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沈毅说道:“习武练功果然还是要身体力行才是!
我说的再多再清楚,还是不如蔡师弟给你的这一记凌空剑指管用!”
原来刚才是蔡升见杨瑾总是找不到气达丹田的那种感觉,就用凌空气劲在他幽门穴上点了一指,助他找到了这种心息相依的感觉。
杨瑾此时专注呼吸吐纳,还不能说话,只是对着蔡升点头示意。
蔡升依旧是一脸冷漠,拿着竹签子学着杨瑾刚才的样子施展基础剑法穿串,似乎刚才出手相助的那人不是他。
见杨瑾能够做到气达丹田,司徒南接着说道:“……吐纳还有一个重要的口诀,谓之吸长呼短。
吸气进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后才能收腹呼气。
作用在于吸人空中太和之炁,注捅丹田积蓄下来,坤腹先天元炁不得外流通,才能达到吐纳的真正目的。
人身如一小天地,心为天,肾为地,随着行炁,心性渐渐伏下,与肾炁交合。
所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就是此理,口内自然生出甘凉津液。
此津液乃是炼炁所生,比起平日唾液,更为香甜,对身体大有补益之效。
待至满口,送至咽喉,引颈吞之,泪旧有声,亦可帮助人静。
津液为人养生之宝,盖津可化炁,润泽周身,谓之“炼津化炁”。
肺主炁属金,金能生水,水为肾主精,亦为造桔之法也。
随着修炼功夫的长进,津液愈加甘美无比,若非有道修真之士谁能知之。
此为“长生酒”,先贤有曰:“自饮长生酒,追逐谁得知?”
此物又称人体宝药,固本培元,就是以此宝药培育先天精元。
道经上所说“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
这其中所说的宝药,就是此物!”
杨瑾见司徒南神情庄重,说的极为严肃,当即立刻竖起耳朵,聚精会神地听着看着,生怕错过漏掉一个字。
“……行炁既久,成为自然,即使不用意领,炁息自回丹田之内,仿佛有力吸引,囊龠已通矣。
这时只将微意守于丹田,仍是丹田呼吸。
吐惟纫细,纳惟绵绵,‘若存若亡,似有似无,方为真息。
此时逐渐将有为之法,归于无为,先存后忘,知而不守。”
“丹经云:“真意往来不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
积久纯熟,有心化为无心,有意化为无意,则可使心神得到极大休歇,达至无念无欲之境,心神清定可致无梦。
先贤曰:“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中效验不可思议。
最后神意合为一体,不知不觉打成一片,心入炁中,炁包神外,混沌交合,氤氲不散。
津液愈生愈旺,香甜满口,丹田温暖,周身融融,呼吸开合,周身毛窍皆与之相应。
静到极处,但觉系如根根银丝,透入毛孔,空洞畅快,妙不可言。
鼻无出入之气,脐有嘘吸之能,好似婴儿在胞胎之中,是为胎息。
这就是所说的先天之道:“专炁致柔,能如婴儿乎。”
真正能够存神达化之功,即在此也。
到此地步,则由炼精化气进入炼气化神之期不远矣。”
说到这里,司徒南似乎联想到自己身上的情况,不禁有些唏嘘。
他早在五年之前就将自身的武功修为练到了七品炼窍境顶峰,甚至达到了九窍圆满,进无可进的地步。
可是五年过去了,直到现在他的修为境界还是停留在七品炼窍境的顶峰。
却怎么也领悟不到那一丝打破瓶颈,可以突破到炼气化神境界,进入到六品凝元化神境的契机。
收起杂念,他最后对杨瑾郑重地叮嘱道:“但是要达到如此境界,随各人秉赋有早有晚,更重要的是,要慎终如始,勿懒勿怠。
道经上说: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
守道不失,身常存也。”
说完他似乎有些意兴阑珊,不再多言,转身和沈毅、蔡升他们一起往竹签子上穿肉,只留杨瑾自己一个人继续站在那里体悟修炼。
呼吸!
似乎一切都静止了,杨瑾的耳中似乎只剩下自己的呼吸声。
他的气息变得十分绵长,甚至傅明瑜众人都可以听到他鼻间进出的气流声。
这呼吸之间发出的声音又显得十分古拙,便如同真的有一头老龟在蛰伏,那吐息声似沾染了千万年的尘埃。
此时的杨瑾两耳屏却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
不过两耳虽然听不到任何声息,但他还是仍旧按照司徒南所讲的方法。
凝神听息宁心静气,摒弃一切杂念,整个人连同精神都沉入到古井不波的境地。
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
但是呼吸出入,本来就要求轻微无声。
所言“听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死死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
“听”的意思,就是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地去做,这就算是对了。
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呼吸!
哗啦啦!
伴随着呼吸之声,杨瑾终于听到了自身气血在经脉中随着呼吸不断流淌冲击的声音。
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杨瑾只觉得万籁俱寂,最后连呼吸和血液在经脉中流淌之声都听不见了。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整个人沉醉于一种似梦非梦,似醒非醒的状态之中。
他虽是双眼微闭,但却有点点微光出现在自己心神之中,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
继而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
轰!
杨瑾后脑好似被玉槌轻轻敲了一记,耳边传来一声清越鸣响,眼前先是白茫茫一片,接着再是光明大放。
口内津液自生,泊泊入喉,随着一股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