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四海帝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307 章 一败再败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清廷起兵十5万,攻破广宁防线的消息入京,立马引起了轩然大波。 不少朝中重臣都在写奏折弹劾朱良奥作战不利。 幸好姬文君对朱良奥信任有加,将所有奏折都留中不发。 还在朝会上,以1场战斗的胜负,并不能决定1场战争的最终结果为理由,为其开脱。 同时还下诏鼓励朱良奥,让他振作起来继续奋战。 朱良奥也是深受感动。 只是关于弩母·哈奇的谋划,在事成之前不能跟任何人透漏。 为了安抚朝中众臣,他只能写了1封请罪奏疏,承认自己小看了女真人的兵锋之利。 把广宁城失守的罪则全揽到了自己身上。 收到朱良奥的请罪奏疏,朝中大臣对他的不满情绪才稍稍缓和了下来。 姬文君也渐渐松了口气。 只是谁也没想到,朱良奥退守锦州后,没多过久,清廷大军便又杀到了锦州。 朱良奥坚守3天后,再次弃城而走。 大夏朝廷1片哗然,群臣的怒火再次被激起了。 然后没过两天,朱良奥的请罪书奏书便到了朝廷。 这次朱良奥没敢再把罪责都揽到自己身上,而是将锦州丢失的主因说成是被间细里应外合偷袭所至。 同时还有弩母·哈奇之前给他的那份名单,1百多人全都罗列了进去。 这次朝臣们集体失声了,因为那份名单中的人,大部分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 他们有些就是官员,有些虽然不是官员,但也都跟官员过从甚密。 因此,这个时间跳出来攻忤朱良奥,不就是摆明自己心里有鬼吗? 群臣安静了,姬文君却是不淡定了,按着朱良奥的名单抓人,结果1抓1个准。 真都是跟清廷有密切来往的人。 朱良奥也因此过了关,引兵继续退守宁远。 侯垚所立的关宁防线有3段:第1段锦宁防线,就是指锦州到广宁这1段,能扼住清廷南下的咽喉。 同时也能防住大夏往朝鲜南下的6上通路。 第2段宁锦防线,是从宁远到锦州的这1段。 这是1段缓冲之地,能有效减少京城的防务压力。 第3段关宁防线,就是从山海关到宁远城的这1段。 也是最后的1段,是阻击清军南下保护关外汉人百姓的最后1道防线。 如果这道防线再破了,那大夏就只剩下山海关了。 也就意味着关外的汉人百姓已经全部沧陷。 因此宁远能不能守住,就成了汉人百姓在关外生存的最后依托。 至于为什么不放汉人百姓入关,这个时候敢放吗? 这些百姓如何确定就1定是汉人? 如果其中混入大量的清廷细作,将山海关内处夹攻了又该如何? 宁远,守护关外百姓的最后1倒防线,如果在败,失去了大夏朝廷庇护的百姓们下场将会无比凄惨。 8月初,清廷终于对宁远发动了进攻。 此时大夏国朝都在紧张的等待着宁远城的消息。 遗憾的是,噩耗再次传来,由于清廷势大,朱良奥在坚守两天后,退守山海关。 1败再败,直至3败,大夏国朝对朱良奥的容忍也已经到了极限。 此时姬文君便是再信任朱良奥,也不得不做出防务调整。 紧急征调宣府总兵李如松去镇守山海关,升任李如柏为宣府镇总兵。 而朱良奥则被剥夺了所有职务,准备押回京城受审。 对此朱良奥也早有心里准备,这个后果事先就可以预料得到。 而接任守备职务的是李如松,也让他大松了1口气。 8月中旬,李如松率5千宣府兵赶到山海关,经过1天的时间做兵权交接后,朱良奥被正式逮捕。 “朱将军,对不住了。” “李将军,可否跟朱某单独1叙。” 李如松跟朱良奥过往并无交情,不过同朝为官,总是还有3分情面在。 只是犹豫了片刻,李如松便答应了朱良奥的要求。 “可以。” 将朱良奥带回自己的房间后,李如松道:“这里没有其他人了,朱将军有什么话,现在就可以说了。” 朱良奥点了点头,然后围着屋子转了1圈后,确定周围都没有人后,便开口道:“李将军,朱某有1事相求,还请将军助我。” 李如松点头道:“朱将军但讲无妨,只要不违背朝廷律法,伤风败德,李某绝无推脱之理。” 朱良奥缓缓道:“朱某跟他人有个计划,现在只差最后1步,请李将军帮朱某完成这个计划。” 李如松顿时大感奇怪道:“先前李某听闻朱将军连战连败的时候,就感觉到似乎不太正常,莫非其中还真有什么重大隐情?” 朱良奥点了点头:“此事说起来您可能觉得匪夷所思,但是如果事成了,北地最少5十年内再无力对大夏用兵,为此朱某不惜背上千古骂名,现在只剩最后1步,不知道将军是否可以继续朱某未尽的使命。” 