。
这样详细简短利落的分析,暂时提高士气应该没问题。
盛苑觉着夷狄不比中原,面对他们扣边攻城,讲理是没法子讲理的,想要骗他们都不容易。
系统感觉到盛苑的几分意气,犹豫着要不要提醒她这是考试,还是要以名次为重,刚想开口,竟然讶异的发现,自己让主系统给噤声了。
盛苑此刻还有些幼稚的孩子气。
当然,这些人要是不配合也不怕,拎到城墙上当作内奸论处,震慑一下夷狄、提振一下士气,顺带着杀鸡儆猴也是一样。
盛苑对系统和主系统之间的问题一无所知,她沉浸在设想的守城保卫战里。
正所谓尘沙可以迷敌眼,荆棘也能没马蹄,有用没用,先扔为敬。
转而换成“身先士卒、与守城士兵同吃同战,箭雨敌之,引其众而退之。”
哪怕此刻在挨打。
保证敌人不能攻进来,就要利其器,不光是传统长弩、弓箭、火药的攻击,像是辣椒水、胡椒粉、尘沙灰土皆可下投。
盛苑答题的主题思想是“自救”,同时体现出了大义、忠义、节义。
“以微言大义充斥夷狄,以圣贤语教化其,不受,击之。”
夜袭!
在确保对敌可持续战斗同时,要确保无内忧,则令民互为监督,隐则同罪,告则论功。
打不打得过,现将道义摆在跟前儿。
此处劳动力包括郎君和女郎。
等来援军,凭着杀敌成绩有望加官进爵,一起转生,那肯定啥都不剩。
士气低迷不怕,能让士兵低迷的无非是对内失望对外绝望。
总之一句话,进,还能等来援军;退,则全城人一起转生。
当然,这不是说他们智商多高,主要是既然打算攻城而入,那些人未必乐意和他们周旋。
一旬是城内资源的支撑期限,月余是援军可能到来的时间。
毕竟作为女郎答题,肯定时时刻刻要让女子的作用突显。
毕竟饭要有人做,伤药要有人制、物资要有人送,这些不好动用宝贵的士兵和正当时的劳动力。
当然,这些事关细节的办法,写到最后,又让她一笔勾销了。
这时候自当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给士兵的封赏就指着这些人慷慨解囊了。
她想着,你们不是不乐意让那个女郎参考出仕?那我就偏偏要将女子作用写出来,还要写得你没办法反驳,最后只能咬着牙承认可行性。
至于后路,则是令百姓修暗道以藏身藏粮,真若城门打开,百姓还有逃脱之望。
她在草稿上写得天花乱坠,准备写到考卷上时,还是有所删减,该整理的语句还是尽量往典籍上的言语靠的。
复古么,就要让人读着有种看史书的感觉,那就对了!
写到最后,盛苑难免因为考虑阅卷官的接受度而略作调整,不顾不要紧,她只要将个人形象往遵古贤、有节义、有坚持、不畏惧、有原则……这些很突出、很让人喜欢佩的特制上靠就是了。
第一题写到最后,盛苑采用了包括但不限于像是偷袭、下毒、放火、虚张声势、反间吓唬等手段,将攻城战变成了拉锯战。
“余不知援军何时可至矣,然以全城之力保民之生机,伤敌之战力,削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