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神秘让我强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13章 反叛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2013章反叛 赵涵和同僚互相吹捧一阵。 随后她就回去继续坐班,她决定今天多坐一点时间,不然的话就太浪费别人对自己的吹捧了。 赵涵可是一个厚道人。 这一坐班就坐到了下午2点,也就是未时三刻。 她正要下值回家,突然间有一个书办匆匆走进她办公的房间,然后问道: “可是贾主事当面?” “正是本官,你有何事?” “尚书大人请您过去。” 赵涵点点头,起身道:“好,本官这就过去。” 贾宝玉自从当了京师刑部主事,还真没有见过几次刑部尚书。 尚书大人都是匆匆来去,一般要么是在大朝会上,要么就是被内阁首辅叫去开小会。 一般没有功夫和他们这些具体干活的人接触。 看似高高在上,赵涵却看到其中的巨大漏洞。 你一个部门的总负责人,天天不见手下人。 你还能指望手下人不忽悠伱,这可能吗? 手下人肯定是变着法的忽悠你。 赵涵早早就看到了刑部弊病,京师人和下面人互相勾结,胡乱判案。 有些像刘县令那样的案子,有些人不光送上案卷,还派人到京师活动,直接送银子,让案卷早点定下来,让事情省心了。 更多的则是犯人暴毙狱中,烂了十几天了才报一个畏罪自杀。 你查是查不出来任何东西的,人都烂成肉泥了,什么仵作也看不出死因来,除非是上现代手段。 这时候为了防止刑部追责,他们就要活动一二。 因为按照刑律规定,大案犯人必须要照顾好了,不能让他暴毙。 偶尔暴毙一个可以理解,年年暴毙,你当刑部人都是小白鼠? 你不给银子能过得去? 虽说畏罪自杀,无可追查,但是刑部的人真是追究起来,完全可以给你个县官打个刑狱不宁的罪名。 考评就不可能有甲字以上的评价,只有乙级以下。 贾宝玉一边跟着书办走,一边心中想着。 没过多久他就来到刑部正堂,见到刑部尚书。 刑部尚书是个50多岁的老头子,但是眼光很有精神,身材挺拔。 都说权力是男人最好的兴奋剂,果然如此。 这刑部尚书身为六部之一的掌印官,目光矍铄,气势威严。 一眼扫去,就让人有种跪拜之感。 但赵涵怎么可能会怕他呢? 这种封建官僚看似强悍,实际上不过是一些不知所谓的傻瓜而已。 而且是大傻瓜,纯傻瓜,骗了自己还要骗别人。 输都不知道输在哪儿,死都不知道为什么死,还要叩谢天恩。 在封建社会,造反者才是最值得歌颂和赞扬的。 因为他们拥有着人类最大的美德:勇气。 如果刑部尚书平易近人的话,赵涵可能还有点怕。 因为这种人是最容易让人放下防备,背后阴人的家伙。 “属下见过大人。”贾宝玉鞠躬一礼,他没有磕头。 刑部尚书没有责怪,因为他知道贾宝玉怎么也算是皇上的亲戚。 贾宝玉的姐姐在宫里,算是皇亲。 他不可能让皇亲下跪,那是对皇权威严的侮辱,是对礼制的破坏,传出去这个尚书就不用坐了。 太平时节,皇帝分外看重礼制。 文官单个人如果触犯礼制,别人是不会为他出头的,只会觉得他活该。 因为礼制就是他们文官用来保护自己,压制皇帝的最好法宝。 你自己带头破坏,别人能容忍你? 元妃省亲,她都不能对贾母和王夫人下跪,贾母都受不起孙女的一跪。 这时,尚书开口道:“江南发生一起疑案。这起疑案关乎到一个大海酋的顺逆……” “我听说你善断奇案,所以请你来看一看。” 贾宝玉忙道:“大人谬赞了,下官当不得一个请字。” “哪里,你就试一试,皇上可能不日就要问及此事。”刑部尚书淡淡道。 贾宝玉直接道:“那下官就斗胆一试。” 赵涵毕竟不是那些老官僚。 