李如松骇然色变道:“5十年的和平?到底是什么样的计划能有这么大的力量?” 朱良奥苦笑1下:“此事也不是绝对能成,事实上到现在朱某也没有半点把握,但这是侯大人与对方约定的事情,所以朱某觉得成功的概率很大。” “侯大人?朱将军说的侯大人是宝安县的侯垚?” “是,正是侯大人与清廷皇帝达成的约定。” “什么?清廷皇帝跟侯大人达成的约定?到底怎么回事?我又需要做些什么?” “李将军,容朱某给你细说……。” 两位大夏名将在房中聊了有近1个时辰。 出来时李如松竟是双眼含泪。 强忍着心中的不忍将朱良奥关进了囚车,泪水再也忍不住划落:“朱将军,你放心,李某誓死也会完成任务。” 朱良奥点了点头:“李将军,后面的事,就全部拜托你了。朱某先走1步。” 李如松抱拳道:“将军大义,事成之后,李某必定上书为将军洗冤。” 朱良奥摇了摇头:“不必,只要将军能将此事做成,朱某但心满意足了,告辞。” 说着就对几个押送囚车的军士说了声:“我们可以走了。” 军士们这才反应过来,骑着大马,押送罪将缓缓而行。 …… 朝鲜半岛 倭寇自首次平壤攻城失败后,又多次发起了攻城战。 前线的兵力也增至了2十5万人,但是结果还是被夏军打的大败亏输,损兵折将。 最上家大将志村光安,伊达家大将后藤信康,蒲生家大将横山喜内、德川家大将渡边守纲等人尽皆战死。 而蒲生氏乡的统兵能力也受到了极大的质疑。 这次西征出洞了4十万大军,如此庞大的部队,后勤补给简直把丰臣秀吉要给逼疯了。 若是能有几场大胜的鼓舞,那他组织物资的压力也能小1些。 可是现在,由于西征大军被阻在平壤城下,因改造遂发枪所团结起来的大名,也渐渐有了不同的声音。 许多人都开始担心西征会再次失败,尤其是1些弱小的大名,则担心自己会被吞并。 西征失败后,各家大名实力都会受到重大损失,实力强大的大名自然就要想方设法找补回来。 外面打不赢自然就只能打内部了,所以弱小大名必需保留足够的实力。 因此丰臣秀吉此刻急需打出1点成绩,只有胜利带来足够多的利益,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只是蒲生氏乡已经是他手下最能打的,且有统率之能的将领。 连他都不行话,丰臣家内部已经找不出比他更强的统兵大将了。 无奈之下,他只能请德川家康亲自前往平壤前线支援。 8月初,倭国的第3波增援部队已经到达平壤战场。 此时倭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2十5万。 蒲生氏乡也收到了丰臣秀吉亲自前往江户城请德川家康入朝统军的消息。 这让1向自负的蒲生氏乡如何能忍受?1股浓郁的羞辱感深深的刺痛着他的自尊。 没过两天,又传来德川家康接受了丰臣秀吉的请求,不久将来朝鲜半岛主持大局。 蒲生氏乡此刻真的急了,现在他必须在德川家康到来之前做出成绩,否则1切都晚了。 蒲生氏乡的封地虽然在东国,但其实他跟西国的各家大名关系更加要好。 德川家康上任在即,不敢再有任何犹豫的蒲生氏乡急忙将西国的各家大名找来,商讨应对德川家康的策略。 其主要大名小西行长,黑田长政,岛冿义弘,毛利辉元,小早川隆景,长宗我部元亲等。 “众位,由于我等西征迟迟没有进展,太阁大人不得不亲自去请德川家康前来统兵。这是我们西国大名的耻辱,现在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平壤城,必须要破,否则我们西国各家不是就要被东国完全压制下去了?” 小早川隆景点头道:“蒲生大人说的不错,德川家康野心勃勃我们确实不能被他压制,不过平壤与被守的固若金汤,可用的办法我们都已经试过,如何破城?平壤不破,我们根本无法北上。” 毛利辉元道:“不错,夏军固守平壤,平壤城又绕不过去,空有大军,根本无法发挥出作用。”| 蒲生氏乡沉思道:“平壤3面环江,北面靠山,具有地理优势使得我军人数优势无法发挥,城内有5万夏军,且守备物资充足,无论是硬攻还是围困,都难以攻下。唯今之际,只能用水攻。” 岛冿义弘沉声道:“水攻?你是说将大同江的上游堵住?只是大同江的水流如次端急,如何能堵得住?” 蒲生氏乡自信的道:“伊东佑益在大板建立了1家工厂,生产了1种叫水泥的东西,这次出征的时候我运了1些过来,本来打算用来加固防御工事的,自首战失利后,我就已经命上在大同江上游修了1座水坝,现在就是我们决胜的时候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