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从收破烂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5章 第一辆新型电动车下线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时间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转瞬间,大半个月就已经过去。 在这段时间里,宋文镜除了安排好各个项目的开工之外,更多的还是在关注羚羊电动车公司的进展情况。 虽说很多事情都是让黄林直接去处理,可终究是黄林第一次独当一面,还是稍微的有些不太放心。 公司经过了改制,只要员工努力上进,都将能够拿到不错的收入,至少也是要比以前摩托车厂时好了很多。尤其是宋文镜对于技术创新的坚持,造就了技术相关部门人员的水涨船高。 “宋总,陈总工刚刚跟我汇报,你所需要的电动车雏形已经造好,希望你能过去看看。” 办公室内,宋文镜正在批阅文件。而这时候黄林兴冲冲的跑了进来。 “哦?这么快?”宋文镜有些欣喜的放下手中的笔,“不是说要一个月的时间吗?才二十天不到,就搞出来啦?” 看到宋文镜如此兴奋,黄林就知道老板刚刚没有听清他的意思。他说的是雏形,总体架构先搭出来了,而不是真造了出来。 塔读@点&~为@:塔读小说APP “陈总工,雏形出来啦?”宋文镜笑呵呵的跟陈建新握了握手。 陈建新同样心情愉悦,拉着宋文镜就走进了车间,“宋总,就等你过来,再给提提意见,按照你的指示,东西是做出来,就是不知道你还满意。如果哪些还有瑕疵的话,尽早提出来,我们也好改进。” 宋文镜随着陈建新手指向的地方看去,一台电动车雏形正摆在了中间位置,数位技术人员正围着它在打转。 目前看上去,就是一套铁架子而已,但确实已经有了电动车的雏形。跟宋文镜设想的外观相差不大,也与现在已经在市面上售卖的踏板摩托车差不多模样。区别就在于,所用的材料部分。 宋文镜走上前去,双手扶着龙头,用力的摇了摇,感觉整体重量略微重了些,比普通的摩托车好像轻不了多少。 他又试了试刹车系统、测试了一下仪表盘。 空转的情况下,倒是能跑到50公里/小时。就是不知道真正落地且带人的情况下,能不能跑到40公里/小时。 “陈总工,如果两个成年人坐上去,大概能跑到什么速度?” “目前还没有测试过,不过我们小王足有180斤的分量,他当时测试一下,还是能跑进40公里/小时的。” 陈建新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胖子,而胖子也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整体的重量还是偏重了些,能不能想想办法,在减轻点重量。这是电动车,不是摩托车,时速就这么大,有些用材方面可以简化一下。”宋文镜继续说道。 陈建新想了想,又看了看,然后才点了点头。 “行了,我来试一试,到坑洼地上再测试一下,看看减震系统如何!” 宋文镜也没有继续废话,直接推着电动车就往车间外走去。 十分钟之后,当宋文镜再次推车电动车回来之时,又给众人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当然,都是一些小细节上的问题,可宋文镜还是希望精益求精。 半个小时后,宋文镜一一跟在场的工作人员握手,然后就直接离开了厂区。 等到宋文镜走后,陈建新再次将技术人员招了过来,开始按照宋文镜的要求进行一定幅度的修改。虽然在他看来,这些无足轻重,可谁让这是老板要求如此的呢。 又是十天的时间过去,这天宋文镜正在威利斯集团的工地视察,手机突然响了起来,而显示的号码正是黄林。 “宋总,第一台电动车已经下线啦!” 首发&:塔>-读小说 “哦?好的,我一会就过去。”宋文镜脸上露出明显的笑意。 站在一旁的沈天方看着老板刚才还有些严肃的面孔,突然接了个电话,就如此开心,顿时就有些好奇。 “你们的速度还是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加快,必须在五月份之前完工,并且通过验收。” 宋文镜收起了笑容,又摆出了一副生人勿进的严肃态度。 没有办法,8亿多的项目,尾款40%,必须不打折扣的完成。如今已经三月中旬,还有一个多月的工期,3亿多的尾款如果不能及时回款,将要影响公司多少的业务。 因此,这段时间,沈天方的压力很大,天天督促着所有人员加班加点。 四十分钟后,宋文镜距离十天前,又一次来到了羚羊电动车公司。 此时的陈建新正在广场上试车,看到宋文镜的轿车停下,赶紧的开着电动车跑到了汽车面前。 “吆,不错嘛,连外漆都涂装好啦!”刚关上车门的宋文镜有些惊奇的看着这台对于现在来说,算得上新型电动车的车子,“外观黝黑发亮,很大气。尤其是穿插这白色羚羊图案,相得益彰。” 宋文镜走上前去,摸了摸那坐垫,又用力的摇了摇,“不错,不错,重量减轻了许多。”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此时眼前的电动车,与宋文镜前世看到的那些,外观上基本上已经没有区别。至于性能,当然还是得骑过才知道。 十多分钟后,当再次将电动车停靠下来之时,宋文镜忍不住的夸赞。 如果后面大规模的批量生产,都能够达到这种要求,基本上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之前在电池的测试上,已经满足了要求。60V40AN的电池,如果按照30公里/小时计算的话,能够行驶两个小时,也就是60公里的路程。 当然,这是理论上如此,实际情况肯定会有所偏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池老化等因素,肯定会降低行程。 不过,目前所有的一切,已经能够满足需求。 “黄总!”宋文镜招招手,让黄林过来,“计算过了吗?按照这样的标准,这台电动车的成本能做到多少?” 对于这些数据,黄林显然已经成竹在胸。他直接回答道:“如果每月的产能达到1000辆,成本可以做到1200元;如果每月的产能达到5000辆,成本就可以控制在1000元以内。如果能达到10000辆,我们的成本绝对可以做到800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