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睁眼人在死牢?他开局PUA全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0章 没地种的百姓就是隐患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老朱的想法很纯朴,也很直接。 好的农民,就是那些在地上安心耕种的农民, 有恒产者有恒心,最重要的产业便是地产,在华夏的观念中,什么花里胡哨的都不如一块耕地强! 农民不种地,不仅国家税收没地方收,而且还容易产生街溜子,古代的街溜子可与现代的完全不同, 说得好听点叫游侠,说得不好听就是盗匪,纯粹是社会不安定因素。 朱元璋还叫做朱重八的时候,便是给地主家做佃农, 虽然他厌恶地主,但他也知道,若没有这块地,自己家只会过得更惨, 所以建立大明之后,老朱一直把农业当作是立国之基! 朱元璋微微皱眉道,“就业?农民不好好种地?去就业?国家岂不是乱套了?!” 徐达也是不解,看向刘秀,不知自家女婿是何意, 他理解的是,自家女婿想让大量的百姓经商,可商道终归是奇淫小道,产生大量的商人只会扰乱国家秩序。 这也是朱元璋一直担忧的问题,因此他才如此不遗余力的打击商人! 可是,朱元璋有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打击的商人大多是民间商人,而对于官商合一的大族,朱元璋对他们的态度却很暧昧, 没明确说可,也没明确说过不可, 而在洪武朝之后,这个趋势便一发不可收拾,有官场背景的大族,疯狂的兼并土地、吞并小商人,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的巨头, 这些掌握着大量资源的家族,甚至影响着朝政发展,隐瞒着大量土地和人口,致使朝廷财政迅速衰竭, 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税制改革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到底还是治标不治本, 万历年之后,明朝便是江河日下,一发不可收拾。 刘秀说道,“陛下,吴地的百姓与其余地方的百姓不同,吴地水网密布,并没有那么多的成片耕地,就算大宋时开发了湖稻、河稻,但与终究比不上燕地那般广阔的耕地。” 朱元璋张了张嘴,没说什么。 刘秀继续道,“可吴地的人口却是燕地人口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一处地广人稀,一处人多地少,自然不可相提并论。” “吴地的百姓想种地,可没地可种啊,有限的耕地被掌握在商族和大官手中,在吴地想要当佃农都得排队。” “如此百姓没地,便也没有了生计,多数走投无路的百姓,只能去当海盗,这也是吴地海盗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陛下您多次派兵剿灭海盗,当时是杀光了,可没过一段时间,海盗便又如雨后春笋一般长了起来,这便是治标不治本。” “如若不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百姓便是海盗源源不断的后备军啊!” “嘶!!!”徐达没控制住地倒吸一口冷气。 刘秀就差没指着老朱鼻子批评他了,老朱剿灭海盗的功劳在刘秀的嘴里倒成了治标不治本的昏招! 试问天下间,还有谁敢这么质疑老朱?! 或许有过, 但现在应该都已经两三岁了。 老朱闻言面色铁青,顿了一会儿后转身看向徐达,徐达惶恐拜倒, “刘秀有口无心,还请陛下莫要怪罪。” 老朱看了一会徐达,忽地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哈,天德啊,你看看他!竟然敢说咱做错了!可偏偏说得又让咱开口都还不了嘴!” “哈哈哈哈!好!好啊!刘秀,你很好!” 朱元璋顿了顿,搓着手说道,“咱还是想浅了啊。照你这么说,其实不一定也非要重商,大可以将吴地的百姓迁移到燕地。” “只要到迁移到燕地,咱给地给政策,还有来年你说得那开中法真正实行起来,不怕他们不愿意去燕地。” “如此重农固本,方是利国之策。” 刘秀闻言暗自佩服,自己只是把这个问题点了出来,老朱三言两语就说出了解决办法,而且历史也确实是如此发展的, 老朱以古人的视野,只是往前一看,就看到了一两百年之后的事情, 这番远见,难怪能在元末群雄中,硬生生的杀出来! 比力量更加重要的是智慧, 老朱便拥有着大智慧! 朱元璋说得不错,不仅是不错,可以说是直接给出了最优解, 但老朱的历史视野毕竟不如刘秀,朱元璋是立于现在往后看,而刘秀则是立于未来往前看, 人力有穷尽时,可做为后来者的刘秀,在心里早就了知道大明的历史所有发展历程, 刘秀摇摇头道,“陛下,您还是看得近了。” 朱元璋愣了下,咱活这么大岁数, 还从未有人与咱说过,咱眼窝子瞅得近呢! 老朱不服气道,“那你说说,咱说得哪里不对了?” 刘秀说道,“您想的法子,若是只是经管这大明一块地方,是没问题的。” “可如今大明拓边向外的战略已启,倭岛亦是大明疆土,未来还会有更大量的土地,更大量的人民。并不是其他地方都像中原地区这般有着大量的耕地,等到那时候,该如何是好?” “先不说将不将被征服土地的百姓算作大明人,就说这大明的人口若是激增的话,陛下的法子还好使吗?” “到了那时,人多地少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没了地的百姓只会更加危险,何不防患于未然,直接就于现在架构起商业体系,寻到种地之外其余谋生的法子。” “如此,才是正路!” 刘秀一番话说得义正言辞,逻辑条理清晰,把老朱心里已经说得信服了七八分, 如今洪武朝大明在册人口一千四百万万,便是一亿四千万人口, 要是真如刘秀所言,人口破了两千万万,三千万万呢? 华夏地区的耕地是恒定的,人口大量增长后,必然出现大量的无业游民, 到那时有该怎么办? 还用迁移之法?! 不可能!燕地的耕地也是有限的啊! 想到此,老朱只能嘴硬道, “那人口也不能涨得那么快吧…” 刘秀摇摇头,“非也,陛下可记得我当日在朝上所提的宗室财政?” 朱元璋闻言猛地一振, 这他如何能忘啊?! 皇子皇孙才多少人? 十年二十年后都会增加到那么多人! 各何况是以整个大明百姓为基数呢?! 一千四百万万的人,十几二十年后,又会增长到多少人呢?! 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