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女尊:穿成家暴妻主的种田生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9章 全家上阵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秋苗爹给刘槐花的脸上抹了一点锅底灰,黄脸上一块黑乎乎的,颇有些滑稽。 进来牛棚的时候,李满满看见,差点笑出来,低头忍住了。 锅底灰是一味中药,别名叫百草霜。 是杂草经过燃烧以后附着于锅底或者烟筒中所存的烟沫,刮下或者扫下后过细筛,除去杂质就可以入药使用。 可以止血、止泻。 百草霜这个药在历代本草中都有收录,比如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记载了百草霜辛温无毒,止上下诸血、妇人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病等。现代医药学著作如《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也都收载了百草霜这味药。 给刘槐花吃的是中午秋苗爹给李满满留的饭。 她回来的时间大约在中午饭过了的一个半时辰。 因为怕她走回来后,肚子饿了,秋苗爹就把多余的饭盛出来放在锅里温着。 而今天没等到李满满回来,反而是自家妻主先过来牛棚这边了,就把饭先端给饿了的刘槐花吃了。 “秋苗妻主,” “给你剩下这个了,刚从灰里扒出来。” “爹,马上去给你做饭。” “谢谢,爹。” “先不着急做饭,等一会再做。” 李满满接过秋苗爹递过来的两个烤土豆一边吃,一边说。 土豆还是热的,经过炙烤后黄色变焦的皮上沾了不少柴火灰。 她伸手拍了拍,就拿手轻松掰成两半,将冒着热气的一块塞进嘴里。 经过木炭灰烬炙烤的土豆,有一种炭火的特殊美味。 这热灰激发出了土豆特有的软糯芳香。 现代的炸薯条,薯片完全不能与之相比,比在烤箱里烤出来的更好吃。 这才是土豆原有的天然美味。 李满满和刘槐花去昨天的河岸边找出来两条投放的鱼篓,从河里拎出来,才发现里面钻进了三条黄鳝,没有鱼。 “还以为会有鱼。” 刘槐花从鱼篓里捉出一只黄鳝说。 黄鳝在她手里挣扎着,大力盘旋身体。仍然抵不过人的力气,被重重扔进了旁边的木桶里。 “等过两天,运气好了,说不定会有鱼。” 李满满说着,把从河边湿土里挖出来的蚯蚓放进了空鱼篓里,又把它重新扔进了河水里。 夏天正好是黄鳝的繁殖季节,这个时候大多出来觅食,最是活跃。 黄鳝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2,锌,硒等微量元素。一般人均可食用,尤其适合产妇。 尤其是野生黄鳝,含有大量优质蛋白质,可以滋养和加强身体,最适合体质虚弱和身体虚弱的患者。而野生黄鳝体内的鳝鱼元素,更是一种天然的药用成分。对他们来说,是最营养的肉类食物。 晚饭是黄鳝粥和炒土豆丝。 李满满和刘槐花两个人去河边杀黄鳝的时候,秋苗爹已经将炒好的土豆丝盛了出来,又将清水倒进洗干净的锅里重新热水。 先拿刀子划开,取出里面的内脏和三菱刺后,扔在河畔上,然后将黄鳝洗净。 李满满把黄鳝拿回来,秋苗爹把水也煮开了。 这时候要放进里面焯一下,马上捞起,放入盆中的冷水里,把外面那层滑液洗净。 滑液是黄鳝腥气的主要来源,二次清洗干净后,秋苗爹在李满满的指导下把鳝鱼切成肉条,姜切末,盛在一个碗里放盐研制。 “爹,做肉的时候,基本都是这样。” “洗干净切块之后,拿盐和葱蒜腌制,之后,再来料理,味道更好吃。” 秋苗爹点点头。 他也发现了。 肉类几乎都带着难闻的腥气,需要先去腥味,煮出来的才好吃。 接下来就是煮米,把淘洗干净的大米倒进煮沸的水里。