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局讲聊斋,我吓死全网粉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6章: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求订阅。)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江宁老师,这就是我们黄州赤壁了。” 跟着带队工作人员,江宁来到了黄州赤壁。 同时。 一旁的工作人员还向江宁介绍说道:“我们黄州赤壁之前也称赤鼻矶,从造型上看,像一处断岩临于江上,同时色泽呈赫色,因形象悬鼻,故名赤鼻矶。” 江宁点点头。 在前来黄州赤壁的路上,江宁也是查找起一系列的资料。 想来。 当年苏轼误会认为这里就是赤壁古战场,恐怕与赤壁矶这个名字也有一定的关系。 或许有人说。 大文豪难道对地理一窍不通,怎么还能认错地名。 但这样的事情在古代太正常了。 古代虽然有地图,但地图并不是特别精准。 再说。 当年的赤壁古战场是汉朝时期的,到苏轼那个时代也有几百年。 随着战乱与时间的推移,很多人都记载不太清楚了。 当然了。 这其实不只是苏轼一個人搞不清。 在苏轼之前,还有一位叫做杜牧的大诗人,他同样也认错了地方。 他写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里所写的赤壁,也不是真正的赤壁。 别说是他们。 就算是现代人,也时常搞错地方。 这也导致说起赤壁。 在国内可是有七八个有关于赤壁的景点。 要不是后来上头将蒲圻改为赤壁市,恐怕各个地方为争夺赤壁之名,将会大打出手。 所以苏轼搞不清楚这里到底是不是赤壁,这并没有什么。 “虽然这里不是真正的赤壁,不过当时苏轼前来的时候,却是误会认为这里就是赤壁古战场。” 看着前方的赤鼻矶,江宁也是将思路放到了当年的赤壁之战。 这一战,当真是英才辈出,出现了不知道多少豪杰。 同样这一战,也令无数的后人,每每谈到三国,都是心生向往。 “壬戌年七月十六日,这一年,刚好是苏轼被贬到黄州的第三年。这一日,有友人前来探访苏轼。于是苏轼就带着友人来到了这里,他们坐在船上一起喝酒,不知不觉一下子明月就已升了起来。但苏轼与友人并没有停止,反而更为有了兴致。他们一起背诗,一起唱起了歌。回来之后,苏轼将当天的所见所得所思,写下了一篇《赤壁赋》。” 江宁向前走了几步。 感受着江风,江宁将自己的思想倒回到了1000多年前。 此时。 没有人打扰江宁,也没有人说话。 而这一刻。 江宁却是突然念出了一篇散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这里的苏子,自然是苏轼。 虽然用子称呼自己,确实有一些狂。 但是。 当此前接受了苏轼一系列天才之后,众人对于苏子这样的称号并没有半分不同意。 甚至。 这样的苏子称呼,还让大家觉得就该如此。 当然。 哪怕你仍觉得这好像不太好。 可是。 在这样的一篇极尽文彩的散文之下,你可能也不敢有太多的反对。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我的天,这是什么样的千古奇文。” 与现场一众游客,路人,工作人员不一样。 他们在现场或许不敢有太大的说话。 但是。 那些在直播间的听众。 听着江宁念出的这一首赤壁赋,无数网友只感觉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要无比的跳跃。 但这并没有结束。 所谓的赤壁赋,那就是散文。 既然是散文。 那么他的篇幅都足够的长。 如果是对于现代人写的散文,篇幅太长,恐怕你看得都头痛。 可是。 对于苏轼这一篇《赤壁赋》来说,众人却是认为,这越长越好。 因为越长,读起来越为的过瘾。 正如第一段。 这仅仅只是描写景物,但却写得如诗一样那么的美妙,让人心旷神怡。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这里的唱歌,其实也不是普通的唱歌。 这里的歌声,其实传递的是苏轼内心的心声。 比如望美人兮天一方。 这里的美人,不是现实当中那些美丽的女子。 这里的美人,指的是君王。 事实上。 苏轼其实内心一直是想报效国家,报效朝廷的。 “于是两人在唱歌之后,又开始聊起了诗,说起了三国时一众枭雄。而三国里面,最为让人津津乐道的,无疑是曹孟德。对于曹孟德,苏轼与友人也开始讨论了起来。” “友人说,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