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局讲聊斋,我吓死全网粉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6章:阳明先生,千古。(求订阅)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世界上有两个半圣人。 这两个里面。 一個是孔子,一个是孟子。 还有半个。 那就是王阳明。 之所以将王阳明当成是半个圣人,就在于他在“龙场悟道”当中提出来的心学。 准确的说。 心学并不是王阳明最先提出来的。 在此之前。 就有一些先贤提出心学。 不过之前的心学表现的并不是很具体,也没有说服大众。 但经过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他却是真正的顿悟了,将心学发扬至最为巅峰。 “江宁老师,什么是心?” “心就是万物,心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心,心同样也是理。” “那什么理?” “理就是自然法则,也可以称之为道德。” “那什么是良知?” “良知就是我们的内心,也是我们的一种本能。” “江宁老师,能再说得清楚一些吗?” 直播间内。 有网友已经激动的不能自己。 他们知道。 今天的这一则故事,可能将儒学推至一个新的巅峰。 是的。 正是如此。 王阳明的心学,就是在继承儒学的前提之下,又将儒学提至了一个巅峰。 “王阳明的这种顿悟,实际就是将心学发展到了一个阶段,我们可以将他称为心学的集大成者。而与心学对应的,那就是理学。理学我们知道,他是二程和朱子提出来的。他强调,万事万物都存在理。哪怕就是非常小的事情,也存在于理。所以王阳明小的时候,为了验证理学,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他们认为,理是最高标准,也可以认为道德是最高标准。所以朱子他们又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里的存天理,灭人欲,可以说是理学最为知名的一句话。 对于这一句话,显然很多人并不是十分赞同。 但大家不赞同,但又找不出可以反驳的话。 因为。 这一句话,其实说得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为存天理,那就是我们需要保持我们的最高道德标准。 灭人欲,这里面有一定的误解。 不是说将人类的欲望消灭,而是将那些不好的欲望给舍掉。 所以道义上来说,这也没有问题。 可是。 人类的欲望并不仅仅只有那些坏的欲望。 还有许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欲望。 这种欲望不能说是好,但也不能说是坏,这却是我们的本能,我们的良知。 可如果将这一些基本的欲望,或者是本能欲望都给灭掉了,那我们又怎么生活? 所以,江宁却是继续说道:“我们举个例子,助人为乐是一种传统美德。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自身条件不允许,我们帮不是不帮?显然,这里帮是值得赞扬的,可不帮,其实也不是问题。所以,王阳明先生就否定了万事万物都是理的表现,他觉得,只要我们能够遵守我们的良知,那就可以了。” “只求问心无愧。” 有网友立即说道。 “对。” 江宁点头:“但这个问心无愧必需问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说出来的,是真正你做的这个事情,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如果对得起,那就没问题。如果对不起,那这件事可能处理的还不太完好。所以,王阳明所说的道德虽然是最高标准,但对于我们人来说,良知就是道德的最高标准。一件事是对是错,可能我们分辨的时候,哪个人都可能说得有道理。可是,在我们心里,我们的良知早就已经判断清楚了。” “我明白了。” 这一期直播虽然看起来是讲王阳明。 但是。 王阳明提出来的心学,却是让直播间无数人都为之震撼。 这个震撼。 不仅仅是王阳明龙场悟道。 更在于,王阳明的心学,解开了无数众人内心的疑惑。 同时。 对于儒学有一定研究的人,他们更是激动的有一些颤抖。 因为。 他们觉得。 如果王阳明的心学真的被认可。 那么。 这就代表着王阳明的心学,将是可以抗横宋朝时期的程朱理学。 甚至。 从现在来看。 显然王阳明的心学更进一步,更能够被大众接受。 如果是这样的话。 众人却是一下子想起了之前王阳明小时候与父亲的对话。 状元是不是最厉害的? 自然不是。 这个世界上有比之状元还更为厉害的人。 比之状元更厉害的是什么? 那就是圣人。 王阳明似乎…… 已经走在了圣人的道路当中。 …… “江宁老师,我们明白了心学,明白了我们的内心,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这时。 又有一位网友说道。 对于这一个问题,江宁却是在画板上,写出了四个字:“知行合一。” 是的。 就是知行合一。 心即就是良知。 当莪们了解我们的良知之后,那么,我们就应该与行动合为一体。 “江宁老师,什么是知行合一?” “同样举个例子。对于一件事是对是错,那我们就用我们的良知去判断。我们的良知告诉我们,这件事情是错的。那么,这就是错的。我们的良知告诉我们,这件事是对的,那么,这就是对的。但是,良知只是停留在知的地步,你只是知道,没有去做,那也不行。真正要做的的,那就是知行合一。我们不仅应该用我的良知去评判事物,同时,评判了之后,我们还得按着我的良知去行动。” “没有行动的良知,说了也是白说。而只有行动,没有良知,那肯定也会搞错方向。所以,王阳明先生龙场悟道总结出来的,就是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