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盛唐一品公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八章 考校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十二套?” 李佑实在没想到,这韦挺的人缘有这么好。 整个朝堂里,大过你韦大人的,怕也只有十来号人吧? 敢情是朝臣们组团到你府上,讨要桌椅了? 韦挺讪讪笑了笑:“那房相、魏公领头,其余如高士廉高老相公,孔颖达孔老夫子,这些都是朝堂里柱石一般的人物。他们托下官相求,下官实在是不好推脱。” 他拱着手,一脸赧意:“下官只好来麻烦殿下了……” 李佑倒是能体谅韦挺了,那房玄龄、魏征等人,都是朝堂大佬,他们相求,韦挺哪里能拒绝? 不过这书桌竟有这么受欢迎,这倒是李佑没能想到的。 那些个士卿大夫,全都争相来讨要…… 这么看来,自己倒是能开个加工厂,专门做些桌椅来卖了…… 不过这念头随即被打消,李佑府里的库银,供他开销已是足够,并不缺钱。 作为皇子,只要不参与政治斗争,不去争夺嫡位,就实在找不到要花钱的地方。 没必要费力去赚那些夫子士卿的钱财。 大手一挥,李佑大方道:“这事简单,赶明儿我就吩咐下去,让匠人们制作十五套桌椅,送到韦大人府上。” 他多留了三套富余,以防另有他人再来相求,索性将这个麻烦丢给韦挺。 “当真?” 韦挺一听,登时喜笑颜开,他兴奋地站起身来,连连拱手。 “那便……多谢殿下了!” 再坐定了身子,韦挺的心情,便宽松了许多。 今日他前来相求,实在是抹不开面子,故而惴惴不安。 眼下大事已了,心中畅快起来,再看那李佑,也眉清目秀起来。 韦挺原先是瞧不上李佑,可经过前两天李佑送桌椅之事,他已全没了这般念头。 现在见李佑这般大方豁达,韦挺甚至觉得,这坊间关于李佑的传言,似乎是有失偏颇。 这李佑分明是豁达开朗,不拘小节之人,怎至于被传成了暴吝乖张,骄奢淫逸了? 一念及此,韦挺便有了考校之意。 他倒是想看一看,这李佑的才识眼界,究竟如何? 是否真如传言那般,他的能耐远逊于其他皇子。 诸皇子中,韦挺最是看好的,乃是魏王李泰。 李泰学识过人,才思不凡,很得读书人的欣赏。 而那吴王李恪,据传也有雄才大略,很像昔日的陛下。 至于太子李承乾嘛…… 韦挺觉着,不过是中人之姿,并不显山露水。 但这些人的名声,都好过李佑太多太多了。 韦挺想了想,便拿他最是擅长的话题入手,探一探这李佑的底。 他坐定身子,捋须笑道:“齐王殿下该是知晓,去岁高老相公受陛下之托,修成了那部惊世骇俗的《氏族志》。不知殿下对这部宗族谱书,有何看法?” 这本《氏族志》,乃是尚书右仆射高士廉主理修订,他受李世民之托,联合了朝中诸多朝臣大儒,共同编纂此书。 而韦挺,正是其中出力最多的。 也正因此事,他才得了天子嘉奖,得了个“银青光禄大夫”的散官头衔。 这散官头衔,其实并不是实授官职,相当于后世的职称。 得了这一头衔,韦挺在朝中的地位,自是提升了不少。 也正因如此,他对于自己参与修订《氏族志》之事,很是荣耀。 今日便拿此事来考校李佑,也算是隐隐地显摆一二。 “《氏族志》?” 李佑一听到这书籍名称,便已皱起眉头来。 他低头沉吟着,迟迟没有再开口,似是满心纠结。 见到这般情形,韦挺暗暗叹息,原来这李佑,压根没听过这部书籍。 他一方面为自己的努力未得人欣赏而惋惜,另一方面又暗暗感叹,这李佑在才学方面,果真是毫无建树。 《氏族志》的成功编纂,可是去年朝堂里最热闹的事了。 这种当朝大事,他堂堂皇子都不知晓…… 这未免太荒唐了些。 正当韦挺心中暗叹之时,李佑却又抬起头来,缓缓开口。 “说起这《氏族志》,本王倒是知晓的……” 李佑的神情恢复了淡然,再没有先前的迟滞犹豫。 “哦?” 自己的著作有人赏识,韦挺心中立时激动起来:“还望齐王能谈一谈这部书籍!” 韦挺的激动,已被李佑尽收眼底。 李佑心中偷笑,暗道自己先前太过小心。 方才韦挺突然发问,提及《氏族志》时,李佑本是不愿解答的。 他对贞观历史并不陌生,自然听过这本《氏族志》,也知晓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这本《氏族志》,本是李世民提议修编,其目的是遏制世家大族。 大唐初年,门阀世族掌控权势,在朝堂机要部门,及各地方州县里,享有极高的地位。 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那“崔、李、王、郑、卢”这“五姓七望”。 相传,大唐初年,诸多朝堂公卿,皆以与这“五姓七望”结为亲家为荣。 相反,皇亲贵戚的名头,反而被这些大家族给压下去了。 李世民对此现象不满,才起了心思,让人编了《氏族志》。 李佑对这个中缘由一清二楚,但却不想就这一话题,与韦挺详谈。 这朝廷的势力纷争,与他李佑毫无瓜葛,他没有必要多嘴谈及此事。 一旦他对于此书的言论传扬出去,可能会引发不好的影响。 或许会引得门阀世族的记恨,又或许会使得《氏族志》的效果再不如前,影响李世民的大计。 无论是何等结果,都会给李佑带来麻烦。 所以他先前才有所忌惮。 可是,稍一细思,李佑才回忆起,这韦挺正是编纂《氏族志》的朝臣之一。 他立马猜出,韦挺此时提及此事,多半是在炫耀功绩。 想到这一点,李佑的担忧便一扫而空。 韦挺是《氏族志》的编纂者之一,他对于《氏族志》的意义和机要程度,再清楚不过了。 即便李佑点明这本书的目的,韦挺也绝不会泄露出去。 他自己就是编纂者,这本书一旦出了问题,他韦挺能逃得了干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