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江山走之前,先去了趟对面供销社买调料,
然后把空盆送回大古家,点了下钱,今天中午卖的不好,就挣了二十三块钱,
刚刚买调料花了三块多,还剩19块4了。
前几天一天基本都能弄回来三十多斤鱼虾,嘟噜蟹子两人都熬到后半夜两点多,能抓四五十斤。
支出只有调料,油,还有两人这星期吃饭,还没吃啥好的,基本就是自己卖的这玩意当菜,再加上这几天大古捡的野鸭蛋,
武江山没拿去卖,都炒了或煮了吃了,补充体力。
此时武江山的书包里,已经凑够了五百整,还多出几块零钱。
两个人拼死拼活,白天晚上连轴转,用了一个星期时间,赚了五百块,
武江山只觉得这钱,沉甸甸的,每一分都是血汗。
他没去换大团结,基本全是毛票子,拿绳子一打一打捆了,全塞书包里了。
然后这回没塞炕稍破被里了,换了个更隐蔽的地方。
收拾好之后,武江山看了看天色,该去接大古了,今天估摸着他又没少弄。
骑着车先去买了两个馒头,一瓶汽水,然后一路骑到了苇塘,去了固定的那几个捕鱼的点,
武江山找到了仲大古,他还下网兜子端鱼呢,岸上三个桶都满了。
叫了他上来,把馒头跟汽水塞给他,仲大古乐得坐地上就开吃。
“大古,等会回家咱俩把这些做出来,晚上你去卖行不行?”
仲大古知道武江山今天要去接他姐回武屯,可叫他去卖,他还是有点不适应。
“今天针织厂门口有人也学咱们,开始卖鱼虾了,你这几天白天,有没有看到别人来苇塘?”
仲大古点点头:“今天还有两个男的来我这边端鱼了,他们有网,看我在这了,就去别的地方了。”
听武江山说有人学他们,仲大古有点担心:“江山,有别人卖了,那咱们这些鱼是不是卖不完了?”
“怕啥,市场大着呢。”
武江山见他吃的差不多了,也不叫他继续弄鱼了,自己下去把兜子提起来,倒桶里,就准备回去。
“我明天早上回来,你今天卖不完也不要紧,剩了自己留些吃,再给你家邻居送一些。”
仲大古挠挠头:“给那帮瘪犊子吃干啥?”
嘴最坏,背后说他家坏话的,就是那些邻居。
进了屯子,武江山这心情就有些复杂了。
“哟,老武家双儿回来啦?放假啦?”
屯子里一个老婆子扛着锄头从里头走出来,看见武江山他们招呼了一声。
“二奶奶。”武名姝礼貌的回应一声,
“啊回来了,二奶奶你才下地回来啊。”武江山也赶紧回了声,
回完之后,他发现自己之前那种紧张的心情也跟着消失不见了。
这屯子里大部分都姓武,沾亲带故的,都是同族。
一路跟屯里遇到的人打着招呼,武江山来到了自家院门口。
就这么静静看着眼前的一切,脑海中那些久远的记忆,突然又清晰的仿佛就像是昨天。
这是他出生长大的地方,仿佛他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样……
他家的院子很大,正面三间房,入门右手边住着爷奶,左边住着大伯一家,
正房两侧是两排厢房,一排都是三间,左边住着二伯家,右边是武江山家。
靠院门这边,垒了石墙,依着墙搭了草棚子,里面养着牛,后院还有挺大一块地方,养猪和鸡鸭。
武江山他爸是哥儿三个,大伯武绍伟,二伯武绍东,他爸叫武绍棠。
哥儿三个一共生了四个闺女外加武江山一个小子,一大家子住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想啥呢?进去啊?”武名姝下了自行车,奇怪的看了眼武江山,拎起自己的行礼进了院。
武江山回过神,也推着车跟进去。
正屋灶房上面,烟筒还在冒着烟,应该是刚做完晚饭。
就算有两个姐姐已经出嫁了,剩下的这些人每天吃喝也是个不小的工作量,
好在这个时候的人,也不讲究能吃好,只要能吃饱就知足了。
武江山把张丹娜的自行车立在了牛棚子里,也整理好了心情,
咧开嘴,大步跑过去去,用尽全力大喊了一声:“爷!奶!爸!妈!我们回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