等米花开了,将黄鳝下进去,最后放盐调味。 要是有鸡精,耗油,生抽就好了。 李满满再次怀念现代丰富的调味料。 虽然她现在的口味已经变得很清淡,很单一,但还是很想念现代的各种美食。 可以说更想念了,明明眼前的这些食物,可以做出多种不重样的美味。 晚饭好了。 今天的晚饭之所以这么早做好,是因为秋苗爹害怕李满满肚子饿了。 人一饿,就难受,浑身也没劲。 在这个家里,一定要紧着女人们。 一人满满一碗黄鳝粥,再配上家常土豆丝。 牛棚里面秋苗端着晾温的黄鳝粥吃着,吃出了一鼻子热汗。 虽然只有简单的盐调味,里面的黄鳝肉却非常紧致,有嚼劲,具有一种特殊的鲜甜味,感觉比之前煎的那次还好吃些。 他吃一会,抬手擦一下鼻子两边的汗,又捧起碗刨两下。 李满满见他胃口好了不少,心里很高兴。 “多吃点,” “不够了,锅里还有。” 秋苗乖巧地点点头,刚点完头就打了一个嗝。 他感觉肚子有点涨了,平时吃不了这么多,可能因为今天的饭菜特别好吃吧。 嫌屋子里面热,刘槐花和秋苗爹搬着凳子坐在牛棚侧面,一边享受河岸对面吹来的清风,一边享受碗里美味的黄鳝粥。 “这次做的,没有腥味。” “挺不错的。” 刘槐花吃了满满两碗,将碗底舔得干干净净。 秋苗爹也赞同。 “上次秋苗妻主说了,我可能忘记了哪一步,这次按照她说的来做,好吃了不少。” 秋苗爹吃完了一碗,又去锅里盛了半碗。 今天做的饭比平常多一些,因为没有土豆红薯。李满满担心大家吃不饱,让秋苗爹多下了半碗米。 李满满今天也吃得很舒服,不仅有肉,还有菜,尤其是和大家伙一起吃,更美味了。 吃完饭,李满满叫上刘槐花散着步,慢悠悠地去竹林里砍了两根竹子回来。 两人走在树阴遮蔽的小路上,边走边聊天。 “娃,你砍这些竹子是做什么用?” “娘,我准备明后天卖木薯糕。” “木薯糕?” “木薯糕,要竹子做什么?” 刘槐花听到这个新名词,感觉很陌生。 “要用这些竹子做竹碗,来盛木薯糕。” “一碗一份的卖。” 刘槐花听明白了,她两只手拖着竹子在路边走着,深吸了一口气说。 “我对做生意不懂。” “上次一开始听说你赚到钱不相信,我现在是相信了。” “娘除了种地,也没有什么本事。能帮你的自然会帮你。” 李满满感激地说道:“谢谢娘。” 下一秒,又改口否认。 “不,娘。” “会种地就是一种本事。” “你能教我的还不少,谁都不能看不起种地的百姓。” “咱老百姓就是谁都看不起。” 刘槐花笑了一下,又问: “娘能教你什么啊?” “娘什么也不会。” 秋苗妻主的想法,她就是跟不上。 她认为和镇上那些人打交道,赚她们的钱是比种地还要难十倍的事。 秋苗妻主能够轻松做到,没想到她还这样说,这让她想不明白。 李满满笑了笑。 “娘,你身上的智慧可多着。” “比如,你知道怎么样插秧苗让它活得久,怎么样种出来的萝卜又大又好吃。” “这些我都不会,我要向你学习。” 刘槐花思索了好半会,才想明白过来李满满说的话。 这秋苗妻主是想向自己学习种地的经验。 可她认为并没有什么好学的。 “你现在不靠种地,就能赚到铜板,为什么还要靠种地呢?” “种地是天底下最苦最累的事了,” “娃,你不知道我看到你不用种地赚到铜板,竟然有点羡慕。” 李满满并不同意。 “娘,” “种地是一门技术,现在大家都是靠种地活着,将来也要靠种地养活自己全家人。” “虽然做生意,能赚到一些钱。可要是想要赚更多的钱,必须先把地种好,给粮仓里的粮食打满,这样大家都吃饱肚子,才有力气做其他的活。” 李满满说着说着,竟有感而发起来。 “如此,百姓粮足,军事强盛,天下也会更加太平。” 这番话听得刘槐花云里雾里。 她只听明白了,吃饱肚子,才有力气做其他的活。 她很赞同这段话。 至于后面的军事强盛,天下太平,她不明白怎么会扯到那么远。 她相信大多数百姓和自己一样,都不会管天下太不太平,只想吃饱肚子。 “娃,你说的这些我不明白。” “你想学种什么,就给娘说。” “娘一定教会你。” “谢谢娘。” 李满满听到很高兴。 种田,不仅仅是种粮食作物,更是种瓜果蔬菜,鲜花药物,还有养鱼养虾等。 这些都是要不断去学习的。 种田就像是做饭一样,了解其中的规律之后,就容易上手了。 做饭是了解食物的特点,荤素的搭配,和调料之间发生的美妙碰撞。 种田是了解土地,了解种子,了解气候。在合适的季节里施肥,除草,精心照料,等待收获。 她曾梦想过有一大片庄园。 一片种粮食,一片种果树,一片种蔬菜,再有一块空地养牛养羊,养鸡养鸭。 虽然,作为现代人,她没有真正从事过这些。 但她相信经过自己向这些普通老百姓学习种植养殖,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回到牛棚里,红彤彤的太阳挂在了树梢上。李满满和刘槐花开始锯竹子,一听说要做竹碗,秋苗爹也来帮忙。 刘槐花显然是和竹子打交道的老手了,不用说也明白。先和李满满把砍掉枝条刮掉毛刺的竹子锯成了一长段一长段,在距离竹节一根中指长的距离处,把它截成一个个小竹碗。 这是竹碗最初始的样子,接下来还要把锋利的边缘打磨平整。 三个人分工合作,刘槐花负责锯小碗,李满满用小刀刻画切割的线,做出高度同样大小的竹碗。秋苗爹把竹碗倒扣在案板上,拿菜刀把碗口边缘的青皮切掉,这是为了方便打磨。 牛棚里小星星在襁褓里睁着眼睛看来看去,不时伸出两只小手动一动。 秋苗半靠在床上看着外边三个忙碌的人,又开始羡慕起来。 他已经好久没怎么干过活了。 对于他这类忙碌惯了的人来说,不劳动,浑身都难受,一天得找点事来做才能解闷。 虽然他爹和妻主,都说要他安心养身体,他心里还是难受。 秋苗觉得这段时间,自己的身体彻底懒散了。 “秋苗妻主,” “你说的那个木薯糕,好不好吃?” 秋苗爹好奇起来。 他还是很想跟着李满满提高自己的厨艺的。今天这一顿饭,妻主就夸了说他做的好吃。 以前,可从来没夸过。 李满满把手中画好刻线的竹碗放在一边,抓过秋苗爹修好边缘的竹碗,开始拿上次没用完的木贼草打磨。 “爹,好吃的。” “是甜的。” “明天做好,你吃过就知道了。” 秋苗爹点头,开心地应了一声说好。 “真的有人买吗?” 旁边的刘槐花擦了一把头上的热汗问,经过刚才的劳动,她领口的边缘湿透了,贴在身上。 “会有的,娘。” “绝对会有的。” 李满满很是肯定,她磨完手里的竹碗,对刘槐花说:“娘,咱们两个换换吧。” “你都出了这么多汗。” 刘槐花摇摇头,仰头出了一口气。 “这不是累的,这是热的。” “这种活,也用不了太多的劲。” 秋苗爹也跟着说:“是啊。” “别看你娘瘦,前几年的时候,力气可大了。” “村里人,都扛不起的大袋粮食,” “她可以。” 刘槐花叹了一口气,接上秋苗爹的话说。 “如今,老了。” “力气大不如从前了。” 李满满忽然想起了秋苗。 她抬起头向牛棚里面望去,正好对上了秋苗的视线,随即,对他露出了一个笑容。 她的记忆中,他也是干活的一把好手,原来是随了他娘。 秋苗对上李满满的目光,也跟着微笑起来。 过了两秒,发现李满满还看着自己,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李满满拿了自己磨好的竹碗走进去,坐在对面床铺上给秋苗看。 “这是刚刚磨好的竹碗。” “可以用来放凉的东西,比如水果,凉菜,清水。” 秋苗点点头,伸手拿了过去,翻看了一会,抬起一双发亮的眼睛看李满满。 “妻主,那为什么不能用来倒热水?” “竹子遇到高温,会炸裂。” “不小心的话,还可能伤到人。” 秋苗再次点头:“我记住了。” 他说完,小心地看了李满满一眼。 “妻主,我想帮你们的忙。” “我看你在打磨竹筒,我也可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