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逐鹿大明:家父孙传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一章 皮岛旧事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高杰在襄阳府恣意妄为欺凌太和山道长时,孙大帝早早踏上了前往山海关平定吴三桂的伟大征程。 建德元年六月二十八日,高杰兵马开拔南下的第三天,雍隆皇帝下诏,加封京营提督吴襄为太子少保,封宁远总兵官吴三桂为平西伯,赐尚方宝剑,督促其尽早入关勤王。 给吴三桂的诏书从京师发出同时,孙大帝派桃林卫、锦衣卫封锁京师辽东往来的通道,断绝山海关与京城之间的联系。 六月二十九日,孙世瑞率榆林营、中军营、京营战兵两万,辅兵四万,押送吴襄及吴家族人三十余口,浩浩荡荡向山海关杀去。 七月初二日,大军抵达龙井关,蓟镇沿途墩台事先已被控制,墩台警报根本不会传到辽东。 趁大军休整间隙,孙世瑞来到龙井关岳王庙,上前给岳王爷行了礼,率众人登上龙井关,一览燕山风采。 望着络绎不绝的步骑火炮从脚下关口通过,无数黑色军旗汇成吞噬一切的浪潮,孙世瑞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吴三桂这会儿大概还以为自己正在南下和史可法火拼呢。只要他乖乖离开山海关,孙大帝便有把握做到无声无息,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关宁军身后,给三桂一个惊喜。 便是己巳年皇太极第一次入关,也不过如此吧。 想起己巳年,就想到了和父亲同年考中进士的袁崇焕。 孙大帝手抚城墙,忽然问道: “袁督师的子嗣现在哪里?”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都答不上来。 孙世瑞不由感慨:“当年袁崇焕被千刀万剐,京城万人空巷,老百姓都争抢着要吃他的肉,这不过二十年光景,竟然把此人给忘了?” 唐恩城拄根木棍气喘吁吁跟在孙世瑞身后,听了这话,他艰难爬上台阶,喘了口气才道: “孙侍郎说笑了,人走茶凉,谁会记得谁?何况袁崇焕还是个罪臣,二十年,大明朝都换了几波皇帝了。”ap.x. 见唐恩城在故意揶揄自己,孙世瑞也不生气,只是尴尬笑笑。 “自萨尔浒战起,击退建奴者,也就只有袁崇焕了。若他还在,替代洪承畴指挥松锦大战,断粮崩溃的就是皇太极了。” 旁边沈炼想了一会儿,对孙世瑞道: “以前听锦衣卫说过,袁崇焕没儿子,他的兄弟妻子被流放三千里,都发去了云南,家里也没有什么钱财。” 唐恩城不可思议道:“家无余财?贵为蓟、辽督师,一年几百万的辽饷过手,怎么没捞点?” 沈炼笑道:“唐先生有所不知,当年锦衣卫在袁家翻了个底儿朝天,确实没有余财。” 唐恩城点头道:“这個老夫相信,抄家,你们锦衣卫都是好手!” 沈练咬牙切齿道: “毛文龙走私生意做得很大,捞了不少银子。如今他几个部下尚可喜、孔有德、耿忠明也成鞑子王爷,真是世事难料啊。” 众人听了叹息不已。 孙世瑞不置可否的点点头,大帝对毛文龙的光辉事迹了解不多,不过现在他怀疑沈炼和毛文龙是不是有什么过节。 不等孙大帝开口,便听沈炼红着眼睛道: “我爹当年在皮岛,若非袁督师搭救,几乎被饿死岛上。” 没想到沈练他爹竟是皮岛岛民。 “是因为袁崇焕断粮吗?” 东方祝插话道:“袁崇焕几次为东江请饷,可惜毛文龙欲壑难填,把辽饷贪墨,他给自己修建的府邸,其豪奢程度,比之祖大寿不遑多让!想杀毛文龙的人,何止袁崇焕一个!” 孙世瑞抚掌笑道:“原以为祖大寿比朝鲜国王气派,已经是天下无敌了,没想到还有人比他更厉害!” 