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尊神开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二十四回 葆荣斋献菜槎头鳊 德济楼…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又闻洛怀川接着言道: “因我的恩师即将返回百源山,故我便化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二句为‘劝师再饮三杯酒,汶水岸边有故人",借襄阳一方宝地为其饯行。"” 言罢,再次环揖一礼,与许厨同时下去烧菜了。 “嗯,化的好!看来这位姓洛的厨子肚子里倒是有点东西,瞧其气度非凡的样子,如何看也不像一位烧菜的。” 一位坐在欧阳修身边的士绅道。 邵雍闻言,拿胳膊肘怼了怼欧阳修: “瞧见没,若从菜品的渊源上来看,怀川的已然略胜一筹,就看成菜的滋味与品相了。” 其实说起《阳关三叠》这道菜名,还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孔府第六十九代衍圣公孔继戌的胞弟孔继汾,学识渊博,曾编写了《孔氏家仪》、《家仪问答》两部书。 谁知孔氏家族中有个五品执事官嫉妒孔继汾之才学,居然上报朝廷,言说此这两本书中有违禁文字。 彼时,正值乾隆皇帝大兴文字狱,最后孔继汾被定为重罪发配伊犁。 孔继汾临行前,老厨子为表现出对主人一片赤诚之心与惜别之情,特意为他烹制了那道其平时最爱食啖的‘三层鸡塔",并更名为“阳关三叠”,以示送别之意。 四位负责评审的掌柜也趁着洛怀川与许厨下去烧菜的空档大谈各地之美食,直到聊得口干舌燥,方才扭头伸着脖子望向后面。 这时,耳闻彭泽道: “请葆荣斋许厨上菜。” 许厨闻言,端着那道香飘四溢的“槎头缩项鳊”,迈着不可一世的步伐走到四位美食家前道: “请四位大师品鉴指点!” 长松斋的齐掌柜犹为年长且德高望重,只见他捋着花白的胡须闪目一望,一个精美的白瓷盘上,盛着一条鳊鱼。 以清蒸为烹饪手法,鱼身上浇有调和好的液汁,并撒了一些红绿的菜蔬做点缀。 遂言道: “水至清则无鱼,然此槎头鳊却独与水质清美的汉水中存活,可谓得天独厚。 烹饪鱼菜有红烧、糖醋、清蒸及炭烤,而食用鳊鱼以清蒸为妙。虽说品相欠佳,然可保天然之味不失。” 言罢,率先拿起银箸夹了一块鱼肉送入口中。 细细咀嚼后,不免微微颔首道: “嗯,滋味清而不淡,香而不浓,好厨艺呀!几位快快品尝一下!” 嘉善堂的李掌柜见他一副陶醉的样子,也夹起一块鱼肉送入口中,随即赞道: “此道菜烹饪得法,口感、质感俱佳,令人回味悠长。” 岳麟轩的赵掌柜品过之后,也有由衷赞道: “此鱼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品!好鱼呀,好鱼!” 最后轮到明逸楼的修掌柜,品鉴之后,对着许厨道: “烹饪此鱼犹重受热均匀,想来你那蒸笼必是笼眼细密且小火慢蒸而得,不然何以保得此道菜品之原有风味呢?” 许厨得到几人一致赞誉,胸脯下意识拔的笔直,躬身施礼道: “大师所言极是,小厨微未之计能得几位赏识,实乃在下无上荣光。” 几位大师的评价一字不拉地落入欧阳修耳中,只见他眉头微蹙,再一次为洛怀川担忧起来。 左老爷与左老夫人并肩坐在二人身后,闻听大师评价,不由忧心忡忡道: “娘,倘若咱输了比赛,您老不会怪我吧?” 左老夫人连看都未看他一眼,反问道: “既然你如此不信任他,为何当初还要应下此事?不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之理么?” 左老爷被老娘亲一句话噎得愣在当处,正不知如何作答时,怒气匆匆赶来的宋夫人用手点着他的鼻尖道: “左天知,你疯了?胆敢背着我与我爹签下对赌契约,倘若输了酒楼,我便带着三个女儿与你和离。” 此时左老爷也来了脾气,索性不再与她面子,冷冷回道: “悉听夫人尊便!” 彭泽见几位大师品鉴完毕,又朗声道: “请德济楼洛厨献菜。” 话音未落,只见几位绝色仙姬或怀抱琵琶、古琴、或手握洞箫、玉手执埙款款来到中央坐好。顿时,竟连空气中也弥漫着一股香甜的脂粉气息。 围观的人群顿时像砸了锅一样,好色的男人争先恐后的向前涌去,个子矮的则奋力企足而立,垂涎的眼中尽是望而不得的怅意之感。 当洛怀川将那道《阳关三叠》端到四位大师面前时,婉转悠扬的乐音四起,音调纯朴,时而激动,时而沉郁。 伴随着女子如莺啼燕转般的歌喉,几位大师早已陶醉期间,直到洛怀川轻声提示,方才回过神来。.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