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盛唐一品公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三章 外地商船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你是见那河间郡王贪杯糊涂,以为王府里守备不严,便趁着王府举办酒宴时进府偷盗,失手被擒?” 李佑将这胡泰来的话补充完整,再抛回去问了一遍。 那胡泰来苦着脸点头:“正是!” 李佑心中偷笑,这小子当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暗查摸索了几天,挑来挑去,最终挑到了块硬骨头。 他若是择了其他高官富户,说不定还能偷盗得手。 那河间郡王虽然贪杯糊涂,可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军伍出身,手下家将都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机敏人物。 你以为人家喝了几杯酒,便放松警惕,任由你这小蟊贼予取予求? 那些家将都是沙场宿将,最是知晓留存最后一分清醒,以防万一的道理。 只怕他们醉死在酒桌上时,还会残存着警惕,防止外人来袭。 李佑不免笑道:“只可惜你不是唐人,否则光是听到河间郡王的威名,便也该知晓,不去触那位爷的霉头了。” “可不是嘛!哎哟,小人这不是撞人家手里了嘛……” 这胡泰来倒是放松了许多,竟与李佑攀谈起来。 他转了转眼珠,似是思量一番,又朝李佑偷瞄了瞄,脸上堆起笑来:“这不是有王爷您出手相救,小人才保得一条性命吗?” “出手相救?”李佑冷笑两声,叮嘱道,“本王倒没兴趣救你,只是对你身上的东西感兴趣。我来问你,你那所谓的爪哇人参,是从哪里来的?” “爪哇人参?” 一听到这说辞,胡泰来便愣了一愣。 他侧头思虑了片刻,才“哦”地一声,轻叫起来。 显然,他方才听到“爪哇人参”时,一时也分辨不清,李佑指的是什么。 看来,这所谓的“爪哇人参”,不过是胡泰来随口编造的,绝不是其本来面目。 胡泰来又瞄了李泰一眼,讪讪笑了笑:“不瞒王爷,那宝贝并非是爪哇人参……小人也不知道它是个啥玩意儿。” 李佑扬了扬手,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胡泰来点点头,又继续道:“这东西是我偷来的,在渭水河码头的一条商船上偷来的……” 他似是怕李佑不信,又解释道:“我到了长安时,无以为生,便在那码头附近浪迹过一阵,偷了几家商船。只是偷盗所得,全是些不值钱的玩意儿。再加上商人精明警惕,实在难以下手……” “偷了几次,只得了这么个土疙瘩……” “我见这东西稀奇古怪,便将他留在了身上。前两日被王府擒住,便临时生了主意,将这东西当作宝贝交了上去,想换条活路……” 李佑细细思虑,这胡泰来的话,倒是逻辑严密,找不出错处。 他从商船上偷了红薯,又在被擒之时,凭着自己的胡人身份,编造了个爪哇人参的说辞。 结果那李孝恭不明所以,将这“爪哇人参”,拿到齐王府换酒。 串联起一整条线,李佑不由苦笑。 这真是巧了,整个大唐,唯一认识这红薯的,怕只有他李佑了。 这玩意儿竟鬼使神差,最终落入他的手中。 这也算是上天注定,要让红薯传入大唐了。 再说这红薯,既是从商船里偷出来的,多半是被商人运过来,准备贩卖的。 显然,这红薯不止一颗。 李佑立马问道:“你是在哪条船上偷得的这‘爪哇人参’?那商船里一共有多少这东西?” 胡泰来想了想:“倒是有满满一大筐的,该有百余斤吧……” “百余斤?” 李佑的呼吸急促起来,上百斤红薯,若是全部拿到手,他一定能成功将其培育栽种。 这样一来,引进红薯的目的,便能达成了。 想到这红薯的产量,成活机率,远高于当前作物,李佑无法不激动。 这东西,可是稀世珍宝,能让大唐彻底摆脱粮食危机的神器啊! 他立马站起身来:“走,咱们去码头!” 他一刻也等不及了,得赶紧去找到那条商船,将红薯全都买下来。 押着那胡泰来坐上马车,一行人很快赶到渭水河码头。 码头之上,无数商船停靠在岸,一排排平铺在码头上,堆叠而起,蔚为壮观。 这些商船,都是从全国各地,乃至周边无数小国而来,赶到长安这国际化大都市里,贩卖货品,寻求商机的。 李佑看得连连咋舌,这么多商船,这胡泰来还能分辨得清么? 但那胡泰来倒很有自信:“王爷殿下敬请放心,小的知道那宝贝对殿下很重要,定会用心分辨……” 他倒是懂事,知道他的性命被李佑捏在手里,倒不敢怠慢。 李佑便让侍卫领着胡泰来,下了马车细细查找。 一艘艘商船走过去,胡泰来不时抬头观望,又失望地摇头否认。 李佑的心,也被紧紧揪起。 他实在是担心,那商船已离开长安,驶向别出。 长安周边水系繁多,若商船驶离长安,再想寻到,怕是难了。 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 找了一整天,那胡泰来终是垂丧地摇头叹息:“殿下,怕是找不到那艘商船了。” “找不到?”李佑的心沉到谷底。 胡泰来想是有些害怕,苦着脸瑟缩道:“我是在五日前盗窃商船的,当时就在这一片码头处……” 他又指着码头上的商船:“只是现在,那片码头上已停了另一艘商船,全不是原先那艘船……” 李佑听得心中冰凉,他心中的希望之火,被胡泰来的话彻底浇灭。 找不到商船,又如何去寻那红薯的下落? 李佑不死心:“你可记得,那条商船挂的是哪家旗号?船中的商人,又是哪里人士?” 若能确定那商船的由来,好歹能派人前去寻找。 “旗号?” 胡泰来思量着:“我只记得,那艘船上挂着‘张’字旗号,领头的船老大是个老头儿,一脸白须,船上船夫都唤他‘张老’……” 这全是毫无用处的信息,李佑又问道:“你既是听过船上的人说话,就没听出他们是从何而来?” 胡泰来摇了摇头:“小的只是无意间听到其对话,当时只是为了踩点,哪里顾得上细听他们的对话?” “那他们的相貌呢?口音呢?” 李佑仍不死心,各地商人长相不同,口音也大不相同,若能从这些线索查到其来源,也算能追查下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