沈练接着道: “毛文龙私通贱奴,把朝廷给他的粮食布帛转手卖给鞑子(注1),搜刮岛民,敲骨吸髓,若不是袁督师斩了他,皮岛早尸骨如山了!” 想到能从明末亲历者口中听到这样的内幕。 此时张二虎骑马来到城墙下,大声询问孙世瑞是否启程,前锋马兵已出发半个时辰了,前方擒获了一股吴三桂的哨马。 “不必审问,全部杀了。” 孙世瑞大手一挥,宣判了这些哨马的死刑。 “诸位,山海关不远了,咱们边走边聊。”ap.x. 孙世瑞搀扶唐恩城走下城墙,转身望向东方祝。 “老东,你在司礼监待过,应该知道更多,给大家讲讲,这毛文龙到底有没有······” 东方祝也是压了一肚子火,不等孙世瑞问完,便一股脑儿道: “毛文龙纳币百万,金钱尽入私囊,领兵毛姓皆为其腹心,虽无叛变之实已有叛变之形,俨然海外扶余王。(注2)朝鲜国王说他,与禽兽无异。(注3)单是天启年间,他从朝廷诓骗的银饷就不止百万!崇祯元年七月,毛文龙私会的后金密使阔科,被户部黄中色执送京师。朝廷大哗,科道各臣,纷纷上疏弹颏毛文龙通敌。双岛斩帅后,查抄皮岛赃物,结果搜出参貂辎重,有百万之巨····” 众人都沉默了。 都说袁崇焕给后金卖粮食,虽然还是由八竿子打不着的蒙古转卖。 和毛文龙资敌比起来,袁崇焕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 好在孙世瑞对毛文龙不感兴趣,反正都是死人了。 “沈指挥,等拿了三顺王,交给你处置。” 毛帅死了,他的徒子徒孙还在,什么耿忠明孔有德尚可喜,一个也不能放过。 “我没记错的话,当年皇太极就是从龙井关破边墙的吧?” 沈炼连忙道:“鞑子当年绕过宁锦防线,取道内蒙古,从长城龙井关、大安口和洪山口三处入关。” 孙世瑞抚掌叹道:“可惜崇祯小儿,自毁长城,诛杀袁督师,否则皇太极己巳年便有来无回,鞑子完了,也不用咱们现在这般奔波。”ap.x. 众人大笑。 孙世瑞回望龙井关,心中暗暗下定决心,等从山海关回来,一定将袁家亲眷召回京师,让小皇帝亲自为圆嘟嘟平冤昭雪。 ~~~~~~~~~ 七月初六日,雍隆皇帝的圣旨抵达宁远城,吴三桂事先已收到吴襄密信,吴襄在信中列出了孙氏对吴家开出的条件: 先给辽西兵马发一百万两开拔银,待平定朱由菘,再补发三百万两军饷; 吴家在辽西裂土封王,仿照沐王府故事; 将吴三桂之子吴应熊送往京师,由孙世瑞收为义子。 吴襄对这些条件颇为满意,他在信中督促三桂尽快与高第交割,入京觐见新皇帝。 打发走京城来的官员,吴三桂招来心腹谋士胡守亮、方献廷,将圣旨和密信交给两人看,不等两人看完,便焦急询问下一步该怎么办。 方献廷皱紧眉头道:“吴老爷来的这封信,或许是孙氏伪造。” 胡守亮点头道:“非常之时,孙氏急着让我们入关,恐怕不止是让我们平定朱由菘那么简单。” 吴三桂一听,拍腿大声道:“两位先生是说,孙世瑞想算计我?” 两位谋士同时朝吴总兵使了个眼色,吴三桂立即挥退旁人,只剩三人在场。 “不得不防啊!” 吴三桂一手拿着皇帝发给他的圣旨,一手拿着父亲写给他的密信,左右为难摇摆不定。 “不管孙世瑞要做什么,两家图穷匕首见,要见真章了。” 胡守亮负手而立,忧心忡忡道:“京师已为孙氏控制,进的路便是没有了;可是若退,退路又在哪里?豪格杀了祖大帅,虽说豪格已死,然而吴家与清国的间隙已生。退亦是没有退路的了,进既不能进,退亦不可退,大帅,何去何从,须有个万全之策。” 注: 1、《崇祯长编》卷一二,崇祯元年八月庚戌,《明实录》第91册,第693—695页;(朝鲜王朝)赵庆男:《续杂录》,李鸿彬、孙方明编:《清军入关前史料选辑》第3辑,第349/351页 2、梅之焕:《梅中丞遗稿》卷三《复袁自如》,《四库未收书辑刊》第5辑,第229页 3《仁祖实录》卷一九,仁祖六年十月甲辰,《朝鲜王朝实录》第34册,第499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