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盛唐一品公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一十二章 武勋公侯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历城县公?” 乍听到这个名头,李佑只觉得依稀有些印象,但他怎么想也想不起来,这究竟是哪一号人物。 那刘大亮又继续道:“这位历城县公,乃是武勋之后,其麾下家将部曲无数,且个个都是武艺高绝之辈。” 李佑“哦”地点了点头:“这么说来,你当初剿匪时,是向这位县公爵爷求助了?” 刘大亮先前说他借兵不得,才导致的剿匪失利。 恐怕他要借的,就是这历城县公的兵将。 刘大亮立即点头肯定:“不错!下官考虑到那亭山地势复杂,大批军马难以施展,唯有找这历城县公借些武艺高超之人,才能一举扫荡匪寇!” 他说得情绪很是高涨,似乎对那剿匪之事颇为义愤。 说到这里,刘大亮的声音又低沉了下去:“只可惜……” 说着,他又摇了摇头,脸上露出惋惜之色。 李佑续上话道:“只可惜那历城县公对剿匪之事并不上心,压根不愿借兵?” 刘大亮颔首:“他非但没有借兵,甚至连面都不肯露。我多番上门求援,却都被拒之于门外……” “竟有此事?”李佑一惊。 刘大亮好歹也是执掌齐州城中权位最高的官员,那历城县公虽贵为勋爵,地位也不见得高过刘大亮。 要说不借兵,这或许有爱惜羽翼的解释说辞,倒也能理解。 可高官临门,那县公连面都不露,是否有些太妄自尊大了。 李佑抬头看了看刘大亮,他说得颇为义愤,看起来不像是说谎。 看起来,这位历城县公,的确是个人物。 在大唐,武将功勋家中,是经常养一些家将部曲的。 这些近乎于私家奴仆的武装力量,多半是跟随武将征战沙场的兵将,解甲归田后便依附武将,成为其麾下的武装力量。 而这种武装力量,在长安城里是很常见的。 比如那程咬金,家中部曲就有不少,这也是他横行长安城的一大仰仗——谁敢得罪他,不得掂量掂量,能不能打得过程咬金庄子里养的那些家将们。 而这位历城县公,据刘大亮说也是出身军伍,他府里养了些武艺高超的家将,倒也在情理之中了。 李佑看了看一脸委屈不满的刘大亮,心中暗暗发笑。 这刘大亮空有权炳,却吃了人家一顿闭门羹,只怕心里是不爽的。 这位历城县公…… 嗯?等等! 想起闭门羹,又提及这历城县公,李佑脑中忽地闪过一个声音。 他记了起来,当初自己来齐州之时,那三个没来接迎的人中,就有这位历城县公。 “法曹赵广、长史刘大亮,以及最后一个历城县公,三人因故请辞,未来接驾!” 阴弘智略带愤懑的声音,在李佑耳畔回响。 果然是他! 李佑这下更加相信,这刘大亮的抱怨确有其事了。 那历城县公看起来,的确是特立独行的。 “殿下,那位县公身沐天恩,却不思报效朝廷。眼见黎庶受苦,却仍不理不顾,着实可恶!” 刘大亮仍有些不忿,还在李佑耳旁抱怨着。 他的话,倒也有几分道理。 既是朝廷亲封的权贵,享受了朝廷的恩泽,享受了百姓的供奉,就该在百姓危难之时出手相帮。 漫说这一县之公,便是普通的乡绅富户,在这等百姓受灾的情况下,也多会出手相帮的。 那历城县公又是武勋出身,剿匪除害,这本该是他分内之事。 结果他却关起门来自顾自的,着实有些不应该。 李佑叹了口气:“看来这位县公,确有不当之处。” 他又望向刘大亮:“此事本王记下了,待本王思量过剿寇之事,再去会一会这位县公!” 一听李佑要替他出头,刘大亮的脸上堆起谄笑:“殿下英明!” 两人又坐了会儿,只说了些毫无营养的寒暄话,那刘大亮便即告退。 送走了刘大亮,李佑随即陷入沉思中。 这刘大亮来得恰是时机,正好在自己处理完粮荒之事,还未抽身去都督府前,便来拜会。 本来在料理完苏家的麻烦后,李佑也一直在思索着,要不要去探一探都督府的虚实的。 现在好了,人家主动送上门来了。 而且还借着剿匪之事,主动将手中兵权拱手相让。 这倒叫李佑看不明白了。 虽然秉持着谨慎态度,李佑拒绝了刘大亮交上的兵权。 但李佑对于刘大亮的心思,却暂时想不通透。 无论如何,在李佑心里,刘大亮的头上,是要打上大大的反派标签的。 他并非是同道中人,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至于那历城县公…… 虽说他是刘大亮的敌人,依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理论,这人该是自己的朋友。 但李佑也对其否定态度。 光凭那县公对百姓,对匪寇的态度,就足叫李佑不满。 李佑在花厅里坐了一阵儿,便又踱步到了书房,唤人取来了地图。 他要看一看刘大亮所说的匪寇,还要详细研究那亭山脚下的地形地貌,以为剿匪做好准备。 匪患横行,受苦最深的还是百姓,李佑不能坐视不理。 在地图上,李佑能看到那三县交界之处,山脉纵横绵延,又有几条水系交错,看上去颇为凌乱。 而那匪寇所在的亭山脚下,大小山头林立,也不知匪寇据点所在。 只看地图,这事确实全无头绪。 李佑放下地图,揉了揉额头。 还是先派人前往调查一番,才好下定论。 否则没头没脑地带人去剿匪,不得被那贼人当饺子给包了么? 缓缓走出书房,向外一看,天色竟已全黑了。 李佑心下一惊,没想到自己在书房中竟待了这么久。 他吩咐了下人准备膳食,正要用膳,却突然想起,自家媳妇儿还没归来。 “这王妃是怎么搞的,施粥济民,难道连自家王府都不理会了?” 正自疑惑着,却忽地听见殿外脚步声匆匆疾来。 没过多久,便见一个侍卫满脸是汗地跑进来。 那侍卫很是急切,连礼节都不顾了,直接凑上来道: “殿下,不好了!” “王妃出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