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开局召唤不良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3章 马踏乌桓、剑指辽东(大局已定)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阳乐 大局已定,李烨坐在草地上,烤着一只马肉,一边烤,一边撒上一些调料。 为了改善伙食,李烨曾经特意派人寻找了可以调味的植物,其中稀奇古怪的不少,反正孙思邈检查过了,无毒可食用。 这些调味料在醉霄楼的发展中也是出了不少力,满足人们味蕾的追求。 “主公,”刘基走到李烨身边,将一个竹筒交给李烨,“平冈战报到了。” 李烨接过战报,“你接着烤,别焦了。” 刘基接过筷子,在烤架上翻着烤马肉,马肉的香气配合佐料的味道,扑鼻而来。 “主公,您就不担心平冈的战事吗?” “嘿嘿,”李烨笑着拆开竹筒,取出里面的纸,“岳飞如果连一个平冈都守不住,我也就不用打天下了,手不要停。” “诺。” 李烨将战报通篇浏览,“这豪放的文笔,绝对是幼安的。” 李烨又将战报交给刘基,自己开始烤肉: “平冈大捷,岳飞斩杀完颜族部将折可求,歼灭一万漠北军,大获全胜,没辜负我的期望。” 战报上写了大致的作战过程,刘基看后,也赞叹道: “岳将军定然能成为闻名天下的上将军,主公将幽州托付给他,可以放心了。” 李烨微微点头,不是名将就一定会赢,而是唯有赢得人才能成为名将。 一路上,他也向刘基和田丰透露过让岳飞接管幽州军事,提防漠北。 对此,刘基不做评价,而田丰则是表示反对,他目前可信不过岳飞这个才崭露头角的小将。 田丰的建议是调李愬或者李克用来负责幽州防务,不过李烨没同意。 眼下漠北局势动荡,李愬和李克用能守,却不能攻,而岳飞则是有能力打出去的那个人。 为了合理的任命岳飞督幽州军事,李烨也是让他去刷了一些功劳。 看着眼前的烤肉已经差不多熟了,李烨拣起一块尝了尝,自然比不得未来的科技与狠活,但吃习惯了,也别有一番风味。 李烨看到清点完缴获物资的田丰向他们这边走过来,立即招了招手,喊道: “元皓,烤肉好了,速来!” “诺。”田丰的脚步也加快了几分。 三人坐在地上,品尝着烤马肉,喝着茶水。 “幽州之事将了,现在要处理的有幽州各郡的郡守问题,幽州百姓安顿及生产力恢复的问题,辽东问题,公孙度的问题。” 虽然基本上拿下了幽州,但是李烨接手的是一个残破的幽州,想恢复并发展幽州,少不了善于治理的能臣和拓土守边的猛将。看書菈 “臣觉得,以虞允文担任幽州刺史,辛弃疾为辽东太守,再安排些副将,是否可以?” 刘基说出了李烨内心的想法,也是说给田丰听的。 田丰听后,表情微变,刘基推荐的都是最近投奔的新锐,倒不是田丰想争权,而是单纯觉得有些不妥。 “主公,既然幽州局势严峻,而李嗣业将军也到了不若将他留在幽州,以免幽州生变。” 李烨想了想,幽州局势确实复杂,刘虞和公孙瓒的残部,也需要提防。 “可以,至于公孙度的安排,你们觉得怎样合适?他麾下的辽东军可以留在辽东,但此人也注定不能搁置。” 田丰建议道:“是否可以任命其为渤海太守,将辛毗给调回来?” “不妥,”刘伯温的反对意见也很有道理:“渤海郡距离辽东,无论海陆,都较为相近,难免其与辽东旧部,互通有无。” 在刘伯温看来,公孙度即使把几个心腹手下带走,但是军中多少中低层是公孙度提拔上来的? “那刘先生以为如何?”田丰倒是想听听刘伯温的高见。 “河西郡,如何?拿下幽州后,我们可以进一步蚕食并州。 让公孙度担任河西太守,受钟刺史和苍狼军团的节制,河西地界,也可以发挥公孙度的能力,主公再将他的儿子公孙康扣押在邺城,待公孙度立下功勋,再升迁不迟。” “嗯,这样也好,公孙度此人文武双全,河西的情况,交给他倒也合适。” “主公英明。” 经过一日的休整后,李烨带着黑甲卫和玄甲骑,向河口缓缓移动。 河口地区 公孙度和张飞,一南一北,已经合力对乌桓大人难楼,形成了包夹之势,纵使难楼奋力抵抗,也渐渐落入下风。 而从西面急行军赶来的李嗣业,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了李嗣业麒麟军团的加入,难楼是彻底没戏唱了。 张飞冲杀于万军之中,强势斩杀难楼,其勇猛也属实震惊了辽东众人。 按照李烨的军令,河口乌桓军被全部屠杀,在打扫完战场后,张飞与李嗣业汇合扎营,而公孙度则是单独扎营。 双方相安无事,虽然知道大概是友军,但也没过多的接触,各自戒备,等待李烨的到来。 次日未时,李烨终于抵达了河口。 李嗣业建立的军营,足以再容纳玄甲骑和黑甲卫了。 当晚,李烨将公孙度一行人,也邀请到了大帐内。 公孙度可不怕李烨弄什么鸿门宴,根据他的了解,李烨这人行事算不上光明正大,但鸿门宴这样的小人行径,他大概是不会做的。 若是不去,必然引起李烨的疑心,居然已经选择投靠他,公孙度也愿意去获得近一步的认可。 中军大帐内 李烨为主,自当上坐,在他的刻意安排下,这次宴会的座位以混在为主,没有固定的区分。 这一细节,也被公孙度发现了:是为了让我们尽快融入吗?真是有心了。 众人落座,侍从将菜肴美酒摆上。 行军打仗自然不能多饮酒,但渐渐的李烨发现适度的酒,可以缓解战争中的精神压力,也可以提升士气。 酒这种东西,把控好量,则有益于军,况且这个年代一般的酒也没多少度,通常人只要不拼命和基本上不会醉。 抛开剂量谈效果都是耍流氓。 所以在和诸将商议后,将禁酒令,改为了限酒令,对于军中饮酒,做出了让步,但也保留了不少限制。 事实上,除非到了屯有物资的大营,需要守备的城池,或者特别送来犒军的物资以外,正常行军,也喝不到多少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