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那年花开198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六十章 她到底上了谁的车?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国内社交平台瞬间沸腾。 微博热搜前十中,七个词条与“风语电子”“星链计划”“潘大瑛”相关。知乎热榜第一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总在关键时刻被人背叛?”底下最高赞回答写道:“不是总被背叛,而是每一次突破,都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蛋糕。他们宁愿中国永远落后,也不愿看到有人真正站起来。” 风语总部大楼前,不知何时已摆满了鲜花和手写卡片。 “潘老师,保重身体!” “李总,我们挺你!” “SL-9加油!中国通信不该受制于人!” 一群大学生自发组织起守护队伍,举着横幅站在门口,上面写着:“科技无罪,创新者不应流血。” 办公室里,李野坐在办公桌前,面前放着一杯凉透的茶。手机不断震动,各大媒体请求采访,投资人打来电话表示追加注资,甚至连母校校友会都发来贺电,称他是“八一级最杰出的校友”。 可他一句话都没回。 直到小陈轻轻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李总,这是今天早上收到的……来自国务院办公厅的特急函件。” 李野接过,翻开第一页,目光落在落款处?? **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内容简短而有力: >鉴于贵公司在自主通信技术研发领域的重大突破及所展现出的高度责任感,经研究决定: > >一、正式将SL-9协议纳入国家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重点支持项目; >二、由工信部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协调资源保障项目推进; >三、对潘大瑛同志予以通报表彰,并启动国家级人才保护机制; >四、邀请李野同志列席本月下旬召开的“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座谈会”。 末尾,有一行手写批注: >“真正的技术主权,从来不是买来的,也不是求来的,是拼出来的。望坚守初心,不负时代。” >??林 李野怔住。他知道这个“林”是谁??那位曾在九十年代力主发展国产操作系统的副总理,退休多年仍默默关注科技动向的老前辈。 他缓缓合上文件,眼眶发热。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自己走过的这条路,不只是为了风语,也不只是为了打败柳联。它是无数个像潘大瑛这样默默耕耘的人,用青春和信念铺出来的。而今天,这条道路终于被国家看见,被历史记住。 中午十二点,风语召开全员大会。 礼堂坐满了人,连过道都站满了员工。李野走上台时,全场起立鼓掌,持续了整整五分钟。 他抬手示意安静,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 “过去七十二小时,我们失去了睡眠,经历了恐惧,也直面了死亡。但我们没有丢掉尊严,更没有交出底线。潘大瑛老师用她的沉默,守住了中国通信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我们要做的,不是庆祝胜利,而是继续前进。” 台下鸦雀无声。 “SL-9不会止步于实验室。它要走进基站,接入千家万户,成为中国标准的一部分。接下来三个月,我们将联合中科院、华为、大唐电信共同组建测试网络,在三个城市完成商用验证。目标只有一个:明年六月,让第一版基于SL-9的民用设备正式上市。” 掌声再次雷动。 有人喊了一句:“李总,我们会怕吗?” 李野笑了,笑得坦然:“怕。但我们不怕失败,只怕不敢试。就像当年造原子弹的人说的??"别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今天我们也要问一句:欧美能定标准,难道中国就不能?” 散会后,李野回到办公室,发现桌上多了一封信。 没有署名,信封上只画了一朵简笔的花,花瓣五片,中间写着“1981”。 他拆开,里面是一张泛黄的纸,似乎是多年前的手稿复印件。抬头写着: **《无线通信协议SL-9初步构想》** 作者:潘大瑛 日期:2018年3月12日 正文下方,有一段新加的小字: >“我一直记得你说的话:"如果我们不做,将来的孩子们就得一辈子看别人脸色。"所以我坚持下来了。 >这次醒来,护士告诉我外面有很多人送花。她说,有人写了句话特别好??"科学家可以沉默,但真理终会开花。" >我想,这朵花,应该属于你,也属于每一个不肯低头的人。 >别停下脚步,李野。 >花还没开完呢。” 李野捏着信纸,久久未语。 窗外,阳光正好。春风穿过玻璃缝隙,吹动案头那份尚未签署的《SL-9全球专利布局方案》。他拿起笔,在最后一页签下名字,然后拨通法务部电话: “通知国际事务组,准备提交PCT专利申请。SL-9,我们要在全球五十个国家同步注册。” 挂了电话,他又打开电脑,新建一封邮件,收件人是教育部高教司、科技部基础司、中科院自动化所三家单位。 主题:**关于设立“青年核心技术攻坚基金”的建议书** 正文第一句写道: >“我国当前面临的科技封锁,本质是人才断层与创新生态失衡的双重结果。与其等待天才出现,不如创造能让普通人发光的土壤……” 写到一半,手机响了。 是父亲的老战友王伯打来的。 “小野啊,我刚看完新闻。”老人声音激动,“你爸要是还在,一定为你骄傲。你知道他临走前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吗?他说:"咱们这一代没赶上好时候,可我相信,将来一定有人能把中国的信号,送到天上去。"” 李野握紧手机,低声说:“王伯,您放心。我们已经在做了。” 当晚,央视《新闻联播》用了将近三分钟报道“我国自主研发新一代通信协议取得关键进展”,画面中出现了风语实验室的外景,以及一组模糊但庄严的科研人员背影。解说词最后说道: >“掌握核心科技,才能掌握发展主动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总有人选择逆行而上,只为点亮民族复兴的灯火。” 深夜十一点,李野驱车来到城郊一处僻静疗养院。 他提着一篮水果,轻轻推开病房门。 潘大瑛躺在床上,正在看书。见他进来,勉强笑了笑:“你怎么来了?” “来看看你。”他把水果放在床头柜上,又递上一本新书??《平凡的世界》,“听说你喜欢路遥?这是我高中读的第一本小说。” 她接过书,指尖微微颤抖:“谢谢你……救了我。” “是你救了我们所有人。”李野坐下,“没有你守住"花语",SL-9早就落入敌手。” 两人沉默片刻,窗外月色如水。 “你会继续做下去吗?”她忽然问。 “当然。”他答得毫不犹豫,“而且我会让更多人加入。我已经联系了几所高校,准备设立专项奖学金,专门培养通信安全方向的学生。还要建一个开源社区,把部分非核心代码公开,鼓励年轻人参与改进。” 她点点头,眼里泛起光:“那我就放心了。其实……我女儿昨天问我,妈妈是不是做了一件很厉害的事。我说是的,妈妈和很多人一起,保护了一个很重要的秘密。” 李野笑了:“等她长大就知道,那不是一个秘密,而是一个承诺。” 离开医院时,夜风清凉。他站在楼下仰望星空,忽然想起十八岁那年,和施静坐在操场上看流星雨的情景。 那时他们还不懂什么叫现实的残酷,只知道心中有种火,烧得人睡不着觉。施静曾问他:“如果有一天你改变了世界,你会告诉所有人吗?” 他当时说:“我不在乎谁记得我。我只希望,以后的孩子们用手机上网的时候,能少一秒延迟,多一分自由。” 如今,那颗火种终于燎原。 第二天清晨,风语大厦顶层的LED屏幕上,悄然亮起一行字: **“那年花开1981,今朝结果在今朝。”** 整座城市,仿佛都在见证一场静默的胜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