要是那些老官僚这个时候肯定是推脱推脱再推脱,谦虚谦虚再谦虚。 至少要先派人私下打听周全了,再勉为其难地接下来。 还要先把责任推干净。 刑部尚书一听贾宝玉如此干脆,也是面露诧异。 他随后醒悟,年轻人热血方刚想要多承担。 可笑,这年轻人却不知道承担是有,升职却是没有他的份。 就是要你白干活。 这个尚书哪里知道? 赵涵早早就做好跳槽的准备了,而且是一跳就是奔着皇帝位置去的。 所以她才不在乎多干活。 年轻人在单位混,一定要努力奔着提升自己的活去做,多做也无所谓,只要保证跳槽能翻倍就行了。 那些无用的活,重复的活,苦力活能推就推。 尤其是在三十之前,对跳槽起不到作用的工作内容,都是被人坑。 不称职谁用,你那就把你当成一个大傻子。 随后刑部尚书见到贾宝玉如此尽责,就让人将案卷拿给他,还主动给他讲起这件奇案。 整个故事其实挺简单的。 南面有个大海盗,名叫汪博仑。 他有一个非常喜爱的亲生儿子叫汪信。 汪信自小聪慧,隐姓埋名在岸上生活,18岁就考中举人。 比贾宝玉是差了许多,但别忘记贾宝玉有一半是借助开挂和贾府的势力,才能二十之前中进士的。 汪信中举之后,汪博仑是大喜过望,偷偷派人送给儿子诸多珍珠金银,田产商铺。 那汪信倒真是个信义之人,他竟然将这笔天降之财,接济周围的贫苦之人,还给宗族置办祭田,用于教育子女…… 有一天,汪信受到一个官员之子的邀请,凑了五人,乘船去湖上玩。 5人去了,4人回来。 大海盗之子死了,顿时暴怒非常。 当地官员随意报了个落水而死。 大海盗百般用力都无可奈何。 赵涵听到这里差点笑了。 别说你区区一个海盗之子,就是皇帝落水死了,都查不出真相,几百年了都还有人怀疑是不是文官谋害。 无可奈何,大海盗干脆曝光了,摊牌了。 直接说汪信是他的儿子,要朝廷给一个说法,找出真正的凶手来。 不然的话他就要反叛! 还要扬帆北上,进攻京师! 总之要让大家都别好过,你们官员们不是想糊弄我吗? 我就让你们的乌纱都丢了! 这一下众官员慌张了,六百里加急送达,让刑部赶紧派人处理。 赵涵仔细看过案卷,顿生疑虑:“大人,这不符合常理,如果真是如此严重,当地官员,为何不随意抓来一人,大刑伺候,给他个交代吗?” 刑部尚书微微摇头:“这话也是能随便说的吗?我朝以信义为本,下面的官吏自然上行下效,怎么会诬陷他人?” <divcss="ntentadv"> “是下官失言了。”赵涵赶紧致歉。 其实她是有点飘了。 真以为尚书大人不要脸吗? 然而她所说的方法,才是封建社会的做题良方,而不是辛辛苦苦的去破什么案,给什么交代。 不过,刑部尚书也看出了贾宝玉的疑惑,为了让他好好干活,于是道:“大海盗他要为自己儿子真正的报仇,他不想被人蒙过去,稀里糊涂一辈子。” “他放话出去,他要将凶手九族全部杀光,而与汪信同在一艘船上的,都是官宦之子,累世官僚。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四家九族的话,他要杀是杀不过来的,必须找准目标才有可能做到。” 能让刑部尚书亲口对贾宝玉说出这些话来,可见此事的严重程度。 如果弄不好,他这个刑部尚书都会掉脑袋。 这真不是开玩笑的。 拿个做事不利的大官脑袋,平息反贼的怒火,这可是朝廷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宝贵经验,优良传统。 前有岳飞,后有于谦、毛文龙……名单长到无法想象。 赵涵明白了。 她继续翻看案卷。 五人上船,分别是: 六品同知之子,赵有仁。 七品守备之子,钱怀义。 八品巡检之子,孙含礼。 九品主簿之子,李多智。 最后的死者,新进举子汪信。 赵涵一看,就知道为啥是汪信死了。 太不对仗了,你不死谁死? 当然她只是随意一想,根本不可能当真来处理。 “仁义礼智”活下来了,唯独“信”死了。 这个案件还真有意思。 赵涵决定好好检查一番。 她随后向尚书告罪,将案卷带回自己的办公之地观看。 当时五人上船之时,是在上午时分,天气正好,微风徐徐,没有大风,没有大浪。 五人没有让仆从跟着,一个丫鬟,一个小厮都没有带。 他们五人自己上了船,而且还是亲手划船。 划船的人是赵有仁和钱怀义。 汪信和李多智吟诗作对,孙含礼亲自烹茶。 五人游玩,乐不思蜀,在湖上泛舟,从上午一直到下午,最后又到晚上。 也就是说,他们竟然在湖上过了夜。 第二日清晨起来后,他们发现汪信失踪了。 四人赶忙喊来周围的船只,让他们下水去捞。 最后捞到汪信尸体,他已经溺死在水中。 经过当地官员认真检验,死者周身没有明显外伤,也没有中毒迹象,就是单纯落水而死。 赵涵看到死因,顿时头大无比。 这种死法,别说古代,现代人都头疼。 为什么说不要随便和陌生人上船出海? 别人推你一把,你掉到水里,挣扎着淹死,从外伤上根本验不出来的。 甚至都不可能检验出别人推你的痕迹,什么指纹印记,你在水里挣扎,早就被海水冲刷破坏了。 这种情况下,除非有目击者,有录像,才能抓住凶手。 远洋出海,意外而死的人,很可能就是被人谋杀,然而没有任何证据。 所以说一般人,还是要远离船只和出海。 当然和熟人在一起,就安全许多,这也是为什么海上水手多同乡同宗的缘故。 有着陆地牵扯,同乡要考虑到家乡的事,就会保险许多。 这也是为啥小农时代的人,畏惧远洋的一个心理因素。 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在大海上,你落下去连尸体都找不到,你找什么人去管你? 这就是悲哀之处。 赵涵想到这里,顿时摇头,这个汪信还真倒霉啊。 他选了一个皇帝的死法。 大明皇帝权威到了极点,落水而死都没法留下真相。 看来死因还是要从陆地上去寻找。 赵涵这样想着,又仔细翻看案卷。 最后她发现了一个疑点。 “汪信为什么要上船?” 上面说是好友邀请,看似很平常的理由。 然而案卷中,有一张状子,是来自大海盗的手书。 他说,儿子汪信非常怕水。 大海盗不想让他再走自己的老路,所以就让老仆故意让儿子患上怕水的毛病。 这就是海盗的做法,够狠。 小时候把儿子扔到盆里,使劲用水淹他。 这样子,他见了水就害怕。 赵涵心想,这也是个无知的家伙,难道不知道有一种死法叫做间歇溺水而死? 就是说,当时看着没事,但水已经进入肺部,引发肺部问题,导致窒息,所以千万别让孩子呛水。 对啊,既然汪信非常怕水,那他为什么要去上船呢? 就算是中举再高兴,他也不会去的。 看似简单的案卷里面,背后隐藏着非常复杂的真相。 汪信要么是被人威胁,要么就是被人诱.惑,而且这个诱.惑要大过他怕水的症状。 赵涵顿时想到了一些新闻。 他的目光盯在钱怀义身上。 这个七品守备之子,在案卷中的描述这样的:“年龄尚小,形容优雅,美姿颜,有潘安七分之貌。” 他顿时明白了,信和义之间可能有事。 龙阳,断袖,这在古代是很平常的。 就像贾宝玉吧,这家伙就是勾三搭四的,男女通杀。 和姐姐妹妹好,又和秦钟啊、蒋玉涵啦、柳湘莲,北静王……这都是贾宝玉的狩猎对象。 这家伙真是荤素不计啊。 好在比薛大傻子讲究得多,讲的是你情我愿,难怪薛大傻子最后被人揍一顿,贾宝玉安然无恙,还得了好多男人的赠品…… 赵涵想YUE。 幸好她没有这个喜好。 然后她发现这点后,就去找了尚书,去问四人在哪儿。 “四人已经押进京中,完好无损,没有受刑,你可以慢慢来问。”尚书直接道,给了贾宝玉最大权限。 实际上是想拖个人下水罢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