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开局召唤不良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13章 灭蜀之战——白水关归降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白水关 夜晚的守将府衙,灯火通明。 张松带着杨怀、高沛等白水关将领开怀畅饮,实则暗地里,张松对一些未被成功收买的将领的酒中,下了麻沸散。 宴酣之时,不少将领已经觉得头昏眼花。 “奇怪,怎么感觉,今天没喝多少,就醉了?” 杨怀看着张松,眼中有了重影,好似几个张松在晃悠,再瞥一眼一旁,高沛已经抱着酒坛子醉倒了。 麻沸散在华佗发明后,到现在也没过多久,还没有发展开,而这个时代的迷药还是比较少见的,杨怀一时半会儿也没想到被下药了。 “杨将军,今晚的酒,够劲道吧?这可是我的珍藏。” 张松凑到杨怀的面前,杨怀晃了几下,最终还是倒了下去。 在场被安排喝下麻沸散药酒的将领,也都不出意外的倒了。 “张大人,确认了,他们都晕了。”副将·宋亢走到张松身边汇报道。 “好,宋将军,先把他们都绑起来,然后开城,迎接大魏王师。” “诺。” 朦胧的夜色中,伍云召率军抵达白水关。 作为蜀国抵御魏国的前线,白水关修筑的还是非常坚固的,对此伍云召不得不佩服李烨的深谋远虑,早早布局。 此时,守关的将士已经被换成了自己人。 城楼上,张松和宋亢见到魏军旗帜,心中大定。 “快,开关请降。” 白水关门户打开。 伍云召挥手示意,几队士卒立即上前,占住关口。 张松和宋亢带着数名归降的将领走出白水关,躬身施礼:“刘璋无道,我等率部起义,愿归顺大魏!城内不愿归顺者,如杨怀、高沛等人,已被羁押,望将军裁决。” “诸位愿降,我大魏自当接纳,白水关起义,我大军兵不血刃拿下此关隘,本将定会上奏魏王,替尔等报功。” “谢将军。” 伍云召率领魏军,进入白水关,迅速接管了关内的粮仓、武库等重要场所,解除了关内蜀军的武装。 张松这个人非常机灵,提前了解过魏军第四军团的情况,知道伍云召地位不低,也是积极的和他套近乎。 “伍将军,这杨怀和高沛二人,算得上蜀国尚可的将领了,此二人或许现在泯顽不降,但等大魏灭蜀后,或许可以招降,此二人在蜀军之中有些威望,若是他们肯投降,必然大大有利于魏国收复蜀军的军心。” “张先生说的有道理啊,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得先押送此二人返回南郑,若是留在白水关这样的要塞,若是出乱子就不好了。”小说 “将军所言极是。” 将军府 伍云召在张松的引导下,查看着卷宗,进一步了解白水关及着附近的情况,张松也热情的为其做着讲解。 一个时辰后,被派去处理整合城内降军的夏侯兰回来了。 伍云召问道:“正明(夏侯兰),处理的怎么样了?” 白水关守军人数近万,虽然没法用他们伐蜀,但可以输送到汉中,用作后续的兵力补充,毕竟后续的战争,第四军团肯定会出现减员。 夏侯兰回答道:“白水关七千守军,已经全部解除武装,我打算今天就派一营,将他们送到汉中。” “嗯,交给你去办,尽快,我也得准备兵发剑阁,你先留在白水关,方便后续的协调。” “诺。” 张松建议道:“伍将军,宋亢麾下那营的士卒,可以加入作战,这支兵马是听话的。” 张松也是会拉拢人的,他看的出来,魏灭蜀已经是大势了,宋亢算自己人,可以给他拉一些军功,也算发展人脉了。 “宋将军麾下有多少士卒?” “不多,两千人,但或许可以为将军诈开剑阁的大门。” 张松眼珠一转,就想到了这一招。 白水关属于不攻自破,张任不可能这么快就得知白水关陷落的消息,如果借此机会,诈开剑阁的大门,那可是大功一件。 巴蜀之地的易守难攻,关键不在于蜀军战斗力,靠得就是天险,一旦剑阁的大门被骗开,即使张任顽抗,又能挡魏军多久? 伍云召思索后,同意了张松的建议,并且讲究兵贵神速,让部队即刻出发。 宋亢率领两千降兵在前,自己带着第三军的一营和二营,四千魏军押后。 只要宋亢能堵住城门片刻,魏军的增援就能到,届时便是鱼贯而入,一举拿下剑阁。 剑阁 作为守将的张任,比起杨怀和高沛,更为谨慎,不过他这里是第二道防线,兵力上比起白水关稍逊,只有六千守军。 蜀国各地除去郡县的常备军以外,八万常备军部署大致如下:白水关七千,剑阁六千,葭萌关四千,永安两万,阆中一万三千,绵竹关一万五千,成都五千,南部五千。 黄权的整体部署没什么大问题,主要的关隘都有足够守军,绵竹作为成都的门户,布有重兵,东大门永安和支援各处的阆中,也有充足兵力。 但是让黄权想不到的是,他所谓的部署,已经被针对了。 张任对于北边的魏国素来谨慎,特别是前一阵子,吴国和梁国开战后,他就有预感,魏国很可能会对蜀国下手。 出于谨慎,张任也曾上书,要求蜀王下诏书,严令各部加强防守。 张任的上书,刘璋自然不在意,而且黄权对于自己的布防非常自信,对于张任的提醒,也没有放在心上。 对于黄权来说,他有更迫切的事情,先前张松在朝中拉帮结派,并且向刘璋进献美女,意图夺取黄权蜀国丞相的位置。 黄权手中并没有张松勾结魏国的证据,但是在他眼中,张松可以算是政敌。 整体国策上,黄权主张重兵布防,割据巴蜀,坐观天下;而张松是个亲魏派。 刘璋本人也是个软骨头,属于那种能割据就割据,投降也没有多少心理负担的人,也就任由黄权和张松两人斗了。 在具体安排上,黄权认为主力防御魏国,偏师防御吴国;张松则认为,无论是魏国还是吴国,短时间内都不会伐蜀,不如分兵平定南蛮叛乱,不仅可以安稳南部边疆,还能获得不菲的财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