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睁眼人在死牢?他开局PUA全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82章 兴也勃焉,亡也忽焉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老朱挥挥手示意无妨,示意刘秀随意找个位置坐下。 刘秀朝着徐达、宋瓒颔首,自觉在最末位坐了下来。 见三人面目严肃的样子,刘秀暗道, 看来他们是在谈论什么… 老朱看了眼刘秀,接着转而说道,“宋先生,咱也知道你说的那其兴也勃焉,其忘也忽焉。以你来看,王朝之兴亡,其在人乎?” 刘秀闻言了然,看来老朱是正在与徐达和宋瓒二人讨论国事, 眼看着宋瓒和徐达二人,并不生涩的样子,刘秀便知道,老朱与臣子们经常如此商讨政事, 刘秀对老朱的佩服不由又加深几分,朱元璋做为大明天子,却从未想过一日,凭着超人的意志力和智慧,治理着偌大的疆域, 并且,还并不自负于所知,反而时常与臣子大儒商讨政事, 其劳模程度在皇帝中恐怕也只有政哥儿了… 或许是老朱起的调子太高,其后的大明皇帝与之相比,倒显得远没有如此耀眼,. 尤其是到明中后期之后,令人印象深刻的反倒不是大明皇帝,而是那些大明的臣子, 宋瓒沉思片刻,显然老朱的问题格局非常之大,就算以他的智慧来说也不能回答的面面俱到, 烛火在屋内静静燃烧,屋内甚至安静地可以听到蜡烛细微的噼啪声, 时间仿佛在这里静止了一般,刘秀不由将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许久,宋瓒开口道, “陛下,臣以为,王朝之治在于天。” 徐达闻言眼中闪过了一丝轻蔑,但这眼神转瞬即逝,就连刘秀都不确定自己老丈人是否真的露出了这般眼神, 老朱饶有兴趣地开口问道,“天?” 宋瓒点了点头,“民为天主,君为天子,王朝起落应之在民,民兴则国兴,民困则国困。” 老朱闻言不解道,“咱听你这意思,应是王朝之命在民啊,何故在天呢?” 宋瓒继续道,“民只是天的一个反应,然而其并不能完全代替天,况且民众如畜群,天子如鞭扞,如没有天子指引,民众亦会如困。” 刘秀闻言思考道, 先生的说法倒是稀奇,与儒家的民本思想有些相似,但又有些许不同, 他既重视民众的重要性,也强调国家对民众的引导, 兼顾了不同时期的儒家思想,取其精华,自成一家, 难怪宋瓒如此为人所尊敬,恐怕儒学已经被他研究的极透了, 若不是出了王阳明这个圣人,恐怕宋瓒这门学说,稍加完善一番,经过几代人修整,也可为一代显学。 老朱挠了挠头,“咱还是不明白,你又说民,又说君,可咱没看到与天之关系。” 宋瓒眼睛一闪,说道,“陛下,天便是天,天顺时天下丰,天怒时天下灾,天灾地灾无常,在地动水患大旱接连不断之时,国家安在?” “此之谓其亡也忽焉。而君民天下治,在天灾面前,无非是稍加延缓王朝之覆灭。” 宋瓒重重叹了口气,语气中满是对天命的无奈。 刘秀看着宋瓒,不禁想到了中西方的一部分伟人,他们极学业之精,穷极先人之智慧,将所学知识退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可那之后,他们又纷纷归于神学, 莫非万物的尽头,真的是神学? 刘秀不禁深思。 老朱两眼看向宋瓒,刘秀感受到了异样,身子微动,看老朱这副样子是生气了? 若是老朱怪罪宋瓒,自己能把先生保下来吗? 刘秀刚想开口缓和一下气氛,只听见老朱也叹了口气,认同道, “宋先生所言极是啊,咱忽然想到了,各个朝代的灭亡,莫不是天灾人祸横行。这元末若不是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大旱,咱爹娘也不能饿死…” 刘秀长舒口气,转念一想,老朱确实不可能心胸如此狭隘, 就因为宋瓒说出了他不爱听的话,就要置宋瓒于死地, 反正在洪武年间,老朱不介意大伙说话,发表意见,甚至民间有什么对官员的不满,可直接上达天听, 这可是很多皇帝都没有做到的。 看到老朱认同的样子,刘秀却不太认同宋瓒所说。 从表明上来看,王朝末年往往天灾人祸横行不假,但这是果,并非因。 而宋瓒却把这做为了因,从而推出王朝灭亡是果。 其实,兴并非勃焉,亡也并非忽焉, 在其中是存在历史规律的。 “先生,我不同意你的说法,”徐达沉声开口。 宋瓒一副谦虚讨教的样子,微微行礼,“还请徐大人指教。” 老朱挑了挑眉头,大笑道,“来,天德,让咱听听你是啥想法。” 徐达挠挠头,说道,“陛下,我也没读过那么多的书,想的可能也不对…” 老朱挥挥手,“行啦,有话就直说!” 刘秀嘿嘿一笑,没想到老朱这小会议的氛围还不错, 也只有这样轻松的氛围,才能碰撞出更多的灵感, 不过,刘秀并不会这样直接插言,在场的都是他的长辈,一个小辈若是还如此不懂礼貌那就太过了, 当然,空印案时候的大闹朝堂不算, 那时候命都要没了,还扯礼不礼貌的,那不是傻子吗? 徐达点头说道,“臣以为,王朝之兴在兵也。” “哦?”老朱摩挲着胡子,声音微微起伏,“仔细说说。” 徐达继续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拿大明来说,周遭尽是虎狼,虽然解决了倭岛之患,然后鞑子还在大明寝侧虎视眈眈,随时准备趁虚而入。” “更东北的地区,女真部落也不安稳的很。云南的土司也是蠢蠢欲动…” “外患如此,国恒安?而纵观王朝灭亡无非两种,一种是外敌入侵,一种内部大乱,而无论哪一种,若是有兵的话便都能镇压住。” “这兵,并非是普通的民,而是百战善战的民,只要将四夷平定,何愁大明国运不恒久?” 老朱闻言点了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 宋瓒笑着摇摇头,“徐大人,你的话我并不认同。” 老朱盘坐在榻上,两只手拄在腿上,一副大马金刀的样子,见宋瓒和徐达两人呛了起来,老朱又是转头看向宋瓒, 刘秀见老朱这副模样,不由暗道, 老朱,你可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